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國企
改開三十多年來,國企受傷最多,站著中槍,躺著也中槍。一直是眾矢之的,現在更是被推上了祭臺。能賣的賣了,能分的分了,這最后的幾家國企,還要被“深化改革”。要改革國企我們首先要弄明白這么幾個問題:什么是國企,為什么要改革國企,怎么改革。如果不說清這些問題,只要強迫改革,那就是強盜。像轉基因食品一樣,你還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就讓你不明不白地吃上了,這不行。
百度解釋:所謂國企的性質,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而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就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因而,所謂國企的性質,實質就是生產資料屬于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
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時,全民所有制企業是以國家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體現的。國家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是通過全社會范圍的經濟聯合使勞動者取得生產資料共有者的地位。因而,這時我國國企作為由國家投資組建的從事產品(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實質是以勞動為謀生手段的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實際結合的經濟聯合體。在全民所有制條件下,我國全體人民中的勞動者一面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生產資料的共有者;另一面是由社會分工所決定的不同生產職能的專門化承擔者。全民所有制企業就是這種全民所有制經濟中媒介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實際結合的經濟關系環節。廣大勞動者的雙重身份就是通過這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而具體實現的。所以,我國國企本質上是全民所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它是通過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的結合,具體實現全民所有制生產關系的。
從此可看出,我國的國企就是民企,是全民所有的企業,是真正的人民的企業。國家政府以社會主義的原則代為經營。在國營企業工作的職工按現在的說法,既是老板又是員工。每個人都有股份,但這個股份不能撤走也不能買賣,包括職工在內的全體人民的一切福利都從這里出。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一種主要具體體現形式。這就是我們的國營企業,注意,是國營不僅僅是國有。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在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改開后國營企業大多被賣掉被私有化,余下的被變成了國有企業、控股企業,現在又要公私混合。從國營到國有,雖然表面上看產權沒變,還是國家代人民持有,但是人民(職工)與企業的關系完全變了,工人從企業的主人變成了企業的雇傭者,生產關系變了。到后來的股份制或者私有化后,工人的地位逐步下降,國家就從生產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變成了一個大股東,將經營權承包租賃給資本家和經紀人,和無數私人小股東們坐在了一起。企業進行自主管理自主經營,采取所謂的“先進管理模式”,完全市場化。這樣一來,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就逐步喪失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國有企業。
2、國企存在壟斷嗎
百度解釋:壟斷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買者壟斷 則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產量。壟斷指少數大資本家為了共同控制某個或若干部門的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實行的一種聯合。它是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在自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當壟斷代替自由競爭而在經濟生活中占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可見壟斷是資本主義自有市場化經濟的產物,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無關。社會主義國營企業本來就歸全民所有,生產也是按照人民群眾對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來組織定奪,這是一個全民行為,無所謂壟斷。國家之所以將經營權拿在手里,完全是為了防止落入私人或小集團手里,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享有權利。如果這也叫壟斷的話,那就是國家壟斷或者人民壟斷,這樣的壟斷是必須的,這是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我們的政權叫人民專政,我們的經濟當然是人民壟斷!這天經地義。在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活動中,產生壟斷是必然的,與其讓個別資本大亨壟斷就不如國家壟斷起來了。這兩個壟斷的后果我想就不用多說了吧。所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提出反壟斷,實質就是反對公有制,反對人民專政,反對社會主義制度。
3、國企效益低嗎
首先,計劃經濟下,沒有十分必要國家不會組建一家企業。既然建立這家企業就表明其在某個領域或某個地區是必需的。這個需要就是效益。你滿足了這個需要,你就創造了應有的效益。這個效益可能是社會效益、政治效益、經濟效益,也可能兼而有之。比如我們的兵工廠,投資很多,沒有打仗也沒有賣武器,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創造效益。社會主義國家是按照人民群眾和國家的需求來組織生產的,而不是完全按照經濟效益來干的。因此完全拿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來衡量一個國營企業是不合理的,是資本主義的企業理論。資本主義私營企業可以不顧一切的賺錢,社會主義公有企業不能這么干。退一步講,即使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國企,它的效益也不能完全局限于企業內部和一個階段。因為國企是國家統籌安排生產的,正常情況下,既然國家愿意賠錢經營該企業,那就自有他的道理。在同一個時代總計國民生產總值,這個國家沒有因個別賠錢的企業而總體虧損,反而盈利了,政權穩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就不能說經營失敗。當然對于那些既沒有經濟效益也沒有社會效益的企業,國家必然會進行轉化,不能造成資源浪費。不容否認,改開后有一些國企既沒有經濟效益,也沒有社會效益了。但是我們要找一找根源,它是在改開前就一直沒有任何效益還是因為改開使得他沒有任何效益的。如果是前者,必須關停并轉。如果是后者那就不是企業的責任。調查顯示有很大一部分國企是因為改開令其失去效益的。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是有條件的,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前提,該事物一定就會滅亡。公有制企業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你把社會改成資本主義了,國企自然就失去了他存在的必要條件,效益也就喪失了。不僅如此,它還被動地變成了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但是,這個責任同樣不在國企,而在于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在今天被詬病的看似累贅的國營企業,一旦你將經濟制度改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和公有制,他立馬就會煥發出蓬勃的活力!
4、國企有必要存在嗎
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首先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國企又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完全可以說國企沒有了,社會主義也就沒有了。你要是想繼續搞社會主義,那么“國企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加強”(習總語);反之你如果搞資本主義,那么國企必須深化改革、必須私有化。國企的存在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最大的絆腳石。所以說,國企有沒有必要存在不在于國企本身,而在于你要走什么道路。
5、國企需要改革嗎
這是一個沒有必要問的問題。改革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必要手段,沒有改革就沒有進步。人類歷史就是一個改革的歷史。國企的改革是從今天才開始的嗎?了解共和國歷史的人,只要不是特別反動,都不會否認“鞍鋼憲法”,那不是對國企的改革嗎?國企的改革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開始了,并且一直在繼續著。改革是必需的。
6、國企如何改革
上面說過了,改革是必需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改革,為什么改革?這也是一個辯證的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走什么路的問題。你如果鐵了心要走資本主義,為了少數權貴和資本家的利益,國企就是障礙,就必需將其分化,轉賣,消滅掉。這樣社會主義制度就成了無本之木,立即死去。如果你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為了廣大的勞動人民的利益,國企就是支柱,就是基石,必需將其加強,發展壯大。這樣資本主義就會失去市場,慢慢死去。作為一個熱愛社會主義的人,我當然希望國企發展壯大。怎么才能讓國企發展壯大呢?我上面說過,首先恢復國企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恢復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秩序。至于國企自身內部的腐敗等問題本來就是因為改開實行的資本主義經濟政策和秩序造成的,隨著社會主義經濟政策的恢復建立,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清除,這些問題自會迎刃而解。余下的問題,就靠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來解決。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社會主義的問題必須靠繼續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來解決。社會主義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實踐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當然,改革是要流血的,這是你死我活的斗爭,是階級的斗爭。正如高層所言“必須殺開一條血路”“壯士斷腕”才行。重要的是流誰的血?斷誰的腕?要么走社會主義道路,流漢奸走資派的血;要么走資本主義道路,流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二者必居其一!
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于北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