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們不能照搬發達國家現代化模式。他還指出,國家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這些重要講話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是對利潤最大化的糾偏。
一、什么是“發達國家現代化模式”?
在當代,所謂“發達國家現代化模式”是什么呢?就是走金融掠奪的模式,也就是泡沫化的模式。這種模式簡單說,就是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利潤最大化規律的支配作用,金融資本和生產資本相分離,資本越來越集中到利潤較高的金融領域,靠對內對外的金融掠奪來謀取最大利潤。在這種模式下,“資本主義的一般特性,就是資本的占有同資本在生產中的運用相分離,貨幣資本同工業資本或者說生產資本相分離,全靠貨幣資本的收入為生的食利者同企業家及一切直接參與運用資本的人相分離”,“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資本主義的發展走到了不但無法解決“壟斷同與之并存的自由競爭的矛盾”,而且日益依靠“金融資本的龐大 ‘業務 ’(以及巨額利潤)”,從傳統、一般資本輸出到金融掠奪(分離達到了極大的程度)的發展來挽救失敗的命運,加劇了“同自由市場上 ‘誠實的 ’買賣的矛盾”。“金融資本的統治,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這時候,這種分離達到了極大的程度。金融資本對其它一切形式的資本的優勢,意味著食利者和金融寡頭占統治地位,意味著少數擁有金融‘實力’的國家處于和其余一切國家不同的特殊地位”,“世界的典型的‘統治者’已經是金融資本,金融資本在國內的國際上特別流動靈活,特別錯綜復雜;它特別不固定,脫離直接生產,特別容易集中,而且早已集中,于是幾百個億萬富翁和百萬富翁便直接掌握了整個世界的命運。”“資本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殺的世界體系”,“資本主義的某些基本特性開始轉化成自己的對立面,帝國主義所特有的“寄生性和腐朽”日益明顯地表現出來,“垂死的資本主義”日益明顯地表現出來。
二、世界金融危機確鑿地表明,這種發展模式已經山窮水盡、窮途末路
全球化使得資本主義擺脫了在民族國家范圍內受到控制,資本紛紛撤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勞動力價格低廉而資本短缺的發展中國家輸出,于是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蓬勃發展。跨國公司進一步將包括主體生產部門和部分研發、管理、營銷部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從而一步步掏空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體經濟,這些國家特別是美國越來越依賴金融掠奪來維持經濟增長,依靠瘋狂投機和泡沫經濟給以回報,從而引發次貸——金融危機,宣告其黃金時期的結束。與此同時,實體經濟的缺失還引發了嚴重的失業,失業導致嚴重的貧富分化和社會矛盾,而傳統上依賴高稅收、高福利來緩解社會矛盾的策略也開始失敗,世界資本主義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確鑿地證明這種發展模式已經山窮水盡、窮途末路。
三、結論
總而言之,發達國家現代化模式、泡沫化模式,實質上既是一條老路,也是一條邪路。雖然我們國家目前存在利潤最大化的傾向,最近還出現了由于利潤最大化規律導致的實體經濟缺錢的“錢荒”,但是,只要真正堅持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敢于糾正利潤最大化傾向,從而不受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支配,我們就決不能也決不會走老路、邪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