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企改革“行動重于目標”》,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18日文章,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8日文章,德國《商報》網站11月17日文章。境內外敵對勢力對中國國企完全一致的敵視態度以及它們對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國企改革內容的肯定態度,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美國人講得非常直白,三中全會《決定》所要推進的經濟體制改革就是為了削弱中國企業巨頭所具有的優勢,因而,這一改革勢必在客觀上削弱中國民族資本既有的優勢,相應地也就必然導致外國資本在中國的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三中全會才會讓世界樂觀地看待中國,因為這種改革路線只會讓既有的世界上的不合理的舊秩序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美國人非常在意中國國企所具有的政治職能,因而它非常歡迎三中全會《決定》所預示的削弱國企所具有的執行中央政策的職能的改革。這一改革的反動性在于把經濟和政治完全地割裂了開來,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相反,我們看看美國的企業巨頭所干的事情,在“棱鏡計劃”中,美國的企業巨頭和美國政府緊密配合監聽全世界,并且用監聽得來的信息服務于政治、經濟、軍事各個領域。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就在中國云南大搞非法測繪工作,這難道不是美國企業巨頭在履行它的政治職能的表現嗎?在危機時代,美國企業巨頭的政治職能日益明顯,然而,美國卻害怕中國的企業巨頭擔負起同樣的政治職能,因此,境內外敵對勢力才瘋狂地妖魔化國企,由此使得三中全會《決定》的相關削弱國企地位的改革獲得了境內外主流輿論的一致擁護,然而,也正是這一點暴露出了境內外主流輿論的反動性。
社保基金持有部分國有股份固然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如果要確保社保基金的窟窿能夠被填滿的話,那么就應該讓國有資本盡可能地占據高收益行業。然而,境內外敵對勢力所推崇的改革恰恰相反,它們一方面要國有資本退出高收益行業,另一方面又要用國有資本去抵充因私有化改革而導致的社保基金歷史欠賬問題。因此,可以這么說,這種改革完全就是個反人民共和國的陰謀。
“公平”是必須的。但是,“公平”必須以13億中國人為基礎,而不能以一小撮權貴為基礎,那種把13億中國人和一小撮權貴“平等對待”的改革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不公平。國企是13億中國人共有的資產,不是政府官員的私產,因而,所謂的反壟斷改革實際上是反動透頂的掠奪13億中國人民共有資產的改革。
資本主義私有制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民企本身就不具有公平性,換言之,不公平性是民企與生俱來的東西。相反,國企的全民所有制性質決定了公平性是它的內在屬性。然而,當下的中國政府和主流媒體刻意妖魔化國企,把國企歪曲成個別人的私產,進而在這種歪曲上推出旨在消滅國企的深化改革方案。特別是某些以“左派”面目出現的資產階級辯護士們打著反腐敗的旗幟從側面幫助右派推進消滅國企的改革計劃,這是人民群眾應該予以高度警惕的事情。按照這些“左派”的邏輯,一個人生病之后,不是應該去消滅這個疾病,而是應該直接消滅這個人。顯然,這種邏輯和右派所宣揚的改革邏輯如出一轍,也就是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到體制上,因而,好像只要消滅了這個體制,中國的問題也就全都能夠解決了。
有一種五毛特別具有欺騙性,他們十分賣力地宣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重點在于指出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并不矛盾。由此也就讓很多人相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可行的,進而讓很多人以為中國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建立這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當這批五毛們刻意將《決定》說成是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有利的時候,很多人也就因此接受了《決定》所指出的改革路線。但是,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從主流媒體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官方對《決定》相關內容的解讀正好與上述那種五毛的解讀正好相反。官方毫不隱諱地指出,《決定》提高了民企的地位,因而也就是把一小撮資本家和13億中國人置于同樣高的地位上,因而對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個人而言,資本家的地位要比他高出千百萬倍。
更為反動的是,《決定》要求“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對此,我們早就指出,這是根本違反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觀點,完全就是剝削階級的論調。這兩句話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完全否定了改變生產關系對解放生產力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完全否定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對改變私有制經濟基礎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完全否定了中國歷朝歷代革命的合法性,完全否定了中國共產黨通過革命獲得執政地位的歷史合法性,從而給復辟資本主義乃至復辟建筑在更腐朽的生產關系之上的剝削階級的專政提供了合法性。
