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觀察:上梁不正下梁歪 難塑核心價值觀
內地官方喉舌近期大力鼓吹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希望能夠扭轉社會風氣,可惜,上梁不正下梁歪,權貴高官都在胡作非為,視法律如無物,棄道德如敝屣,重塑核心價值觀談何容易?
中共中央辦公廳早前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將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分成三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官方將這二十四字當作興國之魂,問題是這些聽起來很動聽的價值觀,如何才能化為國人的行動?
中國目前社會風氣之敗壞,可謂亙古未有,各行各業向錢看,謀財害命已成為潛規則。以食品行業為例,中國是世界上人造有毒食品最猖獗的國家,國人的餐桌簡直就像化工原料堆填場;建筑行業也不遑多讓,「巧奪天工」的豆腐渣工程遍布神州,猶如一個個奪命定時炸彈;醫療行業見錢眼開,白衣天使有如催命的白無常,「抓藥思回扣,握刀想紅包」,「紅包不進門,有病莫進門」,早已成為醫院治病救人的潛規則。
虎頭蛇尾無疾而終
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條指引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變成殺人機器,哪有道德可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早已沒有純潔、淳樸與真誠,只有利益的交換、金錢的誘惑。老人倒地無人敢扶,有人跳樓引來冷嘲熱諷,年輕女子「乳不驚人誓不休,寬衣解帶漸不悔」。中華民族五千年以降,風氣之頹廢莫此為甚。
社會風氣惡化,主要因權貴高官們其身不正所致。這些年被踢爆的腐敗高官,哪個沒有二奶?上至政治局委員,下至一般官員,哪個不是道德敗壞?而《紐約時報》、國際調查記者聯盟接二連三披露,家族幾十億美元財富和其他紅色家族的離岸財富,更是聳人聽聞!
高官如此不堪,卻要百姓「愛國、敬業」,怎么讓國人心服口服?俗話說,官行正氣,正氣定當蔚然成風;官溢邪氣,邪氣自浮云蔽日!公仆若浩然正氣,國人耳濡目染,定當以正氣行天下。為官者若邪氣沖身,正不壓邪,百姓必然有樣學樣,社會風氣自然頹唐。
當局重塑核心價值觀已進行過多次努力,胡錦濤時代搞「八榮八恥」和「反三俗」,最終虎頭蛇尾,無疾而終,主要原因就是公仆「打鐵自身不硬」,要求國人做的,自己卻做不到,說一套做一套,根本無法取信于民。現在第五代再次作出嘗試,如果官場風氣不改,公仆道德沒有提高,這場大張旗鼓的重塑核心價值觀運動,最后也將以失敗告終。
財經論點:進出口驚且喜數據疑假似真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一月份進口及出口同比增長率,躍升至兩位數,遠高于對上月份的增長,也遠高于經濟學家的預期值。數據給市場帶來極大驚與喜:驚,數據好得超乎尋常疑造假;喜,數據反證美歐復蘇,同時也兆示有助中國經濟穩健。數據疑假似真特別玄妙。
出口怎么超常?一月份出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點六,有海外媒體調查的十一位經濟學家原本預料當月出口表現暗淡,預計中值僅增長零點一個百分點,差距之大可以吃驚形容。當然,不能憑吃驚就質疑數據,對數據疑假另有理由。
一是不同數據矛盾。早前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經理指數(PMI)表現下滑,當中新出口訂單顯示并不好。就算官方PMI整體也是呈回落的,出口大振從何而來,讓人摸不著頭腦。
二是節氣因素反高潮。一月份有兩個新年假期,尤其農歷新年假期,工人返鄉度歲,工廠停工關門,整月計生產有所停頓日子不足,但出口卻實現大幅增長,又讓人摸不著頭腦。
三是基數高照樣飆升。去年一月份出口驚人地增約兩成,在此基數上,今年一月再大增一成,有奇跡意味,更讓人摸不著頭腦。去年一月數據被揭夸大出口,繞過資本管制,轉資金入內地投機,正因如此,現今再生「舊病復發」數據夸大疑竇。
