陽光華夏:官僚陽奉陰違禁令形同虛設
禁而不止,則刑罰侮。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嚴控樓堂館所建設,雖然收到一定效果,但陽奉陰違者依然比比皆是,連作為央企的中國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亦違反規定,巧立名目建造豪華辦公樓。面對這種公然抗命的行為,如果當局不祭出重典,不僅整風運動隨時前功盡棄,第五代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信及民望亦將蕩然無存。
廣東電網公司藉建「廣東電網生產調度中心」之名,斥資逾二十一億元人民幣,興建總面積達十六萬平方米的豪華寫字樓,工程于今年二月份開工。內地傳媒踢爆,所謂「生產調度中心」,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這個由四棟大廈組成的龐大建筑群,只有小部分用作調度中心,大部分是辦公室,而該建筑的建設標準為「國際先進的寫字樓」,內部裝修極盡奢華,有如五星級酒店,設有高檔健身房、娛樂活動中心、禮堂、豪華餐廳等設施。「康體功能」居然成為國有企業新建辦公樓的主要功能之一,可謂咄咄怪事。
其實,這家央企現有兩棟大樓,樓面面積達十萬平方米,根本沒有必要興建新大樓。廣東電網今年以來清理超面積配備辦公用房,騰出的大量空間仍然閑置,現有空間都用不完,再浪費民脂民膏建造寫字樓,還揚言要打造成甚么廣州新地標,這不僅是浪費,簡直是犯罪!
只手遮天為所欲為
當然,類似情況相當普遍,廣東電網公司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湖北省國家級貧困縣房縣一年財政收入才五億元,當地政府竟花費一億五千萬元打造總面積達八萬平方米的豪華辦公樓,超出省府批準的標準百分之五十,辦公樓內部之奢華,讓人嘆為觀止。當地有位電視節目主持看不過眼,炮轟官員為面子不顧百姓,奢靡腐化,結果竟遭撤換,地方官僚只手遮天,由此可見一斑。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內地官衙極盡奢華,與基層蝸居及學校豆腐渣工程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民怨源頭之一。第五代上臺后全力推動整風運動,嚴禁鋪張浪費,先后發布「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等,對各地興建樓堂館所亦作出具體規定,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五年內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包括以技術業務用房名義新建樓堂館所,已批準但尚未開工建設的,一律停止。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地方官僚為所欲為,視中央禁令如無物。
事實證明,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靠官員自律和上級監督是不切實際的,沒有民眾和輿論監督,權力不受制約,任何規定只會淪為一紙空文。過去,第三和第四代經常被譏笑「政令不出中南海」,如果第五代不想重蹈覆轍,必須嚴肅查處,殺一儆百。
SUN瞭望:國會禁伊使入境奧巴馬進退維谷
美國總統奧巴馬外交策略頭頭碰壁,最可夸耀的或許剩下「把伊朗防線打開缺口」,美伊兩國總統三十多年來首次直接通話,伊核談判亦出現突破,當然,國會并不認同,議員一直指摘奧巴馬軟弱,向德黑蘭作出太多妥協,在伊核危機舉行新一輪會談之際,參眾兩院向奧巴馬出了一道難題。
