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又開始賣萌了
新春伊視,中央電視臺以“家風是甚么”為題目,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基層,對百姓進行調查。據央視主持人說,這次“家風“的調查的目的就是為中國百姓尋求一個“精神支柱”。
筆者認為,就百姓的“家風”,可謂是“林林總總”,“千風百韻”,“因家而異”。但是,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洗禮,百姓“家風”的主流仍不失為“孔孟之道”、“封建倫理”。靠“孔孟之道”、“封建倫理”為依存的“家風”,能繼世永昌,成為一個“精神支柱”嗎?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顯然是不可能的。歷史車輪的軌跡已經明顯的告訴我們,當一個政權即將走向衰亡時,當權者總是祭起“孔孟之道”、“封建倫理”這兩面旗幟,但依然沒有阻擋政權的更跌。一個政權尚且如此,一種“家風”能成為維續百姓家庭的“精神支柱”?我看也只能是央視節目創意者的一廂情愿罷了。
被網友戲虐為“賣萌”的央視欄目不只是一次了。如果我們沒有患“健忘癥”的話,在不久以前,央視也曾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基層,以“你幸福嗎?”為題,進行調查,其結果是鬧出了諸如“我是打工的,我不姓”福“,我姓“曾”,“我是揀破爛的,我吃低保,我耳聾,聽不見。”,“幸福(就是)爸爸媽媽。中秋節看不見爸爸,爸爸給我交(賺)生活費呢”等笑話而告終。
時下,社會道德滑坡、“家風”每況日下、傷風敗俗趨強,以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要治理社會風氣,穩定發展成果,就必須宣傳樹立“大公無私”、“先人后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 破出“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意識。簡而言之,就是要恢復五六十年代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氣。如果仍然搞那種不接地氣,以“正能量”毫不相干的“你幸福嗎?”、“你家的家風是甚么?”的花架子、形式主義的東西,想實現社會風氣的好轉,“那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技倆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