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伴隨我們度過了30多個除夕夜。它曾經是一道“精神大餐”,后來逐漸失去了光彩。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時,2014年央視春晚閃現出幾許亮點,其中之一是《英雄組歌》。它由三個內容組成:舞蹈《練兵舞》、歌曲《萬泉河水》和《英雄贊歌》。它們并非春晚原創節目,而是老舞老歌。《練兵舞》和《萬泉河水》,選自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英雄贊歌》,為電影《英雄兒女》插曲。
《英雄組歌》贏得了無數觀眾的掌聲。鳳凰網、騰訊網、搜狐網分別發起的投票評選中,《英雄組歌》均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春晚節目。
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異調。其代表說法是,《英雄組歌》“讓人馬上聯想起文革時代的邪惡東西”。
我覺得,指責《英雄組歌》的人純屬雞蛋里面挑骨頭,或帶有明顯的偏見。略有文藝常識的人都知道,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根據同名電影改編,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創作,中央芭蕾舞團1964年9月首演成功;電影《英雄兒女》根據小說《團圓》改編,長春電影制片廠1964年攝制。硬將二者與文革時代鏈接,豈不是“關公戰秦瓊”?
須知,央視春晚作為“國家重點文化項目”,事先會受到有關方面審查。《英雄組歌》的創意應該出自馮小剛總導演的央視春晚創作團隊,但是如此組合播出卻一定領到了“準生證”。
《英雄組歌》在呼喚英雄主義的回歸。毫無疑義,這是一種正能量,國家需要,老百姓也需要。
我們有過英雄輩出和崇尚英雄的時代。而當今的中國,則太缺少英雄精神了。有人否定中國革命歷史,潑污開國領袖,丑化革命英雄;有人患上軟骨病,唯美、恐美,欲與老美結夫妻;有人“身在曹營心在漢”,流著炎黃子孫的血液,干著賣國求榮的勾當;有人遠離崇高,追逐金錢,為了獲取財富不擇手段……難以想象,一個鄙視英雄的國家,怎么能夠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又怎么能夠獲得世人的尊重?
《英雄組歌》不僅在呼喚英雄主義的回歸,還對中國革命和抗美援朝進行了再次肯定。當下有人試圖否定中國革命和抗美援朝的歷史。因此,《英雄組歌》亮相央視春晚,應該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今年央視春晚植入了英雄主義的符號(小品《扶不扶》圍繞老太太摔倒扶不扶而展開,實際上也在呼喚英雄主義的回歸。見義勇為就是一種英雄行為)。它似乎透露出英雄主義在神州大地回歸的趨勢。對此,我充滿期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