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工業化的推進,必然伴隨著農村城市化,這一現象也是世界各國發展過程中的普遍規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中國的農村城市化除此以外,又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現象,一個是在工業化無法吸納農民工的情況下,鼓動大量農民進城,加速農民城市化。另一個是組織農民就地發展壯大,農民不僅沒有外出打工,而且吸引了許多外來者,實現了農村就地城市化。那么,這兩種現象究竟哪一種才是農村未來發展的主流呢?
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講:什么時候中國的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百分之十幾或二十,中國的城市化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現代化指日可待,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意義。這位教授還講:美國城市化水平幾乎接近80%,住在農村的人口約20%,在美國真正從事農業工作的僅百分之三點九,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現在,中國農村去走走看看會發現,農村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勞動力,這也是千百萬農民能夠離開土地到城市打工的重要原因。
對這位教授的觀點,以及各地鼓動大量農民進城的做法,總讓人感到十分困惑和不安,理由如下:
第一, 千百萬農民進城打工的實質原因并非農村真有那么多剩余勞力,而是城鄉差距拉大、農村勞動收入極低的原因所致。繼續鼓動大量農民進城不是良策。目前,農村老年人無力種地、中年人不愿意種地、青年人不會種地,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已十分突出。由于勞動力不足,農民不得不放棄精耕細作,甚至干脆放棄承包地,進而導致農藥、除草劑、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耕地荒蕪現象愈來愈嚴重。至于如何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設施,建設生態農業工程等,那就更無能為力了。因此,農業生產后勁不足,糧食危機正在逼近。
第二,大量農民涌向城市給城市的就業和環境帶來嚴重危機。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市民的生活壓力日益加重,他們不僅為子女的就業擔憂,還為城市人口膨脹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而煩惱,以至于出門就愁,見人就煩。因此,城市人口應向外疏散而不是繼續增加。試想,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市人口830萬,其次 ,洛杉磯380萬,芝加哥290萬,其余的城市大都在100萬以下,而中國的上海已達2300萬,北京市1900萬,省會城市多在500—1000萬以上,城市人口繼續膨脹的后果不能不予考慮。
第三,即便將來中國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農村人口比重絕不能依照美國。一方面,雖然中美兩國領土面積相差無幾,但美國的國土一半是平原,中國平原只占12%,大型農業機械只適宜于平原地區,中國大面積的山地丘陵地區只能使用小型農業機械,客觀條件的限制使中國的機械化水平不能與美國相比,如:75型拖拉機在平原地區每小時耕地10畝,小型拖拉機在山地丘陵地區每小時耕地不過3畝,因而完成相同面積的耕作,中國所需勞動力明顯多于美國。另一方面,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美國人少地多,實行休耕制度,中國人多地少,實行全年耕作,因而中國農民承擔的耕作任務遠大于美國,所需勞動力同樣多于美國。
以上分析顯示,我國農村現有勞動力嚴重不足,城市就業危機、環境危機明顯暴露的情況下,教條地依照美國農村人口比重,一味鼓動大量農民進城的做法,不僅是盲目的,而且注定危險。繼續發展下去,農村的糧食危機、城市的就業危機一旦并發,必然爆發全民危機,到時誰都救不了。因為我們不可能采用美國的做法,將國內危機轉加給別國,也不可能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同情和幫助。相反,恰好給他們瓦解中國提供難得的機會。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有人偏要主張鼓動大量農民進城,將農村土地流轉到極少數人手中,其用意何在?
