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水災,舉世關注。本來排水救災,減少損失,是當務之急。可是出了一則鄉鎮干部下鄉,因擔心沾水損壞所穿的高檔皮鞋而讓一村支書背著前去救災的消息,很快在媒體上不脛而走,各大網站洶洶然炒成一片。于是來自各方的譴責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人們關注的焦點一下子由遭遇水災的余姚人生存危機狀況轉移到這個嬌氣十足、樣子可惡、戳罵不足、摑耳光也不解氣的小官僚身上了。
如果報道屬實,這樣因怕損壞皮鞋而讓人背著去抗災的干部,著實該受到大家的批評與譴責。一雙再高檔的皮鞋,與困在水禍中有生命之憂或者飲食之需的難民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屑小之事。況且,你干部下鄉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起碼也該明白,你下鄉的目的與任務一不是攜妻帶子逍遙于超市,二不是攜手舞伴或同事參加舞會、慶典,三不是兜售閑情逸致外出旅游,四不是密約情人于幽僻之處卿卿我我,五不是在自家庭院里悠閑散心,六不是無所事事步量馬路,你干嘛穿著與此地此情此環境極不相符的皮鞋甚至還是高檔皮鞋,去踐行性群眾路線?去救民于水火?去面對集久難消的滾滾濁流?如此做派,受到群情譴責不僅完全應該,就是被戳臉叫罵也實不為過;遭受免職處罰不僅罪有應得,就是被鞭笞殺伐也無悖情理。古之官員被稱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所謂父母者,必擔負起對子女養育之責也;今之官員被譽為民之公仆,公仆者,大眾之仆人也。仆人之責,蓋在為主人鞍前馬后鞠躬盡瘁也。眼下,民眾大難當頭,置身水深火熱之中,亟待你這些被稱為公仆的人們,不能有絲毫懈怠,以雷霆手段,以赤子之心,全力以赴,解民于倒懸。而此時,你卻穿著華貴,宛如偏偏貴族公子,雖臨災區,卻因擔心損壞了自己的皮鞋而不去腳踏實地,身體力行,踐行公仆應盡職責,反而尤物一般讓人背著,其行為之丑陋,怎能不讓人心生厭惡,口出詛咒,不寒而栗?
然而,今天許多媒體再次爆出這則新聞的后續故事,原來那位干部所穿鞋子既非皮鞋,更非高檔皮鞋,卻是一雙十分一般的百元布鞋。何以見證?網上上附有那位干部所穿布鞋的照片,并有記者對這位干部的采訪記錄,還有背他的那位村支書的證言。這不禁讓我吃驚不小,一是感到如今新聞界的某些人真敢捕風捉影,一個雞蛋到了他們那里,剎那間就如馬季相聲里面說的,幾番演繹之后,立馬就會由鴨蛋、鵝蛋而成為恐龍蛋了;二是轉載這則消息的眾多媒體,自己為啥不去本著新聞人起碼職業要求核實消息的準確與否,便不假思索,吠形吠聲,跟在別人后面瞎起哄?這樣的事情在早些時候如此這般也就罷了,恰恰出在中央整治網絡傳謠風聲正緊的今天,不管其行為結果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件事情本身的產生及其飛速擴散,也真讓人感到今天的網絡傳聞速度,令蕓蕓眾生目不暇接、耳不及聞了。
人說好事不出門,害事傳千里。在今天這個讓許多人倍感思想精神空虛的時代里,大家似乎對任何事情尤其是那些明知是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會懷著十分濃厚的興致去打聽、去窺視、去加工、去傳播,似乎這樣就可以消除自己內心的寂寞與空虛,充實自己無聊而寂寞的生活。于是,一些人就看準了這個難得商機,便不遺余力地編織謊言,迷惑人們視聽。他們知道,如今這個時代,什么事情都沒多少人去較那個真,只要聽到的事情新奇、詭異、玄乎,能解自己一時之悶,管他三七二十一,大家就是喜歡聽,喜歡傳,喜歡進行力所能及的加工,使其更像故事一樣。不少人都喜歡上了這種快樂一陣是一陣,講與別人讓別人也快樂時再帶給自己快樂的事情。就這樣,薛蠻子、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搖身一變,逞能于網絡,為非作歹,招搖撞騙,呼風喚雨,左右逢源,既出大名,又獲厚利;于是,一部分所謂的名人、導師便應運而生,既傳播了自己顛覆現有社會制度的思想,又贏得了數以千萬計的粉絲與擁躉。