數據顯示,國有企業占出口總值達一成二,占進口總值兩成八。此外,外資企業及民營企業進出口各占四成多,可見所占比重不小。若然對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監管睇得不緊,重演虛假貿易,借道挪移資金入內地,并非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數據不尋常,存疑更深。
然而,從專家的評析可見,盡管對中國貿易數據真實存疑,但亦客觀地指出,數據強勁到以致撇除水分,終究還反映外需和內需的向好,顯示全球需求回暖。對于世界經濟前瞻具正面意義,特別新興市場處于走資煎熬、商業信心低落的環境,中國貿易表現無疑是一支強心針。
換言之,對數據質疑歸質疑,國際上都樂于對數據正面解讀,畢竟市場需要好消息提振信心。且驚且喜的心態,顯示市場及投資在弱經濟下對中國經濟表現抱有殷切期望,尤以進口的增長,對商品市場、大宗商品生產國,可望帶來提振作用。
不管數據是否失真,中國也會且喜且驚。貿易向好是喜,貿易順差大增是驚。一月順差達三百一十八億多美元,是○九年一月以來次高。其效應是勢必推動人民幣升值,招惹美國議員針對,而日益顯示的單邊升值趨勢,反過來又成為吸引國際熱錢、貿易造假的最大誘因。
這是中國的困局,外儲水浸,內地已跌落外儲陷阱,雖然不歡迎過多外儲,但偏偏尾大不掉,成為麻煩之源。難怪人行前貨幣政策委員余永定表示,外儲續增的每一美元所帶來的邊際成本,遠遠高于潛在收益。貿易好、順差增,當局亦糾結不休。
陽光華夏:張王會破冰容易 習馬相見名義難
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與臺灣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舉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開啟了兩部門間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張王會雖是兩岸關系的又一突破,但要為習近平與馬英九見面鋪路搭橋,恐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臺灣方面早前曾傳出,馬英九希望能夠參加今年北京的APEC峰會,并實現歷史性的習馬會。對馬英九來說,如果能做到這一步,不僅個人流芳百世,也為國民黨下屆總統選舉提供較大的勝算機會,同時可以借機解決臺灣的國際地位問題,今后可以更加專注經濟發展,成為東亞新局的有力競爭者。
目前馬英九民望低迷,國民黨七合一選情亦受連累。臺北市長郝龍斌甚至喊出,如果國民黨在選舉中失敗,馬英九應該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處在困境之中的馬英九,面對黨友逼宮和民進黨圍攻,已沒有多少牌可打,惟有將習馬會當作救命稻草,以此帶動島內政治議題的炒作,逼迫民進黨跟進。
但習馬會最大問題是名義問題,北京已經表態不會同意馬英九以「總統」之名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臺北亦無法接受「自我矮化」,在島內政爭中授民進黨以口實,習馬兩人要在「平等與對等」的口號下實現歷史性會晤,將有相當難度。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曾公開表示,習馬會無需借助國際場合,等于間接否決了習馬兩人利用APEC峰會進行會面的可能性。
內外交困時不我與
對于北京來說,習馬會只是形式問題,更重要的是馬英九能帶來甚么「禮物」。北京最關心的是兩岸能夠盡快簽訂和平協議,能夠形成在東海聯合抗日,南海聯合維權的局面,并希望臺北能夠明確兩岸關系優先于臺美關系與臺日關系,不要加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御體系,不要成為美國對華發動顏色革命的助手。
北京擔心如果兩岸不能通過政治談判達成和平協議,過去幾年對臺灣的懷柔與讓利成果將付之東流。如果北京穩定了兩岸局勢,便可集中精力應付香港首次普選,與日本東海逐鹿亦可免除后顧之憂。在馬英九未能就北京的訴求作出承諾之前,習馬會成行的可能性很低。
習馬會的另一阻力來自于美國,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就表示,兩岸并未做好習馬會的準備,他還預測未來兩年兩岸并不會有太大的政治進展。華盛頓擔心兩岸關系走得過快過近,將嚴重影響美國對臺的掌控力度。
