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日前報道,長期關注我國房地產的北京執業律師李勁松,根據相關數據測算出,2005年--2012年房地產企業應該繳納的土地增值稅超過4.6萬億元,而這8年間國家征收到的僅為0.8萬億元。這意味著應繳未繳的土地增值稅總額超過3.8萬億。
在報道中被指“欠稅”的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稱土地增值稅是按規定的比例在預售時先預繳的稅種,不存在逃稅、避稅和拖欠的可能。他還直指相關報道“愚蠢無知”。(11月25日《京華時報》)
自從住建部和國土部迅速執行任志強同學關于圍剿小產權房的講話精神后,任同學的信心進一步爆棚了。
也難怪,農民財產權利的說法新鮮出爐,宅基地在安徽部分縣區試點流轉的背景下,房地產企業本來剛感到點冷意,任總前幾天馬上就小產權問題,以舵手的姿態發表高屋建瓴而又盛氣凌人的講話,那真的好象陽光照耀,撥開房地產開發商頭頂的烏云。而兩部門的迅速跟進,雖然說起來有法有據,頭頭是道,但已經不啻于站隊性質的效忠。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同學不更上一層狂,倒是怪了,如果不敢指責中央電視臺的報道“愚蠢無知”,倒是怪了。
所以,很多時候誰更有道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的拳頭更硬或者腰包更鼓。像前幾天江蘇一個關于開發商的“打死一個90萬”的視頻,可以說把兩者糅合得完美無缺。爭論開的時候,有時也是這樣,任同學敢于這樣斥責央視的報道,如前所述,是來自對其龐大實力的信心。但是我們不妨也迂腐一點,看看他的斥責是不是真的那么理直氣壯。
這個得耐心的看了,沒耐心看就只能聽誰的嗓門大,誰的態度橫,就覺得他有道理。筆者不是經濟學家,但還是覺得自己看出了點端倪。
李勁松是根據各類數據去推測“應繳的”數字,再根據已經上繳的數字,從其中的巨大差距來推斷存在著天文數字的“應繳未繳”。如果任志強要反駁他,應該舉出他數據的荒謬,到底是“應繳的”數據錯呢?還是“已繳的”數據錯?如果有錯,正確的大概是多少?
但任同學不是這樣反駁。他只是再來個高屋建瓴,從土地增值稅的增收流程來駁斥對方,覺得在這樣的流程下不存在逃稅、避稅和拖欠的可能。
可是誰都知道,流程可靠嗎?尤其在可以翻云覆雨的任同學們面前,流程算個球?規定算個球?如果硬要找出任同學反駁的可看之處,那大概是預交和結算的流程中有些時間差。但預交和后面的結算本身就會互相抵消,更重要的是,八年的統計時長面前,4.6萬億元和0.8萬億的巨大差距面前,這點時間差算什么?
相比之下,筆者還是覺得從李勁松從各方得出來的數據更可靠一些。如果說數據也不可靠,那也應該直接駁斥數據的來源或者計算之誤,才靠譜一點。
任同學的反駁,因為涉及到納稅流程和一些專業術語,普通人看著可能有點吃力,沒細看的話也許就直接認同了。但其實基本是套話。就像有些地方的蘿卜招聘被曝光后,卻振振有辭地回應說我們符合程序一樣。
如果只是以回應的詭辯,那倒沒啥,現在這種事情多了去了。問題是本身就是詭辯之后,再對央視這樣的媒體的報道居高臨下地來個“愚蠢無知”的斷語,那確實很有個性,很像上級對下級的批評,很像殖民地總督對奴才的踩臉,很成新聞點。
房地產商的實力到底有多大?他們的背后到底矗立著什么?遍眼看去,究是何人的天下?爭取民生權利,觸及既得利益究竟會有多艱難?兩部門的表態加上任老板的揮斥風遒,也許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一些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