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山將軍現如今比在位的時候還更加知名,吸引人們眼球的有兩個亮點,一是其個人的成長發展速度,二是財富成果的積累。以個人發展而論,此將軍從不起眼的濮陽軍分區起家,據說八年之內連升五級,為官高居總部首長之列,可謂登堂入室、典與戎機者,和平時期能有這等發展成就的軍人,為數寥寥;就成果積累而言,此公府第如山、田連阡陌、資財鉅萬、奴仆成群,可謂大戶豪門氣派儼然,能分享到如此之多發展成果的中國人,屈指可數,恐怕就連中央的政治委員也難望項背。上述這一系列輝煌成果,谷俊山將軍本人此生此世無論如何也是享不完用不盡的,所以必須恩及家族、澤被后世才行。從披露出來的谷俊山將軍的戰略部署來看,他也確實在行長久之計,欲做累世立業而成世家之傳。但是,現在所有這些都灰飛煙滅了,一切都統統化為烏有。這就不能不引出這樣一個問題,谷俊山將軍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發展成果呢?
對于谷俊山來說,這是一個頭等重要的大問題,在他出事倒臺以前,他一定為此殫精竭慮,做了許許多多艱苦卓絕的努力,現如今關在監獄里的谷俊山也一定在打破腦袋思考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一切谷俊山們所面臨的頭等重要的大問題,并且因為谷俊山的倒臺失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急迫更加突出。他們一定正在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并隨時調整自己的對策措施。
這個問題也是一切想要解決中國貪腐問題的人,不能不從對立面的角度加以思考的問題,因為如果不知道各種各樣的谷俊山們做怎樣的努力,便無法贏得同他們的博弈,這譬如打仗需要知彼知己一樣,道理大同小異。
那么,谷俊山們如何才能保住他們的“發展成果”呢?
根據目前的情況,大致上有如下三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轉移財富。這是一些谷俊山們的自保之道,他們把聚斂的財產轉移到國外,一有風吹草動就逃離中國,來一個泥牛入海無消息,隱蹤匿跡,逍遙享受去了。
這種辦法有一定的成效,一些人因此得以保住了搜刮來的財富。但這種辦法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一是這只有少數人才能辦得到,二是即使財產轉移成功,但從此以后落落寡歡、風光不再,沒有前呼后擁,沒有眾星拱月,更不做不到擁戴疊翠,人生的滋味一落千丈,其實沒啥意思。
第二種辦法,藏匿財產。這是多數中小谷俊山們所采取的基本辦法,他們把非法撈取的財富用各種辦法藏匿起來,以瞞天過海、遮人耳目,躲避可能的危險。
這樣的辦法不能說沒有成效,但只能是臨時救急應付的辦法,因為如果認真起來,這樣的辦法其實不堪一擊,對此,大家都心照不宣。
第三種辦法,找好靠山。在上面找一個大靠山,圍繞自己編織一個嚴密的關系網,以此作為自保之術,這是一些“聰明的”谷俊山們所采取的辦法。
這種辦法也能見一定的成效,但也從根本上也屬于臨時救急的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樣看來,上述三種辦法無一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以谷俊山將軍為例,假如他將財產轉移出去,他本人也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時候潛逃,這樣一來,錢肯定是有,但榮華富貴卻沒有,無非就是帶著金項鏈的一個喪家之犬而已,這大概不是谷將軍這種境界的人所堪忍受的;采取第二種辦法,那是小偷小摸的勾當,土財主之所為,難登大雅之堂,如谷將軍者,斷斷不屑為不肯為;第三種辦法全看天意如何,因為靠山再大也有倒臺的可能,何況谷將軍對此一定做得很好,事實已經證明做得再好也不保險。
說來說去,像谷俊山將軍這樣的人和這樣的發展成果究竟怎樣才能確保無虞呢?
根本的辦法大概只有一個,即通過政治改革實現江山變易、政權更迭,只要做到改朝換代,谷俊山們既得的發展成果就失去了苦主,才能真正地免于追訴,而新政權既沒權利也沒興趣去咎既往。但要說明的是,這一改朝換代必須是通過政治改革來實現的,因為只有這樣的改革,大小谷俊山們才能在新的政治體制中繼續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搖身一變,繼續沐猴而冠;而革命則不行,革命很可能要“革”掉一些人的“命”,谷俊山們也有可能在劫難逃。
所以,當今中國的政治改革寄予著各色人等的期望,某種程度上說,各種谷俊山們的期望對此尤其殷切,因為這更直接地關系其身家性命。倉充鼠雀喜,和平發展與和諧社會,必定要滋生出數量眾多的谷俊山,他們無尺寸之功,不流血不流汗,但拉關系走門路,靠哥倆好之類的和諧勾兌,平步青云,扶搖直升,并且攫取了驚人的財富。從歷史發展階段說,現在確實到了他們要確保發展成果的時候了,他們在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保住這樣的發展成果而奮斗。這就意味著,對他們而言,不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現有的發展成果也難以保住。貪墨者多是政治改革的擁護者,這種現象,已經有人注意到了,究其原因,概在于此。
因為經濟問題最后還得要通過政治斗爭來解決,所以,當代中國的政治斗爭基本上是圍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成果而展開的,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利益堅持不同的立場,提出不同的主張,其中,如谷俊山將軍這類人也是一支不可小看的政治勢力,因此,展望未來,中國國內的政治斗爭必將日趨激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