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告出來以后,何新先生尖銳指出當下中國的“既得利益集團”團伙構成為
----“這個集團是當今中國勢力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的主要構成包括:
(1)一部分欲改旗換幟的新官僚勢力、特別是腐敗官僚勢力(高級特權公務員階層)
(2)改革新貴集團——這是一個新生的、世襲的、壟斷資源的暴發豪門世族,一個富可敵國、奢侈無比的暴發戶集團;
(3)被外國金融資本雇傭為其服務的洋務買辦集團
(4)外資控制下的網絡新媒體集團;這四大勢力是改革紅利的主要攫取者,是將大量財富資產外移的主要集團,也是中國當今勢力最大、最腐敗的既得利益集團。”
這就是我們早就指出來的官商學媒四大同盟(南方系、新自由主義公知學者、買辦及外國資本家及其黨內新自由主義代言人)。這四大同盟的“改革”方向與中國社會從黨政機關、工農大眾乃至民族資本家各個層面的愛國力量的改革方向都是完全相背離的。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鼓吹的多黨選舉、軍隊國家化、自由市場、土地私有化、國企私有化、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資本自由化等等,沒有一項與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然而前有蘇聯的慘痛教訓,中國如果真的要朝著他們指定的那條亡黨亡國的道路上走,激進的“改革”(即一下子全改到他們的路子上),恐怕要遭到激烈的反對,于是乎漸進的“改革”(即一年改上幾條),成為這個同盟的不二選擇。那么在當下的這個節骨眼上,他們到底要從哪些條目上下手?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和召開之時,我們在《【交鋒】三中全會前的激烈輿論戰》和《【三中全會再交鋒】商學媒強硬喊話,官意不明》中已經指出,官商學媒四大同盟目前集中火力妄圖“攻堅”的,實質上是“國企改革”和“土地改革”兩條。
----南方系代表新浪向十八屆三中全會喊話不向“國企開刀”、不“土地私有化”就做錯了;
----劉鶴團伙趕在三中全會之前炮制出“383”方案,力主土地私有化和國企私有化;
----甚至連原本不“言政”的柳傳志都出來說“土地確權是城鎮化的基礎,否則農民一無所有”,這是最不敢出頭的大資本家在馬云、李開復、任志強的攛掇下,公然提出國家要向土地私有化邁進----這是公然向黨索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要將農村勞動力趕向城市的高八度吶喊。
鳳凰網都醒目地標出了“改革就是深刻的革命”這樣聳人聽聞的話語。鳳凰網很直白,很露骨。從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不是革命,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才是“革命”。這是還鄉團革廣大底層人民的命。這樣的“改革”當然是“革命”。倘若國企私有化、土地私有化,又讓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企業自由競爭,土地自由兼并,結果必定是全面復辟的地主階級和全面壟斷的資本家階級,那原先的革命成果--無產階級專政就要變成地主專政和資本家專政,這豈不就是地主、資本走狗的南方系媒體幾十年鼓與呼、日思夜想的復辟式“革命”?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告出來之后,在【國企改革】和【土地改革】這兩個方面上卻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國企改革方面上,堅持公有制不變,明確提出加大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憂的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明顯向土地私有化邁進,《上海證券報》直接說“土地改革大方向明確,或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同時,《華爾街日報》也說“最大的亮點、也是最超預期的地方莫過于土地制度。公報中提到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對熟悉土地政策的人來說,這無疑在說將來會啟動農村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入市的改革。”
這赤裸裸地反映出在當下中國,官商學媒四大同盟力量的強大,它們能夠極大地影響決策,這使得任何的改革都不能在不照顧這個群體利益的情況下推進。真正的調整利益結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些南方系媒體鋪天蓋地扯淡的“調整利益結構”、比方說撤銷鐵道部,鐵道部是利益集團嗎?撤銷鐵道部是進一步壯大了利益集團。它們的“調整利益集團”是剝奪人民的利益,壯大自己--真正的利益集團。任何的政策都是社會力量對比的反映。只有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共產黨的力量占據絕對上風、完全掌握主導權的1949,體現在政策上才能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共產黨力量占據絕對上風,想象一份公告里面完全不向買辦、外資出讓利益,是不可能的事情。問題不在于當下靜止的政策本身,而在于我們的方向,事情變化的方向,力量對比變化的趨勢。難道我們國家的利益要這樣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被官商學媒四大同盟蠶食?眼看著它們一步一步壯大力量而坐以待斃?紅色江山淪陷為白色恐怖?