伊朗較早前宣布由資深外交官阿布塔萊比出任駐聯合國大使,現年五十六歲的阿布塔萊比,被指在一九七九年尚是學生時,參與德黑蘭美國大使館被攻占五十二名美國人被挾持的事件,美國參眾兩院就此通過法案,禁止任何針對美國進行間諜和恐怖活動、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聯合國代表進入美境,法案呈交白宮,奧巴馬一旦簽署,華府將不能向阿布塔萊比發出簽證,他也無法到紐約履新。
很明顯,奧巴馬陷入進退維谷境地,如果簽署法案,過去大半年漸漸解凍的美伊關系難免再掀波瀾,若是拒絕簽署,卻又等于跟國會過不去,參眾兩院是以罕見的一致贊成票通過法案,無論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要總統強硬,不可容忍伊朗對美國的「侮辱」,提出法案的參議員克魯斯指出,阿布塔萊比是恐怖分子,斷不能容許這樣的人享有外交豁免權大搖大擺在紐約街頭行走。
德黑蘭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雖然已是三十多年前舊事,但對美國來說仍能觸動敏感神經,前總統卡特因此未能連任,美伊更從此斷交,兩國至今尚未恢復正常外交關系。
美國今年舉行中期選舉,在兩年后則是總統選舉,克魯斯便有意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從克魯斯到其他國會議員,對伊朗趕盡殺絕,從反對撤銷對伊制裁到阻撓德黑蘭聯合國大使赴任,顯然存有政治考慮。
奧巴馬瞻前顧后,會做甚么抉擇?對伊朗委任阿布塔萊比做聯合國新大使,白宮發言人的評論,已從「很麻煩」變為「不可行」,反映奧巴馬或會順從國會之意。根據國際協議,聯合國總部所在國的美國,有責任向各國駐聯合國大使或到紐約參加聯大會議的代表發出簽證,幾十年來,美國僅向被國際法庭通緝觸犯戰爭罪行的蘇丹總統巴沙爾拒發簽證,伊朗九十年代派駐聯合國大使亦惹爭議,最終伊朗撤回人選,奧巴馬現時寄望的相信就是魯哈尼識做收回對阿布塔萊比的任命。
虎視寰球:英揆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英國首相卡梅倫談公投色變,年底蘇格蘭獨立公投不容有失,一旦蘇格蘭通過脫離英國自立門戶,英國經濟必遭沉重打擊。與此同時,卡梅倫承諾倘明年勝出大選便于一七年舉行脫歐公投,也是一場政治豪賭。蘇格蘭公投殺到埋身,卡梅倫分神為一七年脫歐公投預早部署,令人擔心他顧此失彼。
攞盡著數輸打贏要
德國總理默克爾早前訪英,卡梅倫擱下蘇格蘭公投之煩瑣事務,全力招待這位貴賓,邀請默克爾向英國國會兩院演講,并安排她與英女王在白金漢宮茶敘,法國總統奧朗德早前訪英的行程顯得格外「寒酸」。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默克爾獲此禮遇,卡梅倫肯定有所求。卡氏為壓住朝野疑歐勢力,硬著頭皮表示要為英國爭取度身訂造的歐盟會籍,減低歐盟對英國內部事務的干預,確保英國于歐洲一體化進程中不會被邊緣化。
默克爾認為德國在歐盟內應有更大自主空間,是歐盟內少數理解且同情卡梅倫處境的首腦,卡氏盛情款待默克爾,欲借助德國的影響力,爭取全面改革歐盟與成員國之間的關系,說服英國民眾投票留在歐盟。
希望愈大,失望愈大。默克爾不歡迎來自東歐的「福利旅客」,與卡梅倫同聲同氣。問題是,卡梅倫想攞盡著數之同時,將英國須承擔之義務減至最少,與默克爾推動的技術性調整歐盟法規執行方式,是天地之別。默克爾訪英時斬釘截鐵表示,這種根本性改革非她所愿,并委婉地闡明英國與歐盟共同進退才能締造雙贏。
法國官員曾抱怨,卡梅倫想要的那種改革,就像自己明明在打英式足球比賽,卻突然表示改用英式欖球球例,擺明是輸打贏要。英國跨黨派親歐壓力團體「英國影響力」創辦人懷爾丁,也就卡氏的處境提出一個與足球有關的比喻。他表示,爭取入球的中前場,因策劃和組織攻勢左右大局,反觀主要在自己后半場禁區活動的左后衛,主責阻止對方推進,較難在賽事中發揮影響力。
