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和老百姓從事的是不同的職業,但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公務員在職期間的收入和待遇明顯高于工農大眾,這從建設廉潔政府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們退休之后的待遇不應與工農勞動者有較大的差距。更不應以反對“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為名脫離群眾、高高在上,公開制造制度上的不公平,因為這不符合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近日,《人民日報》刊文,強調“拉平退休待遇對公務員不公平”,并例舉外國公務員退休金也比一般老百姓高等種種理由,為公務員的高待遇辯護。他們承認“制度統一是改革的方向”,但話鋒一轉又強調:在養老金待遇上不宜搞簡單的“一刀切”,企圖繼續維持自己的特權。
公務員從事公務活動,他們的收入和待遇都是有保障的,不像在企業工作的工人可以隨便被開除、被下崗,他們在住房、醫療、福利等各方面在社會上的優越度遠遠高于普通百姓,此外還有公權為自己帶來的隱性好處,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這也是這些年來在公務員招錄道路上擠破頭的重要因素??梢哉f,公務員在職期間已經享受到了高于普通勞動者的高待遇。如果退休之后,不再從事公務活動,但仍然繼續享受高于老百姓的待遇,這無疑是職業歧視和制度特權,這對老百姓是嚴重的不公平。
反觀普通勞動者,這些年來我們的改革一直在砸他們的“鐵飯碗”,說這是為了調動“積極性”。除少數國有企業工人待遇稍好一些之外,在已經被大量私有化的企業里,廣大工人只有勞動的義務,沒有參與管理和爭取自己待遇的權利,而且他們隨時可能被資本家解聘、開除,他們時刻在為自己的生存和養家糊口擔憂。他們之中絕不缺乏高學歷、有才華的人,他們也經過了多年的寒窗苦讀,由于種種原因他們沒有進入公務員隊伍,更多的是由于志向和機遇,絕不代表他們的素質低下,只配較低的待遇。而《人民日報》文章,拿公務員“文化程度較高”、“教育投資大”來為自己高退休金辯護,不僅是歪曲事實,也是對普通勞動者的蔑視。
養老制度應是一個全面協調的國家制度設計,絕不能各自從各自職業的的角度去強調自己的重要和爭取自己職業群體的高待遇。這絕不應該是共產黨的作風和品格。當前我們黨在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什么是群眾路線?不想與群眾為伍,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總想著自己如何高人一等,這絕不應該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尤其是《人民日報》還拿國外公務員待遇說事,就更加不著調。你怎么不說人家外國官員的財產公開制度?你怎么不說人家外國沒有終身官員?
《人民日報》還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公務員是國家公職人員,掌握并行使公共權力。養老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積極性和清廉度都會受影響”。公務員待遇差了“不好帶”,老百姓的待遇很差誰來管?老百姓待遇差就好帶?這是什么邏輯?豈有此理?
以“與國際接軌”為名,謀取自己的特殊利益,是這些年來某些官僚的一大發明。而以反對“平均主義”來偷換“公平”的概念更是一大創造。在他們眼里,收入差距越大就越是“公平”。毛澤東同志指出,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然而,如今我們的黨報口口聲聲在強調公務員的“特殊性”,不是在搞特殊又是什么?嗚呼哀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