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3“ 人民日報”訊:
“新疆首批7萬名干部下基層駐村進點”
http://news.163.com/14/0323/05/9O0EUIO10001124J.html
將此一新生事物以黨媒刊載,無疑對此是持褒揚態度了。單從該報導標題還可以獲知,此不過是表示一件事物的開端,因為明示了此為“首批”下派干部,倘以常理推論,當然還會接著再有第二批、甚或是第三批乃至于N批次的下派干部。
但如此又提出疑問了:這樣多原本在都市、機關養尊優處,用看報紙與喝茶打發工作時間的干部,如今因為特定任務之需,被派往邊疆地區的偏僻鄉村,他們此去何為?是為完成上級賦予的既定任務?還是放下架子、穩住性子,耐得寂寞、甘于吃苦去真心實意與廣大牧民群眾交朋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但如該報導所述:
“‘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新疆各級機關首批7萬名干部下基層駐村進點,拉開為期3年‘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程的序幕。”……
即如上述,那么“訪民情”當為不難,只要真正接觸了,相處一段時間,所謂民情會一目了然的;但“惠民生”卻遠不是嘴里說說、文件上講講那樣容易了。在一個私有化發展社會,不能否認會有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矛盾誕生與客觀存在,那么,國家大政策不變,單憑下派干部為期3年的個人努力,就能改善新疆農村的經濟面貌?就能使得所謂民生得以被下派干部所惠?而倘若第二件任務不能落于實處,那么,所謂的“聚民心”難免要悄悄“流產”了。
說實在話,此一批次的7萬下派干部到底是去做什么的?是出于當下新疆地區的不穩定民情而前去演出一項政治姿態?還是以所謂“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之名而幫助實質維穩?
也著實該佩服“特別是”的匠心獨運了。在一個私有化發展社會,面對愈演愈烈的社會與民族矛盾,運用下派干部之法以圖取既定之效。此舉當初的歷代統治者都不曾挖空心思而想出,再遑論又付諸于怎樣的特色踐行?而此豈不表明,為維護特別是河蟹大局,群干群力再加不遺余力,無論結果怎樣,只以實際投入而論,也委屬不易。
新疆自治區原住人口據說2010年的統計數據為2100多萬,行政區域劃分總計80余縣。我們且不論今后怎樣,單是今次的第一批次下派干部即是7萬多人。倘以人均共攤下派干部數據,平均每300人有一個下派干部;每縣將有800左右下派干部,而此還是第一批次。那么,此還產生疑問:今次下派的7萬干部,他們原本擔當的具體工作又將怎么辦?是否證明他們原本的存在于實際工作崗位無足輕重?在也行,不在也無妨,所以,才出于維穩之需被下派?那么,再往后的后續下派干部,他們遺留的工作又將依靠誰來完成?
是否表明,維穩乃是第一要務,而其它都可以暫時放下?
毋庸置喙,也實質隱瞞不住的是,時下的“疆獨”、“東突”等民族分裂分子猖狂作亂,也由此為“特別是”帶來巨大的政治與維穩壓力。但還可以反思的,為什么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革時期,據稱國民經濟都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了,而在那個所謂的“邊緣”時期,村村下發有軍用制式槍支,并且還同時配發有子彈,新疆地區同樣不會例外。那么,無論是什么“疆獨”還是“東突”又怎么不直接組織一支民族武裝縱隊,北啥上再直取北京?沿途更還可以招兵買馬、擴充兵員,如此浩浩蕩蕩,豈不蔚為壯觀?
但那樣的“邊緣”時候,如此致亂、動亂之因確實沒有。而當下“特別是”改革了,據主流報導更進步、更發展,還更自由與更民主了,卻又怎么發展出“疆獨”、“東突”如此自由燒殺,使“特別是”河蟹社會聞之色變?更還有p民遇之、聽之更驚惶不已頓作鳥獸散?
前述說了,在一個私有化發展社會,無論怎樣的“訪”、“惠”與“聚”,所謂的“民情”、“民生”與“民心”都難以被真正改變。為什么同樣是同一社會制度,唯有新疆地區讓人如此憂心?有句話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凡一件事物的改變,必是內因、外因同時發生作用的結果。只不過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緣環境,“特別是”之后的政治因素作祟,更還有對某些特定國家的政治利益之需、境外陰謀勢力的逐漸滲透與作用等等,所以,才導致新疆地區被“與時俱進”為“特別是”政治敏感區域。更還成為“特別是”最致命的“命門之穴”。
而今次的下派干部改變之創新,又是否已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會哭的孩子能吃飽?但若如此下去,是否其它地方也照此為之,才能促使政權之力的“親自”且“貼身”的“惠民生、聚民心”之親力親為?
是以,對今次被褒揚的新疆下派干部之舉,我們依然難以持有完全的贊同態度。上述之因已講了,更還有一條沒有提及的,那就是表明當下新疆地區的基層干部都已不堪大用,甚或是不值一用。否則,又怎么來解釋如此之多的,分批次下派干部之行?
其實,倘與毛澤東時代或是文革的“邊緣”時期想比,當今新疆地區的嚴峻局態以及復雜的政治形勢,無疑表明后來的民族政策與社會發展路線都出了問題。而出于一種不能名言的一己之私利益,明擺了有一條正確路線值得借鑒與實施,但政見之歧、利益之屬、路線之別、改革之故等等,決定了只能將錯就錯,抑或是還作東施效顰的著派廣大干部下村,或將取效否?
且將拭目以待了。
還是那句老話,無論怎樣,都免不了戲作的成分。將十幾億人民都當做觀眾,自己因了利益之需,作出一副虛假可笑的冠冕堂皇披掛,濃墨重彩粉飾裝扮了,鑼鼓齊鳴出臺亮相了。可悲是,戲將才出演,還未至中場,臺下就有昏昏欲睡的,有不耐看了退場的,更還有鬧場炸場的……
呵呵,這出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