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對于馬航失聯班機事件的消息,對略通航空的人來說,可說是大起大落。
關于370航班曾出現了一個十分振奮人心的消息——下午約15:00,《華爾街日報》傳來報道,美調查人員據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公司引擎數據認為,飛機失聯后仍可能飛行了四個小時。作為發動機維護協議的一部分,馬航會向該公司實時傳送發動機數據。美反恐官員正研究是否飛行員或其他人故意關掉飛機應答器以防雷達跟蹤,之后飛向某不為人知的地方。
如果飛機真的在失聯后仍飛行四個小時,結合馬來西亞軍方曾發現疑似MH370飛機飛向馬六甲方向,說明該機至少并非遇到了爆炸,解體等極端災難,而是在人為控制下發生問題的,那么,哪怕是發生了某些尚不為人知的事件,但兩百多條生命存活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所以說,這是一個很令人鼓舞的消息。
然而,僅僅幾個小時之后,馬航執行總裁阿末佐哈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根據馬航,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和波音公司對馬航客機失聯事件的相關調查,有關失聯后飛機發動機還繼續傳送數據并繼續飛行4個小時的報道并不準確。“我們已經和可能提供數據的兩個方面進行了聯系,羅爾斯羅伊斯和波音,他們都講在1點07分之后再沒有接收到數據。(We have contacted both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data – Rolls-Royce and Boeing – and both have said they did not receive data beyond 1.07am)”“最后的信息在1點07分傳來,并表明一切工作正常(The last transmission at 1.07am stated that everything was operating normally.)”
這一消息傳出,人們第一個反應便是絕望。既然1點07分之后引擎再未向傳出信號,那么,它應該不再工作了,不也就意味著飛機墜毀了嗎?既然如此,在馬六甲方面找到的“不明飛機”恐怕只是某架未申報的私人飛機而已。
然而,這一發言傳出后,仍讓人感到強烈的疑惑。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的說法就含糊多了。根據USA Today報道,這位部長雖然也表示《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不準確(這本身就有些模糊),但發言稱“(失聯后)飛機可能又飛行了一段時間”“我們并未排除此后它仍在飛的可能性”。特別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說法也很曖昧。美國《時代》周刊采訪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亞太區的負責人愛林.阿丹(Erin Atan),對方表示對《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不承認也不否定,聲稱“我們已經為馬來西亞航空和其他相關部門提供了所有力所能及的幫助,提供了所有數據。”這話讓《時代》方面忍不住自問 -- 這些為何就不能交給乘客家屬呢?
剛剛說完沒有對飛行員進行調查,馬上又確認警方正在對主副駕駛員進行“調查”。也沒準明天馬來西亞航空會取消前一天的發言呢。
以筆者所見,雙方除了可能看法有所偏差,在基礎事實上,可能并沒有太大分歧。
關鍵在于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使用的發動機維修信息統計,是通過ACARS系統完成的。《華爾街日報》稱其信息是30分一次發送的。這可能是一種誤會,這可能是波音的維修信息傳送。不過,據報道馬來西亞航空已經改為波音公司必須通過自己才能夠獲得相應信息的機制,恐怕三十分鐘一次的發送早已經不復存在。
ACARS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承認,他們在這次航程中要求MH370 自動提供四組數據,第一組是地面狀況,第二組是爬升過程中,第三組是平飛中設置一個點,第四組是降落時提供的。鏈接
在本次航行中,他們收到了前兩組數據,但第三,第四組沒有收到。這和馬來西亞航空的說法一致。一點零七收到數據后,聯系中斷,如果第三組數據發出的時間設定在即將著陸的時刻,距離最后信號發出時間可能相差幾個小時,美方與馬方的描述也就因此可以吻合上了。
所以,在失去聯系后,即便沒有信號飛機仍有可能繼續航行。
我們也只能寄希望于此了。
[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