熟不知,任何時代,什么都可以亂,就是社會的起碼秩序不能亂、國家民族傳統的道德與倫理不能亂、國家民族的基本信仰不能亂、執政黨的宣傳輿論陣地不能亂。如果這些都亂了,那就什么也不用再去饒舌費力喋喋不休了,因為等待你的就剩下自取滅亡這一條不歸路了。
不管那個下鄉救災的干部讓人背的前提和動機是啥,也不管他和那個被他的村支書個人關系咋樣,更不管二人之間是怎樣達成這種默契的。這樣的事情細加推測,便不像網上說的不那么復雜與丑陋。一般人都會這樣想,在今天的中國,起碼沒有哪一個官員昏聵愚蠢到如此地步,竟敢把下屬當牛馬一般去任意驅使。相反,下屬干部即使想討好巴結上級干部,機會和方法那也是信手拈來就可以的事情。何至于用如此扎眼拙劣的行為去刺人眼球,惹人詬罵?我有一個不一定正確的推測,這個下鄉的干部不知何因下鄉時穿著布鞋,因有一段水路不便走過去,需要他盡快拿出解決的辦法來。鑒于彼時彼地的實際情況,他處理的辦法起碼有二:一是聽憑鞋濕穿著鞋子走過去,二是脫掉鞋子赤腳走過去。第一種假設存在的可能性最大,濕了鞋子本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微小事情,何況是一雙價值百元的布鞋,即使損壞了也不會讓人咋感到心疼。第二中假設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因為今天,不說那位鄉干部,即便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久不打赤腳的人,乍然間打赤腳走路,都會是十分艱難的事情。而那位村支書和這位干部可能很熟悉,彼此間關系融洽甚至不分你我,于是就自愿提出要背他過去。也可能這位干部當時很不好意思,彼此間推辭了半天,但到底禁不住村支書的一番真情,也經不住其他人的鼓動與勸說,就在半玩笑半認真中來了個豬八戒背媳婦一般的喜劇。可怕的是,這無意間的一個行為被竟被目光敏銳的記者抓住了,一則很轟動的新聞也就由此產生。
記者一定不去了解內中詳細緣由,實實在在的鏡頭就足以說明一切。看到如此實在照片的其他人,再加上記者極具誘惑性的文字解說,怎么著也要信以為真了。最可悲的是這件事情的當事人,一定在背著人到達所去之地后,相互間還少不了一番嘻嘻哈哈的吵鬧,及至自己無意中演出的戲驚動了幾乎所有的國人并且自己已經成為眾口一詞的譴責對象時,大家都才如夢初醒,可為時已晚。誰都知道當下媒體的力量會有多大,為了息事寧人表明態度,鎮政府就順水推舟地免去這個干部的職務,作為對萬民譴責的答復。至于當事人誰都很尷尬很難堪很無奈更不排除一定程度上的委屈。必定被人背著這樣的事叫起真來無論怎么說都不是啥光彩事,背著干部免使他的鞋子沾泥水也不是什么榮耀事。因此,今天的網絡上,雖然也露了那位村支書的面,可大半面部被有意遮掩著,從僅余下的一點面部表情看,那是一副很難為情的樣子。如今這世道,就怕出名,出好名出害名都怕。出了好名的人好得啥人都想見你、采你、贊你、頌你;出了害名的人,不管你原本是個什么人,也不管你從前做了什么好事,你的一切功勞和優點如今都成了一些世俗之人口議腹誹的缺點。我想,那位本想做好事的村支書,如今就可能是這般心境和遭際吧?那位“騎壓”在老百姓身上“作威作福”的鄉干部,也可能是這般心境和境遇吧?咋說呢?一句話,這就是生活。
不管怎么說,這件事情不會到此為止的。一些人處于需要還會繼續發酵炒作演繹它。需要注意的是,余姚的水患還沒有消除,余姚的受災民眾還需繼續救助,停滯難退的大水還需生法退去。必定救災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至于誰背誰的事,相比于救災大事,實在是小丘之比于泰山昆侖,我們千萬不能因網絡上的炒作轉移了本該注目的重點,貽誤了救災大事。那樣的話,就實在是大錯特錯了,或許也正迎合了那些仍在潛藏著的“秦火火”“立二拆四”們腹中膨脹著的“小”來。
2013-10-1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