對于馬英九來說,時間已所剩無幾,如果今明兩年之內兩岸關系無法出現質的飛躍,國民黨很可能失去執政地位,手中的王牌將變成廢牌,不得不將主導權交給民進黨,屆時兩岸關系很可能出現戲劇性變化。
龍吟大地:反腐風暴逼近電網系統
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吳周春日前被調查,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逼近這個高度壟斷、高度腐敗的電網系統,當中很可能牽出一系列豪門貴族和大小老虎。廣東電網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省級電網公司,廣東省的全年用電量曾連續十年全國第一,吳周春上任三年內,廣東電網完成建設投資超過五百億元,超出原計劃投資一百四十一億元,當中的水到底有多深,只有相關調查結果公布之后,外界才能一睹究竟。
吳周春只是電網系統龐大腐敗群體中的冰山一角,他只是中紀委掀起反腐風暴的切入點而已。早前就曾有媒體報道,繼鐵道部、中石油之后,國家電網將成為下一個被嚴查的國企。這個電老大管理著近兩萬億元資產,有超過一百五十萬名員工,是名副其實的電力寡頭。
在國家電網系統腐敗中,最為人詬病的是當初山東魯能集團的改制。據報道,這個價值七百多億元的優質國有資產,差點以幾十億元的超低價賤賣給有紅色家族背景的私人集團,若非魯能集團內部有人持之不懈地上告,這筆鯨吞國有資產的交易就會完成。奇怪的是,這宗震驚海內外的腐敗案,中紀委卻沒有深入調查,很快就不了了之。而前魯能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則被媒體指稱為這場未遂交易的幕后推手。
另外,國家電網近年大手筆進軍國際市場,在葡萄牙等國購買當地電網企業,這些高達上百億元的巨額投資,也被媒體踢爆有為電網官員洗錢的嫌疑,是慷國家之慨、謀個人私利的交易。電網系統官員的子女在海外留學揮金如土,比闊斗富,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順藤摸瓜捉電老虎
自從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高嚴腐敗案發之后,國家電力系統的腐敗被捂得嚴嚴實實,成為一個針插不進的獨立王國,包括李鵬家族、賀國強家族在內的一批權貴高官,他們的親屬子女都在這個系統撈得風生水起。中共第五代若從吳周春案作為突破口,順藤摸瓜,窮追猛打,一定能揪出諸多電老虎,現在的問題是第五代到底有多大的魄力和勇氣揭開這個腐敗黑洞,抑或見好就收。
壟斷型國企腐敗往往與高官家族密切相關。事實上,國企改革多年,很多所謂的國企早就蛻化成權貴的私人庫房,要對他們下手,往往牽一發動全身,甚至牽連中南海的政爭,反起來談何容易?
馮海聞
SUN瞭望:政變不足懼英祿怕農民
泰國持續近三個月的政治危機,提前大選不能解決,司法裁決無補于事,泰王蒲眉蓬不蹚渾水,軍方拒絕介入,最終扭轉局面的大有可能是誰也料不到的一個族群─米農。
看守總理英祿之兄他信執政期間推出民粹政策,贏盡人心的除了差不多免費的醫療服務外,還有對米農的補貼,英祿帶領為泰黨在二○一一年大選中大勝,靠的也就是這道板斧,她在上臺后自要兌現承諾,把「兄長德政發揚光大」,以高于市價約五成的價格向農民收購大米,估計每年耗費四十多至六十多億美元,相當于政府財政預算的百分之六至八。
扶助貧窮米農本是好事,但補貼計劃漏洞處處,不但成為貪污黑洞,更幾乎毀掉泰國享譽全球的米業。
補貼很多落入貪官污吏的口袋中,也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有人從越南和柬埔寨進口大米,詐騙資助,結果英祿政府收購回來的大米,價格高昂且不少質劣,欠缺國際競爭力,根本賣不出去,只能存倉,兩年多下來,積壓大米達到一千八百萬噸,即是比泰國在外輸大米高峰時年出口量還要多。泰國現時已拱手讓出世界大米首位輸出國地位,泰國大米也喪失「價廉質優」的美譽。
買多賣少,英祿政府去年九月到了無以為繼地步,開始拖欠米農的補貼,近日當局更稱,由于屬于看守政府無權延續政策,米農補貼計劃在本月二十八日將自動結束。
補貼計劃暫劃休止符,這對英祿來說無疑解除部分壓力,起碼毋須繼續買米,但她要籌錢償還欠款,仍有難度。
泰國銀行業屬精英階層,向來反對他信陣營,多間銀行已搬出「借錢臨時政府違憲」這個借口,拒絕伸出援手。
怨聲載道的米農較早前開始示威抗議,人數雖少,但對英祿而言顯然是晴天霹靂,反對派出盡法寶無法把她推翻,她最終反而栽在支持者手上。反對派為米農示威提供種種便利,明顯想要利用這隊「奇兵」。
