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政治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它的政治命運,同樣,一個國家政治水平的高低,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這個社會的發展前途。一年一度的“兩會”是當代中國的政治櫥窗,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著當代中國政治的發育度。應該說,這兩個“櫥窗”每年都有吸引人的新色彩,必須予以充分的肯定,但同時還必須指出,每年“兩會”中都爆出一些雷人的意見建議,今年也不例外,諸如為了維穩停止播出《水滸》電視劇,不提倡農村孩子上大學等等,弄得輿論因此一片嘩然。這說明“兩會”在政治上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那些躋身廟堂的袞袞諸公,真不應該如此這般地“語不驚人死不休”。
說實話,一些“兩會”的代表、委員與其所承擔的政治責任并不匹配,這大概是當代中國政壇上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從理論上說,代表人民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當然是人民選舉出來的,而要贏得選舉,政見相當重要,這是贏得支持的必備條件,也就是說,如果對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等方面沒有一些真知灼見,是當不上代表或者沒資格當代表的。
遺憾的是,現實卻與此大相徑庭,實際的“兩會”代表、委員大體上是一些有權、有錢和有名的“三有”人員:所謂“有權”者,各級領導是也;所謂“有錢”者,新興資產精英也;所謂“有名”者,包括明星大腕以及一些公知中的頭面人物,正所謂“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總之都是些非凡之輩。
上述這些人物盡管看起來顯赫“非凡”,個個傾動一方,但其政治水平卻沒有保證,因為其中的許多人并沒有起碼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知識,只是因為“出名”就登堂入室;一些人的個人素質同樣也沒有基本保證,只不過因為腰纏萬貫就沐猴而冠,其本相很可能就是一個流氓坯子……有這些人等參與其中,不管數量多少,都是“兩會”十分突出的瑕疵,也是一種相當尷尬難堪的自我否定,與“兩會”所承載的政治功能極不相稱。
提高當代中國政治的水準與魅力,當然不只是“兩會”的責任,但作為中國的最頂層的議政機構,“兩會”必須首當其責。竊以為,建設當代中國的政治文明有許多著力點,其中,提高兩會參與者的政治水準,剔除其中的各類南郭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但不管多么不易都必須去做。一切社會問題無非是制度與辦法的問題,立足于中國的國情,“兩會”在制度方面的改革當然只能循序漸進,但這并不妨在具體的操作辦法上可以大刀闊斧,從“兩會”代表委員的實際表演看,這方面的余地和空間是相當大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