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贏了,中國贏在哪里
——評伊核問題的歷史性協議
伊朗核問題以達成一個歷史性的協議而告結束了,一場美伊中東大戰的陰云漸漸消散。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危險博弈中,雙方使勁渾身解數,動用了除戰爭手段以外的一切手段,最后以互相妥協的一紙協議而告結束。按照目前的狀況,一直對國際戰略局勢有重大影響的伊核問題很可能就此告一段落。
任何一個重大戰略事件落幕都要有相應的影響溢出,大洋彼岸蝴蝶的煽動甚至能掀起對岸的一場風暴,中東局勢的重大變化必然對全球局勢沖擊。現在,有輿論說,伊核協議大家都贏了,西方大國的頭面人物,紛紛出面發表評論對此予以肯定,俄羅斯表示了認同,伊朗方面也宣稱取得了重大成就,使“大家都贏了”這一說法看起來像真的一樣,似乎大家都從這一紙協議中撈到了自己所要的東西。那么,他們究竟撈到了什么東西,而中國作為參與方,又贏在哪里了呢?
伊朗贏得喘息機遇。
盡管伊朗一直與美國對著干,也一直很堅挺,但也一直承受巨大的戰略壓力,這是不爭的事實。就眼前和表面上看,伊朗直接承受的戰略壓力比中國、俄羅斯都更大,甚至可以說,美國霸權的戰略力量,很大一部分被伊朗所分擔,伊朗承受了與其國家戰略地位不相稱的戰略負擔,不但要面對超級世界霸權,還要面對整個霸權集團,面對其中東打手以色列以及阿拉伯世界的走狗,而伊朗幾乎是在單打獨斗,能在實質上對伊朗有所幫助的,只有虔誠的什葉派教眾和朝不保夕的巴沙爾。這是多么惡劣的戰略環境!
惡劣的戰略現實給伊朗帶來空前的困境,伊朗經濟與國內生活高度緊張,戰爭之弦日日緊繃,長此以往,國將不堪。對此,伊朗的戰略家們不會不知道,也不會對此無動于衷,不能不、也不得不想盡辦法尋求突圍、實現突破,這大概就是魯哈尼總統的基本戰略考量。現在,伊朗在做出一定讓步的前提下部分地實現了解圍與突破的目的,在一定程度緩解了制裁壓力,化解了戰爭危機,贏得了喘息時間,為今后的戰略“可持續”發展打開了局面。這不能不說是伊朗的一個勝利。
美國甩掉伊核包袱。
毫無疑問,所謂伊朗核問題是美國人自己背到身上的包袱。其實,不管有沒有伊朗核問題,美伊對抗都不可避免,自1979年伊朗霍梅尼革命以來,伊朗就是美國全球戰略范疇內一個須要壓倒鏟除的對象,所謂伊朗核問題不過是美伊對抗對峙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式。但是,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轉移,美伊對抗繼續深入發展顯然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盡快解決伊朗問題是美國實現“重返亞太”的迫切要求,特別是在東亞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更需要把主要力量投放在這里。解決伊朗問題無非是兩條渠道,一是戰爭解決,二是和平解決。戰爭解決本來是美國之所好,但伊朗卻是一個難啃的硬核桃,也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泥潭;咬這個核桃危險,陷進這個泥潭更有可能成為一場災難。而現實是美國再也承受不起另一場戰略泥潭的災難了,這樣的災難往大了說可能耗盡霸權的精力和資源,往小了說也起碼也是因小失大,給崛起者以可乘之機。使用非軍事手段,只能有所妥協。只要伊朗明確承諾不發展核武器,并有相應的措施跟上,美國就可以借坡下驢,在一定程度上甩掉伊朗這個包袱。盡管從內心而言,美國不想放過伊朗,事實上美國也不可能在戰略上放過伊朗,今后必定還要用各種手段遏制打壓伊朗,但迫在眉睫的伊核這一頁必須翻過去,不然美國就邁不過去自己搗鼓出來的這道坎,甩不掉伊核這個包袱。
俄羅斯保障南部穩定。
伊朗高原的形勢歷來與俄羅斯的安全息息相關。有伊朗穩定,俄羅斯南部的戰略安全也就穩定了下來,中東的戰略均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以色列將擺脫不掉“伊朗夢魘”,因而受到極大的牽制,中東也就不可能完全落入美國的掌控。而一旦伊朗為美國所顛覆,俄羅斯南部方向上的戰略局勢必將惡化,多米諾骨牌接著就很可能倒向內外高加索,俄國的戰略家不會忘記當年《中央條約組織》對俄羅斯的威脅。現在六大國與伊朗的一紙協議,對俄羅斯來說,的確是現實條件下比較理想的結果,這大概就是俄羅斯對此甚至有點興高采烈的原因。
有得必有失,世界上的事情歷來如此,想撈到東西就得付出代價。對伊朗而言,這樣的協議顯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伊朗的核步伐,也讓伊朗擁有核武器的可能性變小。沒有核武器,伊朗在與美國、以色列的戰略對抗中就始終處于不對稱的弱勢狀態,這是伊朗不得不咽下的苦果;對美國來說,給伊朗以喘息之機,等于讓伊朗起死回生、做大做強,這注定讓美國打心眼里難受。還有一個煩惱是盟友以色列將繼續面臨伊朗這個長遠的威脅,這大概就是最近美國在中東的兩條走狗即以色列和沙特開始抱團取暖的原因。其中不能不提到的是沙特,沙特的封建專制政權居然敢置阿拉伯民族大義于不顧,與整個民族的宿敵結盟,可見這個獨裁國家瘋狂到了何種程度!這都是美國急于抽身所產生的沖擊。伊核協議還要進一步沖擊中東局勢,各國之間就此將發生新的分化組合。
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也贏了嗎?中國作為伊核協議的參與者,在這其中撈到了什么呢?
據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就伊核協議發表評論說,“這份協議,有利于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有利于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利于各方同伊朗開展正常交往,也有利于伊朗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四個有利于”,這大概代表了中國政府的態度。
這“四個有利于”就是對中國的好處嗎?
筆者以為,第一個“有利于”沒有實際意義。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朝鮮都有核武器,單拿伊朗說事,空談什么“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純屬扯淡;第二個“有利于”是外交辭令,子虛烏有;第四個“有利于”是替杞人憂天,有干涉內政之嫌。只有第三個“有利于”與中國搭邊。誰都知道,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對伊朗制裁,中國與伊朗之間已經無法開展正常的經貿往來了,以至于中國欠了伊朗一大筆錢。也就是說,有了這個伊核協議,中國又可以方便地與伊朗做生意了。
這就是中國一直以來在伊朗核問題上跑前跑后緊忙乎贏來的東西嗎?筆者在上面已經說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中國贏得的這樣的大“利”,會不會同時也有什么“弊”在其中呢?
說到這里,筆者不禁想起了巴爾扎克筆下守財奴葛朗臺的故事。葛朗臺要死的前夕,讓仆人把他推到庫房的大門口,打開庫門,讓他看到寶庫里的金銀財寶,一件一件地擺給他過目。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說,看到這些,心里就很暖和了。只要有錢,只要看到金銀,心里就十分暖和,明日的死活安危也就無須過慮了!這就是葛朗臺的生命哲學。
現如今的中國大概也是這樣,做生意賺錢是最大的利益,足以壓倒一切。只要有生意可做,有錢可賺,哪里還管其它什么弊利與否呢?
所以,筆者提出伊核達成歷史性協議、中國贏在哪里這樣問題純屬扯蛋,就是沒事扯了一通閑蛋而已!耽誤各位看官,抱歉,抱歉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