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就很難有正確的實踐。在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能夠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與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是分不開的。黨的十八大,特別強調毛澤東思想是黨的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之一。但是這些年,有一種思潮認為毛澤東思想只能指導過去時,而不能用來指導現在時;認為毛澤東思想只能用來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但不能用來指導現在正進行的改革。這其實是用后三十年來否定前三十年的做法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反映。
長期以來,確實存在著一種聲音,習慣性的用后三十年的發展來全盤否定前三十年的成就,不是用唯物史觀來客觀的總結前三十年,而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前三十年,并以此全盤否定毛澤東思想對改革的指導作用:這樣做不但在理論上是極其荒謬的,在實踐中也是極其有害的。
從歷史傳承的角度來說,一個黨都存在著“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全盤否定了前三十年的歷史,那么這個黨的歷史根基就給切斷了。對歷史的評價無疑會影響我們對未來的方向抉擇和道路選擇。一旦不恰當的否定了自己的歷史,那么對自己前方道路的選擇也很容易出現失誤。解決不好“從哪里來”的問題,也就很難解決好“到哪里去”的問題。
從理論傳承的角度看,同樣是如此。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概括和實踐總結。我們的黨章也一再明確的把毛澤東思想列入我們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十八大強調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要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之一,這些都說明,毛澤東思想不是過去式。
特別是現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面臨著更大的阻力,需要更大的勇氣和強大的改革動力,同時還要防范改革出現顛覆性的錯誤。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對深化改革進行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這就更需要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確保深化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在正確的軌道內進行。我們要通過改革來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其初始設計不但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整體指導下進行的,而且是毛澤東思想基本原則的制度化。既然改革從一開始就定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推倒重建,這樣一種性質的改革的整體設計,必須遵循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制度設計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毛澤東思想的這些基本原則不但是我們國家制度初始設計的基本設計原理,而且也應該與黨的其他指導思想一起,作為我們國家深化改革整體設計的基本設計原理。
那么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有那些呢?我認為應該至少包括以下幾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至上原則。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初始制度設計正是從不同方面體現了這些基本原則,把這些基本原則貫徹于我們的國體、政體中,體現于我們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方方面面。其中,人民性是毛澤東思想各項基本原則中的核心。我們國家的既有制度設計,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展開的。我們的國家性質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還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都是為了體現人民的意志,實現人民的利益,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在進行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時,這些基本原則,也理所當然的應得到尊重并落實到改革的各種措施中。
要遵循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把毛擇東思想的基本原則貫徹到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中,我認為就是要在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過程中,堅持方向觀念、底線思維、邊界意識和群眾路線。
方向觀念,就是要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確保改革的社會主義性質。方向對于改革是至關重要的,改革方向決定改革性質,方向錯了,性質也就錯了;方向錯了,就容易出現顛覆性錯誤;方向錯了,改革力度越大,就距離正確越遠,就距離“邪路”越近。蘇聯改革之所以導致亡黨亡國,是因為在改革的方向上出現了問題,其改革不是為了更好的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發揮社會主義的活力,而是通向了資本主義,最終釀成了倒向資本主義的徹底變色。
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歷經各種艱辛,付出巨大犧牲,才找到的唯一一條適合中國的道理。從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歷經各種嘗試,遭遇各種失敗,證明了一個基本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毛圭席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實現了之前各種道路探索和制度試驗都沒有實現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標,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并通過社會主義建設,讓中國迅速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變成一個具有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的工業國家,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又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毛主席對于中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始終堅持毫不動搖的,這一點,我們在今天必須始終不渝的堅持。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就是對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明確宣示,也是對各種非社會主義的改革思潮和做法給予的明確否定,是十八大政治報告宣誓中國不走“邪路”的具體化。所以在進行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時,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改革把握正確的方向,時刻銘記改革整體設計必須把方向意識擺在首位,所有的改革措施的具體設計和統籌安排都要服從于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總目標。
底線思維,就是劉云山同志最近強調的“要堅決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條底線,堅決反對任何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性質的圖謀”。改革方向一旦明確了,改革性質一旦確定了,改革的底線也就應該確定了。改革的底線思維就是為了確保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保障改革的性質始終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展。在我們之前有蘇聯改革的教訓,在當前也存在著改旗易幟的思潮和勢力的情況下,強調底線思維具有極端必要性。底線思維就是要給改革的整體設計和實施設定了一條紅線。無論是哪個領域的改革措施,都不能突破紅線,一旦越過紅線,改革的性質就發生變化,對這種改革就要亮起紅燈及時喊停;如果發現有一些越過紅線的做法,應及時采取措施補救和整改。改革強調大膽的闖大膽的試,并不是沒有限制條件的,而是必須在底線之上。
這個底線思維,應該結合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具體化。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可以從是否會危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否會動搖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是否會損害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會弱化中國的獨立自主地位等幾個方面來設定紅線,通過這幾個紅線形成一個防護網,來保證改革不會突破底線。
邊界意識,就是對方向、性質和底線的進一步具體化。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必須要明確邊界在哪?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這些都需要在整體設計中加以明確。從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出發,確定改革邊界,有利于防止出現顛覆性錯誤,確保深化改革不會造成我國社會主義初始設計基本制度框架的根本性顛覆。對于社會主義的改革來說,至少有三個“不能改”:國家性質不能改,基本政治制度不能改,基本經濟制度不能改。改革是體制改革,而不是基本制度的改變,更不是根本性質的改變。對于支撐社會主義大廈的各個基本制度,只能完善和加強而不能改掉、改沒。改革應該是在機制、體制和具體制度層面,而不應該在基本制度層面。進行機制、體制和具體制度的改革,是為了更好的保證各項基本制度的良好運行,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通過整體設計把改革的邊界清晰起來,哪些是可以改的,哪些是不能改的,就不會再混沌一片了。蘇聯的改革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打著體制改革的旗號來顛覆社會主義制度,不但改革的初衷無法實現,而且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
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們黨的宗旨,這就必然要求我們黨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不但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法寶,改革取得成功,同樣也離不開群眾路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黨范圍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繼續堅持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也應該是改革的根本工作方法,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設計當然需要貫徹毛澤東思想的群眾路線。這就要求,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在價值趨向上必須“一切為了群眾”,體現群眾的要求,符合群眾的利益,讓群眾成為改革的受益者;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不能走關門設計的精英路線,而是要先向人民群眾學習,向群眾做調查工作,了解群眾的想法和要求,廣泛征集群眾的建議。方案形成之后,還要繼續征求群眾的看法和建議,對方案進行修改,作進一步的完善。這樣就尊重了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廣大群眾的創造力,保證了群眾成為改革的主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承受者。這樣制定的改革方案,自然也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凝聚起改革的共識。這樣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群眾就很容易號召起來,化作他們自覺的行動,使黨的改革整體方案轉化成為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有了群眾的擁護,改革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這就是“一切依靠群眾”。
把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適用于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能夠讓我們更好的把握改革的方向、底線和邊界,也因此能夠更好的推動深化改革,有利于指導我們的改革不出現顛覆性錯誤。把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貫徹到改革的方向觀念、底線思維、邊界意識和群眾路線之中,有利于確保我們的改革沿著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尋找和建立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保證改革的人民性,這樣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