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于2008年的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正式“破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2日發表談話指出,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此舉意味著,我國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首次延伸至“準入前”。專家認為,中國在投資領域的重大開放,意味著對外開放將邁進新的歷史階段,其意義堪比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準入前國民待遇指給予外國投資者不低于本國投資者的待遇;而負面清單則是對前者開出的“例外清單”,凡是針對外資的與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業績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據悉至少有77個國家采用此種模式對待外國投資。
網友與微博評論:
網友評論
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突破:雙邊投資協定進入實質談判
來源:鳳凰網 2013年7月15日
美國當地時間7月11日傍晚,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閉幕。此次對話達成的成果清單約有90項,較上一輪增加了幾乎一倍,主要的共識集中在雙邊投資、氣候變化與能源安全等領域。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美確定開展雙邊投資協定(BIT)實質性談判。
但是記者發現,中美雙方對于在經濟對話中達成的一些重要共識顯然有不同理解,或預示兩國在接下去的相關談判和合作推進中將遭遇挑戰。
與此同時,雙方對對方經濟和金融改革的聚焦點有較大不同。中方關心美方提高儲蓄率、縮減債務以及解決中期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并表達對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溢出效應的關注,而美方則強調對上海建設自由貿易區、政府采購價格、中國加入IMF特別數據傳播標準、中美審計合作等問題的關注。
美方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注點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國際社會的聲音。由于中國經濟短期內增速放緩,如何促進結構性改革以及金融穩定性成為外界的關注焦點。
雙邊投資談判的進程在此次對話中有所推進。
“中美雙方對等開放市場,從這一次會議開始進行中美BIT的實質性談判,這一談判對中美雙方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11日最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則在當天早些時候的吹風會上透露了該協定談判的一些細節。
他表示,在對外貿易與投資合作專題會談上,雙方共同回顧總結了前9輪技術性磋商的談判進展情況,同意盡快進行實質性的談判:“對話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了多輪技術性磋商,對BIT的技術性條款進行澄清,內容進行了核對。這一系列談判為中美BIT談判進入實質性談判創造了條件。”
該談判從2008年開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為鼓勵、促進和保護本國公民在對方境內投資而簽署的雙邊條約。但中國方面強調,雙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為基礎開展BIT談判。
準入前國民待遇指給予外國投資者不低于本國投資者的待遇;而負面清單則是對前者開出的“例外清單”,凡是針對外資的與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業績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據悉至少有77個國家采用此種模式對待外國投資。
但是,美方將推動BIT進入實質性談判看做是中方釋放的一個強烈的開放信號,并強調全面的投資協定意味著,在投資的透明性問題上沒有例外,并略去負面清單等問題不談。
美國財長杰克·盧表示,這一高標準的雙邊投資條約談判,是全方位各領域的,是中國第一次和別的國家進行此類談判。美方高級官員透露,這將使得中方對外投資提出更嚴格的規定,并將其視為積極進展。
對此,朱光耀表示,美方認為除了個別保留之外,中方應當開放市場的全部,但是這要取決于談判的最終結果,對談判的艱巨性要有充足的估計。
在雙邊投資協定的基礎上,本次對話圍繞投資領域有不少技術層面的政策共識,但具體合作方向則需要雙方進一步明確。
中方透露,美國方面就近年頻繁對中國赴美投資發起國家安全審查的問題做出了重要承諾。
“美方承諾公平對待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對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中國投資者保持開放的投資環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閉幕聲明中表示:“美方承諾,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所有的投資審查都僅限于國家安全,而不是經濟政策或其他國家政策,承諾與中方討論投資審查中涉及的關鍵概念和因素。如果美方按照該承諾操作,這實際上將對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做出嚴格的規定和限制。”
但有意思的是,此前一天,美國參議院農林委員會還針對雙匯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一案舉行聽證,并試圖施壓CFIUS,要求其將農業部囊括,一旦達成,則意味著CFIUS的審查領域將自動擴大,涉入農業領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