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幼女凄慘餓死的新聞經網絡曝光后,全國哭成一片,網絡一片哭聲,國人哭成一片,街巷一片哀嘆,全國人民群眾心如刀絞。南京本地媒體開始卻一片沉默,而南京當局至今卻裝聾作啞,讓人感覺兩個小女孩的生命失去如同被踩死的兩只小螞蟻一樣輕松。此次民眾悲痛揪心之情超過2008汶川大地震,甚至超過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這不只是家庭悲劇,這是南京的悲劇,這更是國家悲劇,且是中華民族的悲劇!這是建國以來最大的民生悲情!兩個幼小的小女孩以脆弱的身軀垂死掙扎吃糞便自救,卻依然沒能逃脫死神的魔爪。如果把兩個小女孩餓死前的一百天拍成影視劇,國人的淚水定能匯聚成大江大河,超過90年代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民眾淚水。
是冷漠無情的社會殺死了兩個小女孩。母親樂燕曾近把小孩送給鄰居,無人愿收,無人敢收,送到孤兒院,孤兒院以政策為由拒收。事實上是小孩不是第一次吃屎,整個社區,警察不是第一次知道這種情況,竟然沒人鐵下心來救助小孩。讓人感覺中國小孩如同活在在人間地獄!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卻能在火光中看到燒鵝,而我們中國的小女孩比安徒生筆下的小女孩還要凄慘萬倍。很多人只是簡單痛恨母親樂燕喪盡天良,毫無人性,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何況是自己的親骨肉,母親樂燕處處遭受閉門羹,以致精神徹底崩潰,用樂燕的話說,自己都顧不過來,怎么顧得了小孩。樂燕的辯解雖然蒼白無力,卻是對冷漠社會的無情控訴!父親坐牢,母親曾經吸毒,但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無辜付出的生命不是父母犯錯而被社會無情拋棄餓死的代價。政府社區與孤兒院的不作為,是悲劇的根本所在,讓該社區成為悲情社區,孤兒院成為悲情孤兒院,南京因此也成為全球聞名的悲情餓死城市!
毛澤東時代,一個工人領工資,可以養活一大堆小孩,且鄰里互幫互助;而特色的今天,整個社區竟然養不起兩個小孩。如果說孤兒院經費不夠,那么我們政府的三公開支為什么敢無底洞的囂張放肆。兩個小孩凄慘餓死,是中國人的恥辱,是政府的恥辱,是國家民族的恥辱!很顯然政府的民生執政能力不能與時俱進,民眾最關心的是民生公平,而不是什么狗屁面子工程,這將是自1937年以來引起整個國家社會震動并引起社會各界全面反思的最大民生悲情!黨密切聯系群眾決不是基層敷衍高層的幾點口號性文件指示,更應該落實到全民建議、討論、監督并形成基層具體的民生細節執行方案。中國夢不是權貴富豪的大吃大喝夢,而應是中國人民的民生共富夢!
南京小孩凄慘餓死及中國的民生現狀表明,今天的中國人并沒有擺脫生存恐懼噩夢,建議把特色社會主義改成民生社會主義!在民生悲情花開全國的今天,當局此時拋出中國夢無疑是最大的敗筆,不去發動人民群眾堵民生漏洞,想方設法解決民生問題,卻拋出空頭口號忽悠國人,更容易讓今天的人們感覺到是上當受騙,人民對政府還有信心嗎?政府永遠記住: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產力,正義才是向心力,道義才是凝聚力。古今中外的歷史表明:一個在國際社會軟弱膽小怕事的政府,是讓國人悲觀失望的政府;一個注重面子工程而不注重民生公平的政府是背離人民的政府;一個對國人嚴酷,卻對洋權放縱的政府是崇洋媚外的無能政府;一個只注重提空頭概念口號,卻不發動人民共同制定規則形成具體民生方案的政府,是形式主義的官僚政府;一個只報喜不報憂的政府就是騙子政府。
直到今天,政府一直不敢公開三個錢袋子:社會保障資金、國有資產、政府三公開支。這些錢在哪里,是怎么用怎么花的,群眾不知情。很多資金是被挪用到房地產的鋼筋水泥叢林泡沫中去了。如果看中國政府及職能部門的辦公樓,個個堪比秦始皇時代的宮殿群。歷史明月照秦朝,秦代帝王變相收稅費,嚴重透支國力,用六國工匠、無數鄉下百姓甚至囚犯,大興土木,基礎設施投入龐大恢宏壯觀:修筑渤海之濱“碣石”門宮殿群(曹操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修筑馳道、萬里長城、三百里空前絕后的阿房宮(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修筑都城、仿六國宮室建咸陽宮殿、”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用陪葬的七十多萬工匠修筑秦始皇陵墓(以水銀做江湖河海)、修筑兵馬俑”。秦代基礎設施體現雄偉壯麗的氣勢定位,所以耗費銅、木、竹、鐵、人力等大量資源,浪費了大量社會財富,犧牲民生積重難返,故加速了短命秦朝的崩潰。孟姜女撕心裂肺的凄厲哭聲,變成項羽一把火燒遍阿房宮三個月的借口.
《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這條規定沒有專門機構、財政支持及收養操作機制。我們計生政策的嚴格限制是收養制度的攔路虎,導致我們可憐的孩子只能送給國外去收養。6月26日禁毒日,最高法院回應兩個孩子餓死是家庭悲劇。這應該是社會的悲劇,是國家民族的悲劇,這種餓死小孩的事例在中國不是一起兩起了。制定法律的精英和政治精英的家庭當然不會出現這種悲劇。他們更不會想象到一歲的孩子餓的趴在馬桶上吃糞便的心酸場面,大塊吃肉喝酒使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底層民眾的艱辛,因此,他們永遠都學不會制定親民、愛民、助民的政策和法律。所以政府公務人員的選拔制度需要變革,應該擴大到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因為只有來自各階層的民眾,行使公務權力時候,面對眼前的景象,才會聯想自己當年的縮影并產生共鳴,才能真正超前思維并執政為民,而不是固化到手的權力資本,用血緣家族壟斷社會資源。BO被雙規,人民依然念念不忘,因為他注重民生公平,親民愛民。
當局如果想堵截類似南京餓死小孩的事情再度發生;當局如果想贏得改革支持的民意,首先就要應進行民生改革、公平改革、稅政改革,而不是開中國夢的空頭支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