或許有人認為懷爾丁的比喻與現代全能足球理念不符,但他想要帶出的是,對比起處處阻撓歐洲一體化,事事提出反對和異議,卡梅倫應順勢而行于歐洲一體化潮流中組織攻勢搶分,維持英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默克爾硬起心腸,卡梅倫面對之脫歐公投困局柳暗花明與否,考驗其變通與執生能力。
卞世聞
坦言集:舍俄其誰
烏克蘭的問題實際反映著當前國際政經形勢的矛盾。
政治上美國支持北大西洋公約國的東擴,以及歐盟吸納原東歐及前蘇聯的國家。此所以對俄羅斯咄咄逼人。但是,歐盟在吸納東歐國家后已經十分吃力,整合不易。東歐與西歐國家之間的經濟矛盾凸顯,特別是前者的移民涌往后者,東歐亦未能全面恢復經濟動力。
歐債危機也暴露出美歐的利益矛盾:歐盟無力東擴,對烏克蘭除了破壞其歸順俄羅斯的企圖外,對烏經濟的爛攤子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予援助。相對俄羅斯一直以來給予烏的天然氣補貼,歐盟乃至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在無力去幫助現時的臨時政府去克服當前經濟危機,更不用說出錢來支付烏對俄的天然氣欠債。只要普京停供烏天然氣,烏的經濟會實時崩潰。
美國對敘利亞也不敢出兵,亦要與伊朗和解,全球并且要削軍力。在烏克蘭,美國和北約哪能出兵援助呢?現時能做的只有像中央情報局那樣雇用幾百美國雇傭兵來充撐場面,或作臨時政府的護衛;動用雇傭兵已顯示美國及北約的無力和無奈。烏克蘭是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東西歐的主要通道,歐洲高度依賴俄的天然氣供應。此所以普京通告歐洲各國,警告他們不援助烏克蘭的話,俄會停止經烏供應天然氣。整個東西歐的經濟會陷入困境。
歐盟與美國沒有能力穩定烏克蘭,只能造成破壞,反倒威脅歐洲的穩定。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或許只有俄羅斯才可穩定烏克蘭!
亂世達觀:容易受傷的孩子
政府對孩子的態度,反映了對國家未來的態度,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不幸的是,孩子在中國總是最容易受傷害的一群。
浙江海寧有小學和幼兒園部分教學樓被鑒定為D級危樓,隨時有坍塌危險。然而,一千五百名同學竟已在里面上課兩年多,而官方檢驗機構早前居然建議校方「糾偏加固后繼續使用」,這簡直是拿人命開玩笑。
「危墻下求學」的孩子神州大地無處不在,不知哪年哪日,厄運會降臨他們頭上。還記得汶川大地震中慘淪為豆腐渣校舍亡魂的數千條小生命嗎?還有近幾年在多宗「黑校車」意外中喪生的小朋友,數字據說已超過黑煤窯礦工死亡人數。讀書識字要以生命為代價,實在可悲。
更可悲的是,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局有錢買超豪座駕,建「白宮式」衙門,卻不愿投資讓祖國花朵坐安全的校巴到安全的校舍讀書。
網上有個段子,一群官員討論預算該如何用,有兩個選擇,一是投資建設小學,讓校舍和校車更安全;一是對監獄設施進行改善和優化。起初多數人支持投資教育,但主持人提醒,在座各位想想自己后半輩子還能使用小學嗎?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改善監獄。
邪不能壓正,豆腐渣校舍背后的貪官和那些罔顧孩子安危的庸吏,早晚要付出代價。
謝文達 傳媒人
兩岸三地情:學運收場
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占領了立法院二十四天后找到了臺階光榮撤退,最后一晚聚集了學生、社運人士,依依不舍,歡迎太陽花出來傳承世代的責任,太陽花學運只是休止符,而非句號,召集人林飛帆說「我們懷抱理想而來,現在承擔責任而去」,矢志若政府施政不理想將再回來。
最后一場的聚集,各種立場的學生和社運人士,甚至混雜其中的臺獨團體,各取所需表達其訴求,有反服貿、有反馬英九、有臺獨、有反不完善的代議政治,學生們對自由民主的追求?集了這股空前的公民運動。
