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鐵道部被撤銷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建立,鐵路改革邁出一大步。通過改革提升鐵路效率本無可厚非,但是,鐵路有其特殊性,關系到國家多方面重大利益,其價值判定指標也應當是多元的。如果僅僅按照世界銀行的診療書制定改革方案,那么必然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成絕癥。鐵路改革必須立足國情,改革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頭上懸著的六把利刃:
第一把刀,嚴重的軍事安全隱患。中國鐵路是軍事國防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行準軍事化管理,軍隊的遠程運輸主要靠鐵路完成。軍隊向鐵路系統派駐大量軍代表,以鐵路為基礎建立了龐大的軍隊和軍事裝備機動體系。軍交數據庫和鐵路軍事調度信息系統與鐵路信息系統是聯網的。隨著鐵路運力和速度的提升,鐵路的軍事價值進一步上升。一個動車組可以以超過300公里的時速運送3個摩步營。“2007—和平使命”聯合軍事演習就是靠中國鐵路的強大運送能力,實現了跨國門的快速機動。如果鐵路在改革中被私有化,軍隊和軍事裝備調動方面的情報將面臨外泄的巨大風險。根據這些情報,還可以很輕易地分析出我軍活動規律和軍力部署、甚至洲際導彈等尖端武器的部署情況。一旦爆發戰爭,我軍的機動能力將遭受沉重打擊,重要軍事設施將被迅速定點清除。
第二把刀,巨大的維穩隱患。中國鐵路承擔著巨大的民生需求。火車在救災中的作用非常大,還是全國物流的主要載體,坐火車出行是大多數低收入者的剛性需求。如果鐵路改革忽視公益性需求或導致管理混亂,就有可能造成貨運成本大幅度增加,進而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或者票價爆漲或票荒,增加老百姓對政府的不滿,甚至釀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2013年春運,鐵路發送人數達到2.3億人次。春運高峰,火車站一天之內就有可能聚集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如果春運出現問題,反華勢力一定會借題發揮,制造和利用火車站的混亂,挑動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相關部門在處置時稍有不當,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釀成多點同時爆發的全國性騷亂。
第三把刀,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隱患。應當充分吸收英國因鐵路改革失敗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頻發的教訓。1994年英國著手進行鐵路私有化改造后,入股鐵路的私人企業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投入,加之集中管理體制被打破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亂,鐵路重大安全事故直線上升,政府最終不得不對鐵路重新國有化。
第四把刀,國有資產惡性流失的隱患。前些天對中國鐵路資產的評估之所以嚴重縮水,是因為國際金融寡頭正在為大肆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設局。鐵路的家底實在太厚了,在其它國有企業不能介入的情況下,能夠有力量參與其股份化改造的幾乎只有國際金融寡頭或被包裝成民族大資本家的國際金融寡頭的代理人。他們以超低價格吃進鐵路股份后,必然炒到高位,肆機拋出,在卷走巨大經濟利益后,給中國經濟留下一堆泡沫。他們就是用這種手法劫掠了中國建設銀行多達幾百億的財富。而中國建設銀行在鐵路這塊大肥肉面前,充其量只能算個小肉丁。王夢恕對鐵道部4.3萬億元資產感到不解,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以鐵路每公里2億元評估,全國近10萬公里的鐵路線路就有20萬億元的資產,這還不包括車站、工廠等,固定資產至少還包括鐵道部每年購買的機車、工廠等,“這些數據沒法統計,如果加上地方鐵路局的資產,鐵道部的資產有上千萬億。”中國鐵路總公司1萬多億的注冊和2.6萬億元的負債,就是在為國際金融寡頭的廉價收購做局!
第五把刀,“中國高鐵產業”夭折、行業擴張嚴重受限的隱患。中國鐵路技術和工藝這些年突飛猛進,加之中國鐵路部門集科研、制造、建筑、管理等多系統于一體,并依托于本國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廉價制造業體系,所以生產和出口能力名列世界前茅,并且已經顯露出巨大的擴張潛力。中國高鐵自成體系,極具國際性商業推廣潛力。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對與中國鐵路部門的合作表現出濃厚興趣。如果鐵路改革的路子走歪了,就會使完整的鐵路制造體系被肢解,就如同掰開一個握緊的拳頭,使其無法形成合力,一個蒸蒸日上的戰略性朝陽產業就會因此窒息。
第六把刀,對外戰略利益嚴重受損的隱患。鐵路的延伸,將帶來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變化。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成熟,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如果中國鐵路網特別是高速鐵路網向中國西部國家迅速擴展,就會重新激活絲綢之路,還能大大緩解西部安全形勢,使南亞、中亞、中東地區的地緣戰略格局發生對華有利的重大變化。但是,實現這些戰略意圖的前提是政府與鐵路部門的密切合作。如果鐵路改革不成功,政府協調鐵路部門的難度將成倍增加,實現對外擴展鐵路網的戰略意圖將十分艱難。鐵路改革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來不得大刀闊斧,需要謀定而后動,在充分調研各方面關系的基礎上,先行試點,逐步穩妥地展開。我們需要有原創精神,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鐵路改革之路。目前,有一股強大的勢力極力把鐵路出現的一切弊端歸罪于集中體制,將市場化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極端危險的!按照他們的方案,鋼刀砍在改革者頭上,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