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飯時,食堂正在播放新聞。看到兩則挺有意思。
一
只看到一個標題:“普京下令向烏克蘭移交烏方軍事設備”(大概意思)。我注意到的是新聞辭令的運用,這里在普京之下用了“下令”一詞。對比奧巴馬,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類似于“簽署總統令”“簽署法令”“提交XX通過”之類的敘述。
同樣是總統做決定,同樣必然會經過一定的程序,也同樣必然是最高權力的運用,是以強大武力作后盾的政治行為,但在奧巴馬那兒,是嚴格的,程序的,文明的,民主合法的,在普京這兒,貌似是專制的,極權的,粗暴的,封建君主式的。
類似的媒體修辭已經成為一種自覺不自覺的傾向,從而無形中塑造了我們的認識,加劇了這個世界存在的偏見和沖突,構成無處不在的現代意識形態之網。
我們可以聯系媒體們對不同國家的種種報導和對不同事件的敘述方式,就可以看到這種偏見以及背后的話語政治是多么強大。
二
接下來正好也是個很好的例子。是關于朝鮮強制全民留金正恩發型的事。這個消息昨天就在網上看過。今天,央視以權威姿態,做了基于實際調查的辨析,說是這個消息根本是假的,最初來源大概是美國一家什么機構。實際上朝鮮只是有約定俗成的發型,這個完全是正常的。而類似這種對朝鮮的不實報導還有很多。
這里無意對發型事件本身作解釋,而是想說一下這種媒體現象。
一方面,大家的偏見被媒體塑造得已經很深,進一步,媒體刻意做這種吸引眼球的報導,自然有眾多同類媒體轉載,宣揚,擴大,也自然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信服、征用。朝鮮已經是惡魔,所有的荒誕滑稽的事都是自然的,都是在證明著朝鮮的本來面目的,美國是天堂,是模范,不但很少有類似這樣的丑化歪曲,即使是負面消息,大家也習慣“充滿人性”地為之辯護。
這背后,即便是真的向往美國的文明,那么,仍然是基于一種對強勢的信服、崇拜。只要這種顯而易見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只要導彈和美元構成的強權之刃依然赫赫生光,依然最無理卻最讓人朝拜、敬服,那么所有民主自由人權(更不用說平等公正正義……)的許諾,都是虛構。都不過是政治演講稿的修辭。
另一方面,新聞是什么?新聞現在看來成了純粹娛樂,而且有它的好處,即這個娛樂是即時的,是對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人和事的嘲弄,它不是做出來的節目,卻比節目更有意思。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馬航事件,大家跟著媒體追蹤了十幾天了,好像觀演了一出現實中的大片,是政治片、情報片、恐怖片、科幻片、驚悚片。媒體不斷放出花樣,又是祈福,又是聲討,又是還我真相,又給冷冰冰的事件包上情感劇的外衣。新聞成了現在必不可少的娛樂品,大家充分發揮了“看”與“說”的本事,免費地消費著,娛樂著。大家都是演員和觀眾,一起狂歡。
所以就有了類似朝鮮強制發型這樣的荒誕的新聞,有了不使用智商的跟風報導,有了央視一本正經但同樣可笑的“辟謠”——當無下限的嘲弄出現,對真相的嚴肅辨析本身也成了反諷——大家的腦子和常識哪去了,有這么好忽悠嗎?有什么需要權威調查和解釋的?這種無聊的新聞和無謂的解釋存在一天,這等事有很多人繼續輕信,“人類文明的曙光”就依然比較渺茫。
這就是為什么,我以上的說法都采用了“報導”而不是“報道”一詞。這就是說,新聞不但是“報”出來的,更是“導”出來的。我們的認識也是被引導出來的,我們的真相甚至是被虛構出來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以為我們今天多么進步,多么平等,多么自由,多么有權利,就很舒服地在信息汪洋之中迷失,自以為看到了真相和真理,卻被無形的、專制的、強大的、極不平等和極不人道的現代意識形態所籠罩、所構造。
3月29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