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此刻正在使用蘋果手機,那么就要注意了,你所拍的照片或發送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正在被一一讀取,這位“熱心”的讀者就是美國國家安全局。除蘋果之外,包括微軟、雅虎和谷歌在內的8家美國IT巨頭均充當了國家安全局的“眼線” 。
按照《華盛頓郵報》6日的報道,這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情報監視項目從2007年就已經開始了。該項目由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開展。
有關“棱鏡”項目的報道正在全世界引起恐慌,甚至美國的盟國都對此進行了指責。如今,牽涉其中的IT巨頭都在忙著撇清關系。畢竟,侵犯用戶隱私是關乎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也在忙著解釋,聲稱這種行為不針對美國公民或在美國的人,僅用于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但對于IT巨頭們來說,奧巴馬政府的說辭只不過佐證了監視行為的存在,從而讓他們陷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境地。
其實,美國的這些IT巨頭們也沒有那么無辜,他們與美國政府的“聯姻”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在2010年谷歌“威脅退出中國”的鬧劇中,美國政府就曾公開力挺谷歌,時任國務卿希拉里甚至專門為此鼓吹所謂的“網絡自由”。此后,陸續傳出了希拉里夜宴包括谷歌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在內的十余名互聯網大鱷的消息。據傳,美國國務院官員甚至多次參加谷歌公司的內部會議。
美國決策者意識到,互聯網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件上可以成為達到美國政治目的、塑造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有效工具。2011年,以“臉譜”和“推特”為代表的新媒體,貫穿埃及危機從醞釀、爆發、升級到轉折的全過程,成為事件發展的“催化劑”及反對派力量的“放大器”。同樣,類似的事件也在突尼斯和伊朗等國都上演過。如今,以谷歌為首的美國IT巨頭一方面標榜網絡自由,反對其他國家的政府監管本國的互聯網;另一方面又與美國政府負責監聽的機構結盟,這無形之中就把自己獻到祭壇上去了。
就在“棱鏡”事件被報道出來的時候,美國的一些政客正在“憤怒地”譴責所謂“中國黑客竊取商業和國家機密”。而在此前,美國政界曾經一再反對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按照美國方面的說法,華為的軟件可能被用來針對美國搞間諜活動。然而,“棱鏡”事件讓美國的這一行為多少顯得有些虛偽。
美國向來喜歡扮演網絡世界的受害者,但事實上,它才是世界最大的黑客。同樣是在2010年,伊朗核計劃電腦系統曾經遭到“蠕蟲”病毒侵襲,而美國國家安全局就是幕后黑手。國家安全局的名聲一向就不佳,尤其以竊聽電話出名。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發端于美國,目前服務器的終端仍掌握在它的手中。只要愿意,美國隨時可以中斷任何國家的網絡。在當初的“谷歌事件”中,美媒就曾叫囂要對中國“斷網一天”。
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來說,“棱鏡”事件就是一個警醒。或許,這種在互聯網領域任人宰割的局面是時候改變了。
附文:
兩面派谷歌稱不會重返中國市場 因須提供審查報告和監視用戶
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
6月6日,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透露,谷歌不會重返中國市場,“因為受夠了監控用戶這類事情。”9日,斯諾登事件曝光。
施密特在公司股東大會上解釋稱,持續不斷提供審查報告并且監控用戶這類事情,讓自己受夠了,這也是谷歌不愿向中國市場投入更多資源的原因,盡管中國當前擁有超過5.6億網民。
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國,Google.cn網站搜索服務上的自我審查全部停止,當時施密特正是谷歌的執行董事長。不過,谷歌并非完全放棄中國內地用戶,而是通過谷歌香港服務器繼續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
另據英國《衛報》1日報道,一名美國法官命令谷歌須服從美國聯邦調查局關于客戶數據的秘密命令,要求谷歌將涉及到美國公民的私人信息移交給聯邦調查局。
針對谷歌執行董事長的說法,中國網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網友表示谷歌不會重返中國市場是因為對中國愛得深沉,因為“侵犯美國人民隱私可以,侵犯中國人民不行……”也有網友指出,“其實真相是谷歌在中國逃稅沒有那么容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