國家安全委員會點燃了我們僅存的希望。
在資本力量和資本黨內代言人力量已經如此強大的中國,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乃至在中國落實黨的宗旨,落實“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方向,就必須要真正調整利益結構、沖破利益集團的問題。我們知道,以卵擊石不可能成功。沒有思想的統一,沒有人事的調度,沒有力量的凝聚,突然攤牌宣稱要對抗強大的資本力量和黨內外國代理人團伙,實現的可能性為零。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組建,就是一個力量凝聚的過程。曾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中國分析師、目前在華盛頓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任職的約翰遜(Christopher Johnson)表示,“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一件大事,中國此前一直對此進行討論,習近平上任僅一年就完成了這一工作,這表現出他已掌控全局。”
“掌控全局”只是一說。是否“掌控全局”的重點不在成立個什么玩意,我們要看最終這個玩意里面的人事。倘若真的是“掌控全局”,那么凝聚力量之后,是要在什么層面上維護安全,恐怕國家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會有兩種不同的回答。
我們注意到,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提出是在下面這段里提出來的:“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也就是說,國家安全委員會出現在了社會治理的段落中,那么,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本義中所應該承擔的外交安全職能之外,恐怕更為重要的,是國內的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這恐怕是與兩個月來的意識形態清本正源的步調相一致。
聯想到之前放出來的軍隊內部片《較量無聲》,我們有理由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所應該應對的,也是《較量無聲》里認為應該較量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的五大戰略滲透。《較量無聲》里面涉及了諸多細節,國家安全委員會應該會注意并加以重視。一旦人事部署到位,不受其他的掣肘,那么就該是出手的時候了。唯有如此,方能在下回決策國家方向政策的時候,不必再五味雜陳,只有把這些南方系、賣國賊、法律黨、新自由主義學者公知、基督教右翼勢力、網絡大謠一并清除,使國內反動派和人民的力量對比有了根本的變化,方能把穩改革的方向,不再需要照顧這些集團的利益(其實是不再需要被綁架)。
我們也不排除一種可能性,即國家安全委員會為新自由主義保駕護航。那么其成立的背景,就不是黨內代理人越來越多、外資滲透越來越重、南方系媒體、公知甚囂塵上的局面,而是社會官民對立、勞資對立、兩極分化所造成的的人民普遍不滿與革命潛力作為大背景,針對的是人民,保護的是官商學媒四大同盟。那么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資金開銷勢必劃歸到“維穩費用”當中,而鎮壓人民的結果一定會陷入人民戰爭當中,一定會造成“維穩費用”爆炸性上漲。不過這種可能性似乎與《較量無聲》所起到的軍隊內部動員效果相反。有人說,《較量無聲》被屏蔽了。然而被屏蔽也可以解讀為避免過分刺激四大同盟的神經,削弱其反抗意志,避免四大同盟組織程度急劇上升帶來分化瓦解敵人的困難。降低敵人的競爭意志和瓦解敵人的組織性,是最好的較量策略。既然要屏蔽,為什么要把《較量無聲》放出來?震懾敵人作為一種戰術是必須的。當然最悲觀的解讀、即被屏蔽是因為健康力量過分弱小,這種說法也有其合理性。無論如何,《較量無聲》的屏蔽客觀上會在降低了敵人反抗意志、混亂了敵人的陣營的同時,在軍隊內部做了實質性的動員,這一點是無論如何解讀“屏蔽”本身都無法否定的。
這一系列的動作出手,最終要打擊的,就是仍舊看不清形勢的人,比如賀衛方之流,在《較量無聲》爆紅網絡之際,竟然狂妄到要起訴這部片子,起訴國防大學。
“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之類的說辭,跟“工農聯盟是國家主人”的說辭一樣,當現實力量對比轉變之后,說辭的華麗就是一種虛榮而已。建國后中共讓資本家承擔組織調動社會資源、建設國家的任務,即新民主主義革命,到52年發現資本家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就一“改造”了之么?當然,歷史地看,從“工農聯盟是國家主人”真正起作用的年代到“工農聯盟被官僚、資本打趴在地”,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那么,從“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實質是資本、權力、話語權起決定作用)真正起作用的當下到“市場服從人民的利益,人民利益起決定作用”,恐怕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認清這道微薄的曙光,不代表我們要回避去正視“市場決定論”的殘酷和土地制度向土地私有化大邁步的反動。所以,當下最需要做的恐怕是每個執著信仰、執著追求最廣大人民真正幸福社會到來的人的認清嚴酷形勢,形成最大共識,漸漸凝聚力量,共同堅忍奮斗。
附一:《較量無聲》八大細節
《較量無聲》的細節(一):南方系的七宗罪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yulun/2013/11/308376.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二):茅于軾是賣國賊嗎?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shidai/2013/11/308379.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三):那些被福特基金會“攻堅”了的人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shidai/2013/11/308411.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四):為何要徹底清查新自由主義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shidai/2013/11/308448.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五):蘇聯解體和修正主義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lishi/2013/11/308473.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六):基督教背后的右翼勢力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guofang/2013/11/308518.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七):賀衛方如何瘋狂反黨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shidai/2013/11/308253.html
