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日前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干部工作路線,要求一定要把握選賢任能的“風向標”,這也就提出了組織工作一定要保證這一方針的貫徹實施,然而眼下在不少地方,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官多“兵”少,推諉扯皮,政令不通,已成為制約基層黨政機關深化改革的癥結,也成為阻礙干部隊伍吐故納新,成為年富力強、朝氣蓬勃隊伍的阻力,這就迫切需要快刀斬亂麻地改革,來機構消腫、精簡人員。
官多為患在媒體早有、多有報道,比如四川某縣總人口僅7萬多人,竟有1正16副縣長;豐寧滿族自治縣小小的檔案局在編10人,局長1人,副局長就3人,辦公室主任1人,司機1人,實際干工作的一般人員只有4人,其窟窿山鄉一共24名在職干部,副科職以上就有10名。……。一些地方的人大、政協更成了退居二線官員的“倉庫”。官多為患已經成為難治的積重難返的頑癥。官多了就容易互相掣肘,各吹各的調,各喊各的號,尤其是還為腐敗官員拉幫結派、營私舞弊創造了機會和條件;官多了大家都“排排坐,吃果果”,干活的人少了,“三個和尚沒水吃”。官多了還容易形成“庸懶散奢貪”的毛病,不利于“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官多了還容易藏污納垢,像這些年,各種被曝光的“吃空餉”就五花八門:比如“曠工餉”,一些人無正當理由,長期曠工,卻連續多年工資照拿不誤;“病假餉”,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多頭餉”,經商辦企業或在企業兼職,一人領取雙份工資;“冒名餉”:一些本不屬于財政供養的人員,冒用他人名義領取財政工資……
官多為患使一些年輕的優質人才被浪費、被埋沒。公務員任職條件要求達到專科或者本科學歷,但基層在職的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而在大城市一些文化技術要求不高的服務行業卻成了高學歷人才扎堆的地方。比如近日,上海市青浦區城管大隊今年計劃招收新城管隊員60名,卻引來數百人報名,最終有180人通過筆試進入了面試環節,其中包括2名博士、119名碩士;去年底哈爾濱市向社會公開招聘環衛工的案例,更是將“編制”的魅力體現到極致。這次招聘引來超過11000個報名者,其中擁有本科學歷的約3000人,擁有研究生學歷的29人。之所以如此火爆地能吸引如此多的高學歷人才,主要原因還是在目前“就業難”的大環境下,城管、環保都有“正式編制”,城管還可參照公務員待遇。在創業困難重重、就業壓力巨大的狀況下,整個社會對“體制內”身份有著高度認同感,難怪有人發出“死也要死在編制里”的驚人之語。
中央早就提出了“精兵簡政”的問題,但就像公車改革一樣,抓而不緊,越改“病的越重”。比如有的地方實行了“大部制”改革,但屢屢只能“并局”,不能“裁官”,“改”出的是副職扎堆的現象,僅僅成了換塊牌子,換個公章,領導也還是原來各機構領導的大集合。
現在新一屆中央成立了,正是大刀闊斧進行真正的改革,以期勵精圖治的良好機會。筆者希望中央能夠痛下決心,精減機構,精減官員,實現吐故納新,多一些干活的人,少一些光說不干的人,鄉鎮更需要多一些農林牧水等技術人員。真正做到小政府大服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