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市場化”,只是一個含羞答答的表達方式,說白了也就是自由化的意思。就像美國政府害怕窮人揭竿起義而發放的飯票有一個很好聽的法律學名,專門供吃飽撐的美國議員用的,叫著the 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 or SNAP。 許多哈巴狗跟風跟慣了,不知今夕為何夕,忘記看國際金融正從自由的死胡同走向加強深化計劃和監管的大趨勢,竟然大膽反起了西方潮流,西方吃了自由苦頭太苦而不得不掉頭往回跑路的新潮流。
完全交給自由市場的“無形的手”,由供求力量去自由決定存貸兩種利率水平,意思很簡單,也就是說,存貸款的利率水平這事,國家最好不要管,人民銀行不要管,金融體制改革就深化了,社會資金投資調配就最優了。
經過了百多年的帝國主義者入侵的水深火熱,付出千萬人的血汗,終于站起來了。打天下難坐天下不易,由于不易就不要管好了?全部交給“自由“去管,經濟自然而然就好起來,老百姓就會歌功頌德?
即使在西方最最自由的自由市場后面也不是管理的真空,也不是就進入天堂般的和諧,仍然會有一個起帶頭作用的力量。歷史發展的規律是,經過中小資本混戰淘汰原始階段,必然進入壟斷演變,最后就是大資本登上舞臺統領一切,以私有大資本的利潤利益統治社會利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國家退出,叫國家不管,私有金融大資本才有機會管,私有金融大資本是要管自由市場的,不是用計劃和監控管自由,而是要用私有大資本的自由管自由,當仁不讓,不會客氣。
像美國出名的臭名昭著的華爾街私人大資本,其實是在利率自由化的框架下長期代美國國家管利率,不記名地躲在市場后面管理兼操縱美國自由化了的利率水平。風和日麗時候把好處全往自家里搬,大難臨頭則把災禍丟給社會和國家,然后等待下一論復蘇的到來,再來撈和搶。這樣的歷史在美國已經發生了許多次,還要繼續下去,直到徹底毀滅,可能包括發展到發動核大戰為止。
美國政府和聯儲局實際上是華爾街的跑腿,有時候跑得順利,如果遇到只是周期性的金融自由市場的波動。有時候卻是跑得焦頭爛額,不輪換誰當總統都沒治。如果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利潤追求極端,假賬遍地開花,獎金發得太多,矛盾激化爆炸,大家傻眼,束手無策,鬧到美國政府不管不是,不管可能同歸于盡,要管也不是,無從下手。
的確,建國兩百年來,美國政府除了搞財政收支預算很專業,對外宣戰比較內行,由于各種原因,美國政府實際上從來沒有在本國的國家層面的經濟金融管理方面扮演過第一小提琴手,既沒有體制,又相當缺乏經驗和技術去駕馭內部利益沖突,當發展到了不可調和地步的各大財團和各社會階層互相殘殺。美國還有許多課要補上來,本身能否成功是一回事,而且歐洲和日本已經虎視眈眈,形成兩翼夾攻之勢,不一定讓美國政府這次大調整順利過關,這才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危險。
美國老是把中國看成是救美國的菩薩,以為只要以硬實力和軟實力打倒中國或和平演變中國,美國就可以一直飛黃騰達。這樣的想法相當主觀,很可能嚴重低估了歐日的份量和戰略,誤判了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美國的客觀處境。
如果說中國的民營大資本可惜還沒形成,那么西方大資本,特別是美國大資本,雖然已經傷痕累累,雖然西方各大國本身自救的出路是越來越要砍掉自由的比重,仍然是心癢難熬,販賣陳年老貨,非常著急要有一個利率自由化(以及匯率自由化)的中國金融市場,提供橫沖直闖機會,以便渾水摸魚,掠取中國金融自由化冒出來的有機可乘的利益。
要利率自由化就干脆直截了當地說, 不用云里霧里地說得那么斯文溫情的“市場化”,其實也就是要私人商業銀行唯利是圖,不顧大局,在決定存貸款利率的自由自在化。把自由化實質藏在背后,用“市場化“外衣來壓倒計劃和管理,已經不是什么新玩意。以后關于所有“利率市場化“的措辭其實不適合繼續使用,應全部解讀為就是要利率自由化,那么討論起利率水平應該怎樣合理形成才有利于實體經濟的問題,才不至于走題,不知所云。
利率自由化就是好,這種論點在5年前和更早以前肯定可以壓死人,目前失去了許多說服力,因為不能解釋,為什么在美國這么好的利率自由化(或市場化)的優秀體制里,仍然爆發百年一遇的金融大危機。利率自由化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先入為主的看法,利率水平是應該自由化比較好,還是比較少自由化和多一些科學管理比較好,國際上討論不斷,中國還要深入。從前沒有定論,如今國際上是更加糊涂迷路,只有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和美國大銀行的經濟學家們仍然在吃臭豆腐,津津樂道。
自由好還是管理好,國際上也正在深入研究爭論。美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仍然是在其本土嚴格控制規定美元利率水平,也因此促使在倫敦和新加坡等地冒出一個個離岸美元借貸市場,那里自由決定利率水平,后來發展變成了一個大賭館,最后反撞美國國內金融市場,因此失控釀成2008年金融破產癱瘓大危機。
或許由于發展階段不一樣,靠中小微企業根本解決不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任,牡丹綠葉,相得益彰,當前中國就是還需要大大投資,而不是投資過頭。或許中國金融的政策管理的技術的僵化東西多了一點,負責計劃和金融監管的干部水平差一點,跟不上蓬勃發展的實體經濟,所以不管西方已經掉轉方向,已經在努力加強深化計劃和監管,中國反而需要來一點自由化。但是,如果以為一切丟給市場化,自由化了,天上就會掉下大餅,領導就穩坐江山和高枕無憂,那么正好是走投無路的美國將高興得笑掉大牙的時候。美國主流經濟學家患上了精神分裂病癥和理論癡呆癥,一方面幸災樂禍,不斷把中國經濟放緩放風說中國經濟要掉進深淵了,一方面不斷用自由化才能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宣傳和煽動要把中國推向深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