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改革有助于中國化解矛盾》,法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這個標題本身就想當然地假設“凡是改革總是好的”。但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很多壞人壞事正是通過改革才獲得了誕生的條件。
“有報道稱,中國正在將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與針對這些官員的信訪案件的數量分割開來,這樣他們就可以致力于解決問題而不是扣押上訪者,此舉引發了官方媒體的贊譽。”
這是一種多么荒謬的邏輯。按此邏輯,地方官員之所以不能致力于解決問題,只是因為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與針對這些官員的信訪案件的數量掛鉤了起來。然而,當初,之所以要把兩者掛起鉤來,還不就是為了阻止不關心民間疾苦的官員被提拔上來嗎?!現在,如果取消了這一掛鉤,那么地方官員更加沒有動力去解決問題了,更何況這些民間疾苦本身就是地方官員自己胡作非為的產物。并且,我們可以斷言,一旦脫鉤,那么地方官員就能夠集中精力胡作非為,由此必然使得社會矛盾只會迅速增加,同時,上級機構將進一步脫離群眾,其對社情民意的掌握程度會進一步下降,更不要說其對社情民意的反應能力會下降得更快這一點了。
因此,官方媒體對此舉的贊譽不過是再一次表露了它的反人民立場罷了。如果凡事只要受到了媒體的贊譽,就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什么好事的話,那么持有這種想法的人無非就是預先假定了“媒體代表民意”這一前提,然而,從事實上來看,這一前提不僅根本不成立,而且,已經有眾多的事實證明現在的媒體只為錢和權服務,因此媒體的觀點根本與民意無關,而且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這一改革的邏輯的確也是中國政府的改革邏輯,即不是想著怎么通過改革來解決根本問題,而總是通過所謂的改革來粉飾太平。而這么做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維護那些轉型接軌最大的受益者——漢奸買辦集團的既得利益。
《2013年英語常用詞排行出爐》,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參考消息》專門有一個“英語天地”,然而,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參考消息》的編輯們也不可能只懂英語。因此,希望《參考消息》能夠多介紹一下其他語種,讓讀者們擴展一下視野。
《安倍政權沉迷于“復古主義”》,日本《世界》月刊11月號文章。此前讀了一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紅旗》雜志,結果發現,安倍晉三只不過是在重復他的外公岸信介所走的路線。因此,日本媒體將安倍政權定性為“復古主義”是有道理的。但這種所謂的復古只不過是資本主義運動周期性規律的產物罷了。因此,安倍的這一“迂腐”實際上恰恰是其適應資本主義運動的表現,因而才使得他能夠獲得目前這樣大的權勢,此前只有小泉獲得過。因此,這不是安倍愚蠢,恰恰相反,這是他聰明的表現(當然是從資產階級的立場來衡量的)。所以不能輕視此人,相反,那種把安倍政權的言行斥之為“愚蠢”的做法實際上只會起到愚民的作用,此事才是需要我們予以高度警惕的事情。我們要時刻想到自己是在和一個十分聰明狡猾的敵人作斗爭,而不是在和一個愚蠢的敵人作斗爭。
《美借墓地獻花批“安倍史觀”》,日本《每日新聞》11月9日文章。此前,我們在討論“兩個不能否定”的問題時已經涉及到這一問題。盡管一個人的史觀反映了這個人的立場,但一個人的史觀畢竟只是由此人自己表達出來的,因而總會有“心口不一”的事情,因此,要辨別一個人的立場,關鍵是要看此人現在的表現。美國是否接受安倍對歷史問題的看法,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對安倍政權既有的內外政策的態度。既然美國支持安倍政權既有的內外政策,那么美國對安倍史觀的不滿也就無足輕重了,美國的這種表現只是為了安撫那些對安倍史觀不滿的人和政權,實際上只是起到愚民的作用罷了,事實上,美國政府以它的實際行動支持了安倍史觀。
《電子商務成中國經濟新增長動力》,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2日報道,法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中央社上海11月12日電,日本《朝日新聞》11月12日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11月12日報道,埃菲社北京11月11日電,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
電子商務的作用就是縮短了流通環節,減少了企業對土地的依賴,從而降低了成本。然而,這些節約都只是給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利潤創造了條件,消費品價格的下降是建立在資本家能夠獲得更多利潤的基礎之上的。當然,其所引起的矛盾是,企業雇傭的直接從事商品銷售的人員減少了,這一群體在快遞公司的形式下集結了起來,或者說,直接從事商品銷售的勞動者獨立了出來,他們不再為某一特殊的企業做銷售業務,而為所有可能的企業做銷售業務。當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獨立必然表現為掌握著快遞公司的商業資本家的獨立。
電子商務資本是商業資本在當下這個生產力水平上的進化形態。因而,它不只是依賴電,而且依賴互聯網。反過來說,如果斷網或斷電的話,那么這一商業資本就無疾而終了。因此,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這一特別依賴最先進生產力的資本的獨立性反而是進一步降低了,因而更加嬌貴了。不過,這一資本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租地地主階級的利益(租地地主階級的獨立性最高,當然,這種獨立性也完全是依靠軍隊來實現的,而與生產力水平沒有直接的關系),這一點在中國已經表現得特別明顯。
然而,也正因為電子商務嚴重依賴IT產業和金融業,因此,IT產業和金融業所具有的周期性危機也一定會反映到電子商務領域。又因為電子商務本身不是擴大雇傭工人規模,恰恰相反,而是縮小了雇傭工人規模,因此,電子商務的大發展也必然只會加劇階級矛盾。雖然中國的電子商務正處于上升期,但是,這種繁榮總不過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式的繁榮,因為任何建筑在較低生產力水平上的資本的危機都會傳導至電子商務領域,并且引發相應的危機,相反,電子商務領域的危機倒未必能夠引起建筑在較低生產力水平上的那些資本的危機,這當然也是由電子商務尚未占據主導地位這一點所決定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