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目前所有有關“張成澤事件”的報道均來源于外電,部分來源于朝鮮官方報道,中國官方并未發出任何獨家源消息,專家和民間人士的分析,整體上都是依照新聞談新聞,仍是過去多年來一貫的評論模式,很難看到特別有價值、有穿透力的文章。
不要說朝鮮,就算是中國國內事件,沒有真實準確的一手資料,都很難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評論,何況發生在神秘的朝鮮!我曾經在《熱戰時代》一書289頁談到過朝鮮可能發生的人事變局,當時預測金正恩會在2014年進行大清理,2015年轉入自己的全面控制,現在看來,金正恩更快地下了手。不是我預測準確,這是集權制國家的必然事件,不是偶然事件。
作為中國人和中國執政當局,都不應是簡單的旁觀者,雖然朝鮮內政對中國不致于產生決定性影響,但絕對具有嚴重性影響,不關注朝鮮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一切重大變局,中國必將面臨外交上的不可知困難。作為平民,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待朝鮮問題:
其一,對“張成澤事件”要冷看。這次事件在朝鮮國內絕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這是政治需要,也是金正恩的全民性政治教育課,政治事件的政治含義就在這里。然而,這件事對中國而言不應上綱上線無限擴大,不要把朝鮮事件演變成中國民意斗爭的主料。“張成澤事件”顯然對中國產生了負面影響,尤其是被外媒及內媒強扯到“同一意識形態陣營”的同質性解讀,中國執政者似乎有“躺著中槍”的無辜,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重復發生類似事件,甚至會影響到中國方面的處事態度,因為總會擔心國際上將中朝政治劃上等號。
媒體,尤其是官方媒體一定要負起責任,對國際新聞的引用要慎之又慎,韓國通訊社有些新聞是準確的,有些新聞是故意用來混淆視聽的,不能不加審核地加以轉載,網絡社區把一些名人的分析和解讀誤當成新聞去傳播,這是很不應該的,有些人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取夸張造謠的手法,嚴重誤導了讀者的思想。
其二,熱看“小金時代”,朝鮮將會更加吸引世界眼球。過去,大家都認為金正日比較亂來,愛用大動作吸引世界眼球。其實,到了金正恩時代,才是真正的大變動時代,金正日較早就確定并穩固了地位,他的大動作多針對世界,而金正恩則不大一樣,準確地講,前兩年并不能完全稱之為金家朝鮮,除掉張成澤,才可以說“金政權”重新入軌。但是,這個軌道未必一帆風順,金正恩還必須有更多后續動作才能確立完全屬于自己的黨政軍三套班子,這個三角架還未搭好之前,“大事件”通常也是大概率事件。有些人擔憂金正恩處置張成澤之后,會選擇更加保守的獨裁體制,會更加堅定地閉關鎖國。我個人持相反觀點,我認為一旦金家政權穩固下來,金正恩會比金正日開放,會比較快地接受歐洲部分國家,甚至有可能接受美國。2015至2020年應該是朝鮮轉變面貌的關鍵時期。
其三,中國應當在“朝鮮半島”整體外交上有更果斷的決定。過去很多年以來,中朝關系發生較為激烈的矛盾問題,并不見得全因朝鮮所起,中國的優柔寡斷也負有責任。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有兩條:一是決策層自身的短視性和逐利性,二是西方精英思想更多地主宰了中朝外交。優柔寡斷的結果讓中朝關系幾乎失控,有從“做兄弟”轉向“相互敵視”的風險。這種結果是親西方精英所樂見的局面,一旦中朝走向對立,親西方精英們將輕而易舉地下結論:新中國的對朝外交整體失敗,必須拋棄朝鮮這個累贅。
朝鮮到底是不是中國的累贅呢?我認為不是。雖然朝鮮比較貧窮,需要中國援助,雖然朝鮮比較專制,不大聽中國話,但這并不足以構成中國累贅的理由。古今中外,大國身邊總是伴有小國,所有小國都不是累贅,大國只怕小國不愿意成為累贅,它不成為你的累贅,就會被別人搶去做累贅,美國全世界找累贅,不花錢嗎?花得大。在中國周邊,只怕挖不到,能挖一個,花多大代價,它都要拼著命地挖,中國拋棄朝鮮的那一天,就是美俄搶累贅的那一天,人家把不得你扔了,做局讓你扔。
中國到底該如何處理好中朝關系呢?中短期應當果斷朝以下方向轉變:
將“兄弟關系”調整為“親密的鄰居關系”。構建在意識形態基礎之上的國家關系已經漸漸不適應全球外交的需要,盡管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信仰仍然可以維護,但短中期不宜作為核心原則。“伙伴關系”是當今世界一種比較中性的國家關系,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國家之間的合作。中國可以在“伙伴”之前加上“親密”,以顯示兩國關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戰略緩沖帶”的提法可以不要,因為那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需要,但并不表明“利益相關性”的長期存在,敵對的鄰居永遠比不上相安無事的鄰居,更比不上親密的鄰居。
將“外交可控”的舊思想調整為“交流通暢”的期望。“可控”是一種過時的老觀念,帶有較重的不平等思想,在朝鮮這樣的鄰居身上漸漸已經表現為不適應,父母尚且無法對子女做到可控,國家之間更加難以辦到,即便你給對方投了大量人力物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一樣。“影響力”與“可控”是兩個概念,中國仍然是朝鮮半島局勢重要的、有影響力的國家,將來也應當定位在“有影響力”的層面上。
將“物資和貨幣化援助”逐步調整為“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援助?;谌说乐髁x的物資援助繼續堅持,基于國家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援助領域要逐步調整為協助其推進工業化,既可以無償援助其輕工業的發展,也可以加大中國企業投資朝鮮的政府補貼力度,中國要用工業化對于朝鮮的貢獻來贏得未來朝鮮新型社會的影響力。注意是“逐步”調整,不要一步到位,兩國之間要建立基于該轉變的對話專門機構。
將“制裁思想”徹底拋棄。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制裁都沒有改變朝鮮的既定國策,也不可能在今后起到多大作用,中國沒有必要因所謂的“做負責任大國”而去跟隨做一件沒有正效益的蠢事。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只要你參與了對朝鮮的制裁行動,就會給未來的兩國人民埋下仇恨的種子,這一點在我們的歷史中看得非常清楚。不參與制裁并非縱容朝鮮,在國際關系中,其實沒有縱容這個名詞,只有“做”與“不做”區分,戰略利益一致的關系方,你的選擇只有這兩個選擇,即便被其它國家解讀為縱容,你也要堅持,美國就是這么干的。
對朝鮮半島的長期戰略應當基于“四大構想”(本文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