五十萬的黑衫軍示威下,也委實給馬政府極大壓力,今后施政更應以法為據不能偷步,民主的程序沒有含糊的空間,這是給執政當局最大的警示。因為除了在野黨的監督,還有公民團體的檢視,后馬時代真是步步為營,也陷執政困境。
學運暫停息,但不代表社會將從此平息,國會將從此順暢,服貿協議的審議又將充滿了杯葛與挑戰,同時學生們的訴求步步高升,認為要以民間的兩岸監督條例為主,此乃不近情理的主張,也毫不尊重執政當局的政策主導與國會議事的運作。
兩岸監督條例的成立,應該融合朝野的意見,并包容朝野列舉的條例才能過關,朝野政黨經過此事也必須要有所省思檢討,相互尊重,否則將給社會最壞的示范,也將面臨國會失能,學生重返的危機,因學生們申言我們終將會回來。
太陽花學運乃公民運動的轉折,學生提早要求有議政之權,但無論如何必須尊重體制。
公民運動在世代沖突上如何重新出發,加之學生將轉守為攻,深入草根,遍地開花,臺灣社會抗爭將永難止息,這將是后馬時代的挑戰與沖擊。
財經論點:監管法規要互通一股兩制必出事
「滬港通」旋風吹起中港股市,投資者正忙于計數和尋寶,可惜許多執行細節欠奉。股票互聯互通有半年時間籌備,先決條件是兩地監管法規要互融,雙方需要各走一步拉近距離,否則只會鬧出「一股兩制」笑話。
A+H股之間的溢價或折讓,可以在一日之間極速消弭,市場制度差異卻是一道鴻溝。最大的差異是中港投資文化不同,并非一年半載可以解決,但總有時間慢慢融合。監管法規互融則慢不得,港股交易時段已覆蓋A股且時間更長,許多方面卻仍要拉近。其實,雙方可能早就有互聯互通打算,中證監去年放風引入「T+0」制度,港交所近期亦突然重提實施漲跌停板機制,似為結盟清障礙。
長期以來,中港兩地投資文化南轅北轍,內地股民熱中投機炒賣,中證監實施「T+1」及停板機制的目的,就是遏抑炒風。相反,港股一向自由開放(交易是T+0,交收才是T+2),「即日鮮」及漲跌幾多,均無任歡迎,孖展及沽空監管亦相對寬松,本港股民對投資和投機的觀念更是壁壘分明。在互聯互通下,他日是「港股A股化」抑或「A股港股化」,實在難料。
盡管無法預知未來,監管當局還是必須盡快完善游戲規則,否則,像「○七年港股直通車」及「內地國際板」均胎死腹中,將是股民的災難。因此,有一些難點先要克服。內地股市風高浪急,本港投資者習慣隨買隨沽,一旦內地有重大政策公布,A股實時漲/跌停板,香港若沒有同一機制,內地資金便會涌往港股追逐相關股份,造成更大波動。停板機制雖然引起爭議,但為顧全大局,相信本港會開綠燈。
此外,中港股市交易時段和假期不同,中國在農歷年、五一、十一休市時間長達一星期,香港在圣誕及復活節等西方假日亦有較長休市,在一邊休市期間,另一邊的交易可能更為繁忙。還有企業遵守的會計規則亦有異,而且內地上市公司須每季公布業績,香港則半年一度。港交所去年曾建議實施季度業績,惟因業界擔心成本而擱置,未來或要重推。其他差異不勝枚舉,但正如A+H的差價可逐步收窄一樣,只要愿意求同存異,「滬港通」不難順利開車。
現時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仍未用完,「滬港通」能帶來多大效益,目前只是憑想象力一廂情愿地估算,說不定就如延長交易時間及推出夜期一樣,對成交并無絲毫幫助。不過,多一條投資渠道總是好事,本港離岸人民幣無需獨沽一味做定存;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學習「價值投資」亦非壞事。
根據QDII2構思,內地個人投資者將可逐步參與世界各地股市,香港只是海外投資的試金石。香港現在可能因獲得「大禮」而沾沾自喜,恒指在七年之前因憧憬「直通車」曾「扶搖直上三萬二」,七年之后A股比港股更便宜,不知是禍是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彼此要互補才能雙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