《較量無聲》的細節(八):微博謠翻中國,絕不能忍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yulun/2013/11/308604.html
附二:《較量無聲》五條戰線
第一條戰線:政治滲透。
"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與我經濟交往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放棄在政治上對我西化、分化的圖謀。他們充分利用在國際政治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企圖通過把持經濟話語權,向把持政治話語權拓展,以經濟上的接軌,促進政治上的并軌。以民主、自由、人權等作為旗號,通過漸進式影響我社會轉型來逐步誘導我政治轉型。"
"美國福特基金會、國際共和研究所、卡特中心和亞洲基金會等長期以來,都不遺余力地積極為我國基層選舉和地方管理改革提供不同形式的援助。"
"2004年,在美國國務院和卡特中心的邀請下,來自我國一些黨政部門的領導和高校學者所組成的四個代表團,赴美國觀察總統選舉。短短數天,美方安排了大量密集的訪問座談。并對整個代表團的行程做了非常周到、周密的安排。他們精心的投資,很快得到了所需要的回報。代表團回國后,參加活動的某市人大常委會干部竟在網上發表文章稱:
"
(事件回顧:這次大規模的赴美觀選,引起國內許多媒體的密切關注,好幾家報紙報道中均稱中國首次派出陣容龐大的官員代表團赴美國觀察總統大選。正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南方周末》記者孫亞菲隨同代表團一起活動并作了許多采訪。11月4日代表團剛回國,《南方周末》就發出孫亞菲以“中國官員零距離目擊美國大選”為題寫的文章,較早全面地報道了代表團赴美觀選的過程及許多感受。以后,《瞭望東方周刊》《南方周末》《新聞周刊》等媒體以“中國基層選舉借鑒美國經驗”、“美國大選:我們觀摩什么?”、“從中國農民選村官看美國公民選總統[1]”為題,作了進一步的報道。 )
"我各類黨政干部出國學習考察的活動,也已成為這些所謂非政府組織巧妙施加影響,進行隱蔽滲透的重要途徑。"
"一些基金會受美國駐中國使館的委托,專門物色所謂年輕有為和可能平步青云的官員,以各種名目分批送往美國培訓考察。而有的基金會則以我各級黨政干部為攻堅對象,實施長期的所謂資助項目。”
第二條戰線:文化滲透
“策劃和運用文化力量,實現自身的國家利益,是美國政府一以貫之并不惜動用各種國家資源加以長期推進的戰略工程。”
“在美國精英們看來,運用文化力量來潛移默化地推行西方的制度和價值觀,不僅是瓦解對手的有效途徑,而且,是按照美國的戰略構想來塑造世界的最重要也最隱蔽的策略手段。”
“美國政府始終不放棄任何可能的形式和途徑,向中國大量輸出其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包括以各種隱蔽方式在中國開展傳教活動。”
“美國精英們相信,把和平演變中國的希望放在下幾代人身上,放在社會底層方面,是實現其政治轉基因戰略的理想選擇。因此,改變中國年輕一代的思想價值觀,在社會底層植入西方的信仰體系,始終是美式文化戰爭的兩大主攻方向。”
“今天,在自由貿易的旗幟掩護下,大量西方文化產品合法地涌入我國市場,正潛移默化地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上,對以年輕人為主的中國社會各階層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低俗、媚俗、庸俗的品味和一些極不健康的文化內容,在市場至上、利潤第一的理念引導下,甚至已成為一些大眾傳播平臺的主動選擇。”
“而具有明確政治目的西方宗教滲透,在主流價值觀淡化、信仰缺失的背景下,也逐漸形成蔓延之勢。”
第三條戰線:輿論和思想滲透
“2010年一月,美國參議員魯格爾曾在美國外交雜志上發表一篇名為《微博對抗恐怖》的文章。鼓吹美國國務院應該利用新網絡技術來為美國的全球自由推廣運動服務,開展所謂迎新運動。這種迎新運動,必然會對中國年輕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互聯網的控制和運用,業已成為美國向世界各目標國家發動政治打擊,策劃政治顛覆的基本手段和主要途徑。”
“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一直掌控著網絡的核心資源。美國隊互聯網的控制采用雙重標準。對內嚴格控制,對外則肆意放大。利用其在互聯網的絕對優勢,大力推行(網絡)干涉主義,強化意識形態的滲透,暗地支持敵對勢力對我展開干擾破壞。互聯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領域、新平臺。對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占領網絡制高點,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第四條戰線:組織滲透
“長期以來,美國始終高度重視以我重要階層、重要部門、重要人員為主要對象,長期施加影響,積極培養代理人集團。”
“少數學者或官員或大肆鼓吹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或輕率處置巨額國有資產,客觀上,導致國家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和嚴重社會后遺癥。有些政府部門,甚至自覺不自覺利用國家資源為西方思想文化滲透鳴鑼開道。”
“黨內少數腐敗分子和政治變節分子,或公然損害國家利益,為西方利益集團服務,或公開發表反黨、反社會主義甚至賣國的言論,瘋狂程度,令人瞠目。其行為,不單違反黨紀,而且早已觸及法律底線。”
(此處直接點名南方周末、茅于軾、賀衛方,視頻截圖為證。)
第五條戰線:社會滲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