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新社“中監委組長憶安徽饑荒...”文章談點認識
這個“信息”出來感覺有些很“講究”。首先報道來源是“中新社(周刊為中新社所有)”。中新社,該是一個國家級官方性質又社會化味極濃的新聞部門,也就是說有官方正式一面也能夠理解非正式一面,是進退都方便一個渠道;如果這新聞是假的,官方可以解釋這些信息發布不代表國家公開證實,從而能站到道德高度;如果是真的,其官方也就表示此有關報紙報道為真誠官方態度。
其二,這信息出來“時間”該是很講究吧。因為“十一”將到,更重要的是新“三中全會”要來。之出來這一個“信息”不會是要“諷刺”國慶吧?但多多少少的是想要影響“三中全會”的政策走向?想某領導為一幅畫也出來亮亮相了,這也偶然嗎?未必。
其三,關于餓死人之事,其實不新鮮,社會爭論至少七八年,奇特的是早前,誰還聽說過李堅之回憶人物出現?為何此前爭論高峰時期,就不見此人出來證明性呢。因為爭論高峰時期,當社會如果有官方人物在官方媒體上聲音出現,想來證明餓死三千萬的傳言證實之效果豈不更好!偏偏是在社會學者出理論著作,用科學計算方法來判斷事情是非的時候也就是可以從科學理論高度來分清事實真相的時候,這篇叫李堅先生回憶文章出現了,難道這很巧合嗎!?
其四,根據李堅的回憶,至少可以斷定當時有很多人參與了調查。現在問題是當年這些領導干部現大多作古,如果僅僅只有一個人回憶,這算不算一面之詞呢?如果有人將他子女的回憶也算在內,為何不見其他當年的領導其子女也在憶舊?當然,相信胡家德平是在憶舊此項的。也相信胡家相關的也有回憶此題的。只是想來,憶此專題與打牌出牌應該不相干,雖然目前中國民眾正在熱烈的慶祝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同時思想理論界也在高度認識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的重要性與現實性。
其五,就李堅回憶文章整篇看上去,似乎只報道李堅上報調查安徽餓死三百萬人一個總數據。其實,作為公眾面對這樣一個重大信息,想來具體細節越具體越好,比如各縣餓死人多少,各公社餓死人多少?各大隊小隊餓死人多少?因為越真實才越具有社會說服力量!既然寫這篇文章的李堅都能將安徽當年餓死三百萬都能表示出來,為何偏偏這篇報道通訊就不具體落實到每一個縣到公社小隊呢?很奇怪。
又想到農村推動的土地流轉改革。這項改革莫非近期要啟動???
----------------------
小文:懷念您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