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5
李總理告訴大家:“我們之所以要穩增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就業。”他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通過促增長來保就業,實際上相當于吸毒尋幻覺。因為高增長率是不可持續的,將來增長率一旦下降,失業率必會暴增,到那時沒人知道該怎么辦,正如目前在西方世界隨處可見的情形那樣。要看清這種前景,本來只需一點常識。
2013-11-06
吳敬璉先生最近表示:我國過去20年的市場經濟可以稱為1.0版市場經濟,現在要建立2.0版的競爭性的市場,要消除行政壟斷、行政干預,更接近于現代國家的市場體系。但眾所周知的現實是,“現代國家的市場體系”正無一例外地籠罩在愁云慘霧中難以自拔。在此昭然若揭的形勢下仍然忽悠“接軌”,實在難脫“接鬼”之嫌。吳老到底是故意使壞還是老糊涂了?
2013-11-07
國考(公務員考試)的參考人數已達152萬,20年間漲了344倍,平均77人爭搶1個鐵飯碗。這現象說明什么?專家學者紛紛發言,但無一說中正解:市場經濟正在走向失敗!風行世界的市場經濟模式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這一論斷在理論上早已得到證明,中外實踐也屢試屢驗。不知專家學者還要被這塊石頭絆倒幾次?
2013-11-08
烏坎,曾是名動天下的村莊。許知遠先生多次深入烏坎,撰文記述了這個村莊從集體行動的象征,到陷入“集體無能,人人都覺得不滿,誰也不知該怎樣改變”困境的過程,最后留下一個“天問”:村民真的需要民主嗎?解答天問,有時候只須轉換一下角度。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答案一目了然: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筑,上層的花活救不了基礎的衰朽。把眼界放寬一些,就會看到烏坎的困境只是當今世界的一個縮影。美國連政府都能關門,難道不同樣是“集體無能,人人都覺得不滿,誰也不知該怎樣改變”嗎?這樣的困境反映的是市場經濟的全面失敗,與民主無關。
2013-11-09
國際慈善機構“自由行動基金會”發布報告,指出現代社會仍廣泛存在奴隸現象。全球處于奴役狀態下的人口中有72%在亞洲,印度最多,1400萬,其次是中國,290萬。發達國家也未能“免俗”,狀況最好的英國也有4600個現代奴隸。自然科學的進步已經根除了麻瘋病,但社會科學似乎還無法直面奴隸現象的挑戰。
2013-11-17
菲律賓遭遇史上最強臺風,災區情況慘不忍睹。中國政府開始只援助區區10萬美元,外媒群起吐槽后,又追加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菲律賓這個國家,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一再挑釁,確實令人討厭。但一碼歸一碼。錢花出去了,事情卻辦得不漂亮,讓左鄰右舍看笑話,擱普通百姓家里都是一件很鬧心的事。
2013-11-18
【微寓言】從前,龍族掛羊頭賣羊肉,鷹族掛狗頭賣狗肉。龍族中有人眼饞人家的狗肉,于是就改革,掛羊頭賣狗肉。哇噻,狗肉味道好極了!后來,鷹族開始上吐下瀉,龍族卻要深化改革:既要堅持以羊為主,又要提倡羊狗平等(也不管邏輯上通不通)。再后來,通過平等競爭,羊頭被擠下去,狗頭終于掛上來。然而好夢還未醒,龍族也開始上吐下瀉了。
2013-11-21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弗里德·穆拉德到中國來,聽說中國醫生要學功夫防身,震驚了一下。接著聽說中國還有醫生開藥獲提成,又震驚了一下。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取得了這么多連諾貝爾獎得主都聞所未聞的新成就,假如評獎制度確實公平,那么下一個諾獎肯定是我們的,搞什么“萬人計劃”選尖子沖諾獎純屬多余。
2013-11-24
美國向貧困人口提供補貼的食品券制度,本月開始縮減50億美元開支,超過七分之一(約4700萬)的美國人受到影響。雖然美國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但領取食品券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失業者,而是“朝九晚五”的工薪族,只不過其工資收入尚不足以果腹,低于馬克思設想的勞動力價值的最低標準。馬克思看來還不夠“激進”。
2013-11-25
1976年,老百姓邊看批鄧大字報邊竊竊私語:“哼!要是這次不批鄧,還不知道鄧小平是好人哩!”這段歷史讓人看得心驚肉跳。為什么?因為歷史總喜歡不斷重現。當年的情形如果“穿越”到今天,大概會變成這樣:老百姓邊看法院布告邊竊竊私語:“哼!要是這次不公審某某某,還不知道某某某是清官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