擔憂之外,讓人感到欣喜的是,農村城市化中出現的另一個現象,部分農村組織農民就地發展壯大,不僅沒有外出打工現象,而且吸引了許多外來者;不僅實現了共同富裕,而且跨越了小康,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管理企業化、農業發展生態化、農村生活城市化、農村民主大眾化、農村保障集體化;實行了教育免費、住房免費、醫藥免費、部分衣食用品免費的分配制度。當你走近這些村,你會覺得不像是農村,倒像是美麗的城市,你會看到文明生產、體面生活的農民,發現他們工作有序,生活有度的思想境界,感受人與人平等、熱情,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的氣氛,因而這些村遠在城市工作的人退休后紛紛回村養老,中國人葉落歸根的文化理念得以體現和傳承,這對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交流、相互促進,以及緩解城市人口的壓力等,無疑是有益的。這些村便是改革以來出現的一批新型集體化村,同時也是全國的名星村,如:江蘇的華西村、蔣巷村、長江村、三房巷村;河南的南街村、劉莊村、北徐莊村、龍堂村;黑龍江的興十四村;北京的韓村河村、竇店村、留民營村;浙江的騰頭村、航民村;河北的半壁店村;湖北的洪林村;四川的寶山村;江西的進順村;山西的東四義村;山東的西霞口村;深圳的南嶺村;大連的后石村;廈門的馬唐村。
顯然,中國農民要擺脫貧窮和落后,應組織農民走新型集體化道路,實現就地發展壯大。遺憾的是新型集體化村就地發展壯大的思路至今沒有得到廣泛宣傳,新型集體化村“只有依靠集體化,才能發展和壯大”的根本經驗始終沒有在廣大農村加以推廣,因此,廣大農民看到希望卻不能走近希望,反而陷入了絕望。無奈,繼續背井離鄉,遠到城市打工,去當下等公民,去干城市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令人心酸的是,在政治上,農民工干了工人的活,卻沒有得到工人的身份;在經濟上,本來低工資還常常受到企業主的克扣和拖欠;在社會方面,農民工在城市享受不到應有的權利,得不到這個城市社會的各種福利待遇。農民工承擔了最重、最苦、最累、最臟、最險的勞動,付出了血和汗的代價,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他們仍受到社會歧視,他們是城市的弱勢群體。與此同時,在家庭經營的土地上,再也看不到改革初期的勞動景象,只有不斷減少的耕地,逐漸空心的村莊,嚴重惡化的環境,以及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的生活、教育、心理 、行為、安全等突出問題,讓人感到深深的震撼、不時的糾結。可見,無論在城市打工的農民,還是在家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實際上都是很悲慘的。然而有些官員和專家美其名曰:這是改革的必然,是農民城市化的一種趨勢。難道這種完全不顧農村的荒涼,不顧農民的痛苦,不顧城市的失常,而一味鼓動農民進城的做法,符合科學發展觀嗎?符合三個代表嗎?
好在十八大強調生態文明、共同富裕的目標,好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接受群眾的尖銳批評,為此,我在這里提出五點忠告,兩點建議。
一、五點忠告
——忠告官員居安思危。官員不懂得居安思危,注定走向危險。居安思危既要報喜也要報憂,報喜不報憂,不等于無憂,積累下去,必釀大患。面對大批干部離崗,工人下崗,農民離鄉等不正常現象,以及有關國家在東海、南海地域不斷進行的武裝挑釁,連普通百姓都能想到內憂外患,而官員中卻有不少人沉睡于太平盛世,整天花天酒地,無所事事。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農業部公布的糧食“八連增”存在嚴重的虛假問題,意識不到大量農民進城導致城市就業難和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時出現。這種麻痹思想若在官員隊伍中漫延,國家危在旦夕。
——忠告崇拜美國的專家學者不要一切照搬美國。一切照搬美國,不免脫離實際、脫離國情。希望我們的專家學者不要忘記自己的國情,脫離國情的主張盡量不提或少提,因為你們主張的對與錯,影響到國家未來的走向,甚至關系到國家的命運。你們一定要有責任感,爭做人民的功臣,不做歷史的罪人。否則,你們不僅在人民心目中失去尊貴的地位,而且永遠被社會輿論責罵。
——忠告農民兄弟不要被眼前紅利沖動。失去土地的農民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盡管眼前農民種地收入低,但只要耕者有其田,就不愁沒飯吃。2008年金融危機,幾千萬農民工之所以沒有給社會造成更大的問題,主要是農民工回到村里仍可以種地為生,如果“土地流轉”的政策將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多數農民便失去了僅有的依靠,一旦經濟危機導致大量農民工失業,失地農民的生存問題將難以想象。因此,農民在沒有就業保障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紅利出賣自己的土地,土地一旦失去,恐怕再也無法收回。要明白錢能貶值,地能增值,堅持做土地的主人,不做地主的傭人。