但素貼且慢高興,紅黃勢不兩立,而東北部農民在埋怨英祿之余,更不滿反對派杯葛選舉癱瘓政府,未必甘為驅使。
龍七公:安倍不學無術 三世信口開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這對活寶貝,既狂妄又無知。
安倍罔顧歷史,一再否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侵略罪行,他參拜靖國神社之后,還要將二戰末期的自殺式攻擊飛機、即所謂「神風特攻隊」的遺物,向聯合國申報所謂「世界記憶遺產」,其荒唐之處,實在令人驚嘆。
安倍前些時候又賣弄他的現代史知識,說目前的中日關系,類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和英國的關系。這種不倫不類的比喻,究竟是要把中國比喻為一戰時期的德國還是英國?又當今的日本,是類如當年的英國還是德國?
十九世紀中葉,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它的工業生產有了驚人的增長。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德國的工業產量已經超過英國、法國,而僅次于美國。由于資本主義工業的飛速發展,德國資產階級便萌生了擴大海外市場以及掠奪原料供應地的欲望。
如此看來,安倍顯然有把中國比喻為一戰前后德國擴張主義的意圖;相對而言,日本便是安倍心目中當年的英國了。然而,當年的英國,究竟又是不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呢?
大家知道,正是在那個年代,英國對外加強了殖民擴張。到了二十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故有「日不落帝國」之稱。正是因為有了廣大的殖民地,英國的資本輸出更達到最大的規模,國力空前。
幼稚無知亂用比喻
可以說,無論怎么比較,日本都不是屬于正義的一方:如果日本自比為英國,那個時期正是英國殖民擴張由極盛到開始衰落的時期;如果自比為德國,德國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戰爭開始之時,德國軍隊以一百五十萬的兵力大舉進攻法國,直逼巴黎,但后來因雙線作戰而導致失敗。無論如何,戰事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歐洲的政治、經濟受到戰爭的嚴重打擊,造成了美國的坐大,以至終于成就了它主導世界的地位。
總而言之,第一次世界大戰不是正義對非正義的戰爭,而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政治、經濟矛盾的一次總爆發。安倍的幼稚無知,就是沒有擺正自己的地位,才會作出如此不倫不類的比喻。
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更加荒唐,對中菲之間在南海島嶼上的爭端,比喻為德國在二戰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屬于中國,有根有據。即使存有爭議,也應以協商的辦法解決,怎能牽扯到一如德國法西斯吞并捷克?
手執歪理語無倫次
德國吞并捷克的歷史,是由于大國出賣小國,這是國際上弱肉強食的可恥紀錄。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德國希特拉的邀請下,英、法、意、德四國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會議,大國作出犧牲小國捷克的交易,換取暫時的「和平」。捷克被迫在協定上簽字,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給德國。但協定簽字不久、即一九三九年三月,德國法西斯便進一步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領土。
安倍和阿基諾三世,由于真理并沒有掌握在他們手里,只能手執歪理說事,所以顯得語無倫次,而且也暴露了他們的不學無術,信口開河,用錯典故,亂作比喻。特別是安倍,如此貨色,如何領導日本進入大國行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