因此,德國媒體明確指出“中國繼續走向資本主義”。在《決定》面前,那些宣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五毛們已經無法再自圓其說了。對廣大無產階級而言,應該早日看清這些潛伏在左派陣營中的五毛們的真實嘴臉。
《伊朗駐黎巴嫩使館遭襲死傷逾百》,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19日報道,法新社大馬士革11月19日電,法新社貝魯特11月19日電,路透社貝魯特11月19日電。從襲擊者所提出的要求來看,此次恐怖襲擊事件具有很明顯的美國背景,雖然襲擊者打著“基地”組織的旗號,但是,我們早就說過,對恐怖襲擊事件的定性要看誰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其目的不止是為了恐嚇伊朗,以迫使伊朗放棄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支持,同時還企圖破壞伊朗與黎巴嫩之間的關系。
《中國將修訂GDP核算體系》,美國市場觀察網站11月18日報道。修改GDP核算體系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中國經濟在報表上依然顯得很繁榮,反過來說,如果不改變既有的核算體系,那么既有的繁榮景象也就將從報表上消失了。在核算體系被修改之后,如果GDP的增速依然維持在既有的水平,那么就意味著兩個問題,其一,在舊的核算體系下,統計部門長期造假,制造虛假繁榮,因而才會使得在有新的提高經濟總量的因素加入核算體系后依然不能明顯提高GDP的狀況發生;其二,如果統計部門沒有造假的話,那么就意味著改革本身只是改變了財富的分配,而沒有增加經濟總量,因而這種改革只是為特定利益群體增加財富而量身定做的改革,它同樣意味著在這種改革下,一部分人的富裕是以另一部分人的貧窮為代價的,因而這種改革本身是與“共同富裕”相敵對的。
《中日俄9月增持美國國債》,俄塔社華盛頓11月18日電。上一次我們就做了一個記錄,而沒有分析,原因現在大家也已經看到了。中國在9月份增持美國國債高達257億美元。9月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月份,為了避免美國人翻案,所以就用全國人民的血汗來收買美國。現在,由于美國已經宣布暫緩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所以境內外敵對勢力覺得可以披露一點真實情況了,似乎中國政府大舉購入美債的這一行為已經是可以理解了的,因而中國大舉購入美債的這個消息就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但是,我們要知道,9月份那個時候,全世界還不知道美聯儲是否會暫緩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因而當時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要避免陷入美國主權債務危機,因此,中國政府在9月大舉購入美債的這個舉動是完全非理性的,因而,反過來可以知道,中國政府的這個舉動完全出自政治原因,而非經濟原因。
統計數字是美國公布的,美國公布這個數據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美聯儲暫緩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是有理由的。但是,美國的這一做法卻反而有此地無銀的嫌疑。這一做法的實質是掩蓋了導致美聯儲暫緩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真實原因,掩蓋了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斗爭,但是,它卻不得不拋出了美國與外國購買者之間的骯臟交易。當然,由于美聯儲已經暫緩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因而就顯得這些骯臟交易本身不那么骯臟了,相反,這些交易反過來還成了明智之舉。然而,矛盾就是在這樣的顧此失彼的斷言中暴露出來的,既然9月購入美債是一件抄底的大好事,那么為什么在7月已經逆勢購入美債的日本到了8、9兩月反倒不那么積極了呢?美國最貼心的仆從——英國表現得更好,它反而在9月減持了美債。如果真有抄底這樣的好事,美國會不通知英日這兩個最親密的盟友嗎?這一親疏行為相悖的表現只能揭示出所謂的外國購買者普遍于9月增持美國國債(環比增長571億美元)這件事根本與“美國政府仍然受到外國投資者的”信任無關。反過來,美國政府刻意渲染這一點的做法恰恰意味著美國政府日益不受外國投資者的信任了。(俄塔社的這一報道顯然是在為俄羅斯于9月大舉購入美債的這一反常行為進行辯護,至于俄羅斯與美國在私底下究竟進行了何種交易,那就不得而知了,這種事情一般都和俄羅斯的內政直接相關。)
《“天河二號”穩坐“世界最快”交椅》,俄塔社北京11月18日電,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18日報道。事實證明,中國人在集成方面已經能夠做到世界最好了,現在剩下的也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中國何時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的來生產這么一個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聯合國宣布首個“世界廁所日”》,美聯社聯合國11月19日電,法國《費加羅報》11月19日報道。美歐列強居然如此關心百姓的健康、自尊和安全,這讓茅于軾這樣的反對給廉租房修廁所的漢奸走狗情何以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