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坤:解讀“反謠言”的政治涵義
現如今中國正針對網絡媒體開展打擊謠言的行動。誰都知道,“反謠言”不過是一個具體抓手和切入點,其實質是一次不可小視的政治行為。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一政治行動的具體涵義呢?
這是執政力量對右翼陣營一次政治上的反擊
一個時期以來,泛右翼陣營向現有體制發起了強大的攻勢,一是與最高當局爭奪“中國夢”的解釋權,掀起一場思想界的憲政運動;二是猛烈攻擊“三個自信”,要么夸大“再文革”的危機,要么用“政局突變”來危言聳聽,說什么“社會矛盾已到了臨界點”,“改革沒有突破,政局必有突變”;三是從根子上否定中共建黨、建國、建政的歷史,用捕風捉影和道聽途說的辦法水淹執政當局,簡單地說就是“謠翻中國”,等等。總之是多管齊下、多手并舉,一時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思想輿論攻勢,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的架勢。
如同任何政治體制一樣,中國現行的體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反應遲鈍、麻木不仁的問題,所以一般對外來刺激敲打的反映總給人以慢半拍的感覺,更何況具體當政的個人其中很多并不想惹火燒身,有濃厚的“難得糊涂”心態,多數時候對此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就使現行體制愈發顯得既頑冥不化又癡呆笨拙了,在相當程度上慫恿了上述思想輿論攻勢。
但是,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如果僅僅就這一表面現象進行看待與評估,則未免太過小瞧執政者的能力與水準了。一旦體制力量反應過來、動員起來,,其所煥發的能量就十分巨大,其舉措動作的殺傷力也十分驚人,現如今的情形就是這樣。執政者不屑于同這些思想者爭論那些“形而上”的東西,只是狠狠地揪住了他們得意忘形之后露出的尾巴 謠言惑眾。僅僅一招,就將這些貌似強大的家伙們搞得灰頭土臉、吱哇亂叫。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當代中國的泛右翼勢力不過是水上浮萍,缺少應有的社會根基,是真正經不起大一點風波的(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文章《右翼力量在中國的影響及今后出路》)。
這還是當代中國政治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
任何一個執政者都須有一套自己的政治設計,所謂“新人新氣象”是也,老百姓把這一規律稱之為“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怎么燒、從哪燒、燒多大,歷來大有講究也大有文章。泛右翼勢力按捺不住、一哄而起,差不多是主動送上門來當燒柴,甘愿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其實,這僅僅是新一屆體制在政治領域戰略設計的一小部分,不過是更大更頂層“中國夢”政治框架的一個具體內容,是和其它一系列具體舉措結合在一起的。通俗地說,這是一套政治組合拳,我們將其形象地稱之為“新三反” 反謠言、反腐敗、反官僚主義,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合民心、順民意、益民利,在道德與道義上簡直無懈可擊。這只是還就國內政治而言。在國際戰略的高度上,新一屆領導體制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戰略組合拳 密集的中俄互動,拋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論,實施“西進戰略”等,可以說在相當大程度上扭轉了一個時期以來中國在霸權圍堵遏制下的被動與無奈,回旋捭闔的空間豁然開朗,以至于最近一個時期美國不得不降低反華遏華的調門。內外結合,兩套組合拳交相輝映,使得執政當局取得了空前的戰略優勢。
在這個時候,作為與國際大背景息息相關的中國普世派,本應收斂行跡、降低姿態,等待下一輪普世大潮的到來。可是他們偏偏錯估形勢,以為當政者又有岌岌可危之虞,中國又面臨即將崩潰之秋,逆勢而動,結果當然要碰得個鼻青臉腫了。
此輪政治攻防的前景與結局
在當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中國政治場上執政力量與右翼勢力的斗爭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在這樣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雙方要打上許多回合,而這一次不過是眾多回合種的一個,既不空前,也非絕后。對于執政力量而言,藉此契機,簡單有效地收拾一下右翼勢力很有必要,為此就必須敲山震虎、殺雞儆猴,重點砍掉幾個突出的“椽子”,使之整體上有所收斂,有所收手,但不會窮追猛打、趕盡殺絕,因為二者之間從總體上說是既矛盾、又利用,既對立、又互動的關系(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文章《當今中國的政治危險是“右”而不是“左”》),所以現在還不可能徹底決裂,不會形成生死搏斗,也無法形成最終的勝負,目前的歷史階段離這一地步還差得很遠。但這一回合顯然將以右翼勢力鎩羽而歸而告結束。所以,對于泛右翼陣營而言,面對此次“反謠言”行動,也只能強咽一口惡氣,等待以后有機會再找回場子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