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發曾聯名10位專家上書國家領導人,把轉基因包裝成“高科技”,甚至提高到不發展轉基因,十三億人就會餓肚子的高度,博得國家220億元轉基因科研經費(每年20億)。時隔多年,張啟發連連發出嘆息:“2009年5月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與Bt汕優63取得了國家頒發的安全證書,當時我比較樂觀;現在4年過去了,這兩張證書也將在明年失效,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遙遠了。”張啟發從樂觀轉為悲觀,簡直要痛哭涕零了!
2013年7月,張啟發再次聯名61位院士上書國家領導人,慷慨陳辭要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甚至聳人聽聞地警告:“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誤國?把轉基因水稻上綱上線了。
張啟發說這些話讓人懷疑,這位所謂的院士缺乏最基本的農業知識,不懂作物育種技術,甚至連國家的法規政策都不清楚,連連發出夢囈要讓轉基因水稻快速商業化!
一是缺乏農業基本知識。眾所周知,轉基因水稻自身并無“增產作用”,轉基因先生承認只是節約了消滅某個蟲子節省下來的農藥費用,折算成水稻增產6%~8%。有助勢者據此寫文,聲稱晚一年推廣轉基因水稻,全國每年將損失200億元!這大概就是“誤國”的依據!是不是有點瞞天過海,欺世騙人?
二是不懂作物育種知識。張啟發所謂的水稻“Bt汕優63”,原本是福建省謝華安院士30年前用明恢63與珍汕97A組配育成的,曾大面積推廣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農業部早就宣布退役了。張啟發卻撿起來“轉進去”一個蘇云金桿菌的毒蛋白抗蟲基因,就說是自己培育的抗蟲品種?須知,培育一個雜交水稻品種,要經過選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再雜交選出雜交種,這個過程至少需要7~8年。張啟發所謂的“Bt汕優63”充其量是“借殼下蛋”,嚴格說是“剽竊產權”,怎敢妄言能增產并讓十三億人不餓肚子呢!
三是不讀《種子法》。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只是一個咨詢評價機構,根本無權決定新品種的推廣。根據《種子法》規定,一個新培育品種要經過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最后才能進行品種審定,新品種要比“對照品種”增產5%以上。這個過程也要經過3~5年。轉基因先生埋怨:“中國品種審定制度過分強調增產,不增產就不給你發證書,充分體現了中國官僚體制的蠻橫和傲慢。”怪!怪!一個不增產的轉基因品種為什么要推廣種植?如果《農安會》幾個人發個安全證書就能進入農田,全國水稻產量要回退到十幾年前的水平了!
四是違反法規政策。國家三令五申從未批準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張啟發卻偷偷摸摸將轉基因Bt水稻進入南方許多省區。國家檢測機構確認,轉基因Bt水稻已經進入國家糧食儲備庫、稻米加工與多地超市;還很多次地被歐盟從中國進口產品中檢測出非法轉基因稻米,嚴重損害國家形象,危及人民身體健康,已經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最近張啟發再次聯名61名院士上書國家領導人,頗有點“公車上書”的味道,試圖再次影響政府決策的走向,但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了。轉基因水稻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性評價是一個科學問題,科學家應當認真研究出可靠的科學證據;若采取興師動眾群體上書方式造聲勢玩噱頭達到此目的,這就成為一種群體性要挾的“政治行為”了!讓人懷疑,張啟發連連哀嘆Bt水稻壽終正寢并不是出于科學精神,而是其背后有著某種目的或某些利益。不是嗎?
另外60位助勢上書的院士,這些基本道理你們也不懂嗎?建議你們再次學習一下今年四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發布《關于負責任的轉基因技術研發行為的倡議》,認真規范自己的言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