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就轉基因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韓部長指出“我們人多、地少、旱澇、病蟲害頻繁,而且,為了保護環境,還要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將發展轉基因技術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高新技術。韓部長的這些理由很多專家學者也經常提到。實際上,人多是劣勢也是優勢,部長先生是占在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人多。如果搞美國那樣的工業化化學化和生物技術化農業,讓2%的人養活98%的人,中國的人多就是包袱。然而,如果中國走自己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將城鎮化人口控制在50%以內,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中國一半的人可以吃上有機食品,另外一半國家稍加努力就可以滿足吃飽飯問題。隨著生態農業技術的進步,中國一畝土地養活一口人已是非常輕松的事情了。經過7年艱苦探索,我們采用有機農業技術,就將低產田發展成為噸糧田,可養活4口人。中國農民解決了自身的糧食安全問題,就是解決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還為城里人生產放心食品,獲取經濟回報。如果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中國6億畝地就能夠打出6億噸糧食。而發展美國式的粗放式農業,其食物多樣性和總產量下降將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再好的技術,離開了人都是發揮不出優勢的。
再者,轉基因一不增產,二不環保,是在現代農業技術措施上繼續鼓勵使用化肥、農藥尤其除草劑,怎么能“為了保護環境呢?”。說我國病蟲害頻繁也缺乏科學依據,病蟲害有自身的活動規律,主動預報預防可以避免產量損失的。我國病蟲草害加劇,與人類采取對抗做法是不無關系的。每年噴撒大量農藥除草劑,但來年那些害蟲雜草依然變本加厲、卷土重來,難道不知道人們反思么?
美國走了錯誤的或者不得已的農業道路,不斷靠兼并擴大規模,且大量依賴政府補貼,才在29億畝耕地里,生產出3億噸糧,其土地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其經濟效益模式就是少數人耕種大量的土地。如果將美國和中國的換位,讓美國人用中國那點土地,用他們的先進技術,能夠解決13張嘴的吃飯問題嗎?而中國近一半的農民,采取精耕細作的辦法,在美國的優質耕地上耕作,所打出來的糧食肯定不止3億噸!其實,在少數土地上,生產更多的糧食,更能夠體現集約化經營啊。現在看來,美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加大,美國農業效益不斷下降,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才發展轉基因的懶人農業,其帶來的環境與健康風險,正日益顯示出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