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資本進入國有壟斷行業”一直是這些年來一些輿論熱衷的話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有資本改革后,這一話題有升溫之勢;這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一些輿論必定又會有將其解讀為“打破國有壟斷”之類,特別是能源、電信等領域,但這種解讀至少有失偏頗,因為這些領域的所謂“國有壟斷”并不存在,而且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投資項目和特許經營領域必須堅持一定之規,不能犧牲安全、效率、環保、公正等原則。
之所以說上述熱門領域的所謂“國有壟斷”并不存在,是因為這些領域早已形成了一批規模可觀的民營企業,甚至已經在自己所處的細分市場位居老大。如能源領域,無論是煤炭、石油還是電力,都已經存在民營巨頭:在煤炭產業,民營企業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底資產總額已達724.41億元,形成了煤炭采掘、鐵路運輸、煤制油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鏈,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37位、全國煤炭企業百強第19位,“伊泰”商標為煤炭行業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
在石油產業,1990年成立的光匯石油依托在華南地區成品油分銷、零售起家,2006年就躋身國內五家擁有保稅油經營牌照的企業行列,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20萬立方米成品油公共保稅庫并配套經營海上供油業務,今年2月18日以10.75億美元的基本購買價收購美國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在渤海擁有的所有油田資產,從而大大鞏固了其縱向一體化產業鏈。
在電力產業,民營企業漢能控股集團擁有的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其中兩期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是全世界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水電站;又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
實際上,開放民營資本進入國資項目,是希望激發經濟活力,不過,需要一定之規。首要的原則無疑是安全,我們需要牢記,當初山西煤炭行業的大面積“國進民退”實際上是痛定思痛下決心不要“帶血的煤”,強力收編改造、關閉不達標中小煤礦,而這樣的煤礦大多數屬于民營。
其次是效率。在許多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領域,一定范圍內的自然壟斷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與其強行犧牲效率而設立多家經營主體,不如保證效率推進單一經營主體的資本多元化。而且,我們需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強力推行的改革措施也不例外,如去年鐵道部改制為中國鐵路總公司,倘若我們對其潛在副作用沒有清醒的預見和防范,追求利潤的動機可能壓倒追求技術進步的沖動,從而減少對我國先進高鐵裝備的采購,令其發展步伐停滯下來。
環保和公正原則自不待言,其中尤其需要突出強調的是公正原則,世界各國國有資產改制重組都是腐敗高發區,而國民和決策層希望的是激發全社會活力,而不是為腐敗分子創造“空手套白狼”的侵吞盛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