——忠告暴發戶懂得知足。目前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已導致廣大貧民對極少數富人產生仇視心理,由此引發的突發事件不斷上升,對此,盡管警力不斷加強,但管控效果總是令人失望。顯然,單靠依法治國是不行的。一個國家要安定,不僅要講法更要講理,中國的國情尤其如此,中國人從古到今面對自己的利益和尊嚴受到侵犯時,講的最多的話是“以理服人”,“天理難容”,法不過是用來懲治那些極少數不講理的人。只講法不講理,勢必出現不公,勢必出現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矛盾,而當百姓的公理不僅無處可講,而且受到官和法的壓制時,激烈的沖突不免發生,江西省曾發生一起鄉長及一名鄉職工被活埋、派出所所長被打死掛在樹上的群體事件,無疑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事例。要避免發生更嚴重的沖突,必須重視和維護中國百姓的公理。這里特別提醒我們的暴發戶一定要懂得知足,萬不可財大氣粗、得意忘形。你們的個人所得也許合法,但不一定合理,按照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講,你們的收入早已超過了錢學森,顯然不合理,按照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原則講,你們閑置的財產甚至可以滿足成千上萬個家庭,不僅不合理,而且天理難容。當然,問題在政策,責任在政府,可你們也應該替廣大貧民的未來著想,即使再有貪心,也請你們在土地的所有權問題上留情,不要讓農民失去來之不易的土地。否則,社會不得安寧,無論窮人還是富人,無論官還是民都會感到不容樂觀。
——忠告西化派不要對改旗易幟抱有任何幻想。十八大提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僅反映了黨內高層的意見,而且反映了基層民意。經過改革30多年的實踐,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尤其通過小崗村與新型集體化村形成的鮮明對比,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家庭承包制不是好辦法,而是體現農村黨組織無能的辦法,是沒辦法的辦法。就是這一辦法導致農民一盤散沙,導致基層干部束手無策。繼續小崗村的道路,最終使農村更加落后,只有發展集體經濟,才能體現廣大農民的利益,集中廣大農民的智慧,凝聚廣大農民的力量。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總結探索華西、南街等部分農村開創的新型集體化道路,并且初步形成這樣一些共識:農村集體化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堅持這一方向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則是農村集體化發展的必然。農村改革前的最大失誤在于我們的工作沒有因地制宜,而改革后的最大失誤在于變集體經營為家庭經營時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慶幸的是華西、南街等部分農村既堅持集體化又堅持集體化下的不斷改革,因而使集體化的優越性充分顯示。與此同時,廣大基層干部群眾逐漸認識到,沿著私有化的道路發展下去,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問題更加突出;干部離崗、工人下崗、農民離鄉的隊伍更加浩蕩;生產失控,市場失衡,危機頻發的亂局更難應對。因此,群眾對各種變相推行私有化的做法非常反感,即便改旗易幟也無法改變他們對私有化的抵制。改旗易幟只能激發人民更加思念共產黨,更加痛恨那些主張改旗易幟的西化派。
二、兩點建議
——建議中央盡快組織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總結華西、南街等新型集體化村的成功經驗。農村城市化就大方向而言,面臨兩條道路選擇,一條是小崗村的道路,一條是華西、南街等部分農村開創的新型集體化道路。究竟哪一條道路更能體現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中央是該認真對待并要做出回答的時候了,這件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當務之急,因為道路決定命運,道路不同決定農村城市化的發展方向,依靠對象及利益分配有著根本區別,可以講,這一點,各地群眾都在關注,期待中央做出正確的選擇。
——建議中央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及農村有識之士出國考察以色列的人民公社。提到出國考察,一般大都想到美國,而不會想到以色列。然而,派出那么多人去美國考察學習,收效似乎不大,群眾普遍反映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該學,我們沒有學會多少,美國許多不適合我們的東西卻搬來不少。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以色列的300個人民公社搞得相當不錯。公社明顯體現了共產主義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特征,社員沒有工資,只領取有限零花錢,所有的大開支都由集體負擔。吃飯、住房、汽車、大件家電、醫療、養老、兒童教育、繼續教育等全部由集體負擔。有集體食堂、所有食物免費,社員的零花錢足夠其特殊需要,如:化妝品、旅游、禮品等。另外,公社沒有雇傭關系,追求共同富裕,體現以人為本,真正遵循自主、自愿、民主、自由、平等、公平原則為前提,生產力先進,凝聚力強,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和現代企業管理,以上不正是我們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嗎?讀過中學的都知道以色列的自然條件惡劣,還知道以色列的生態農業十分出色,卻不知以色列還有300個人民公社與我們的新型集體化村那么相似,更不知這些公社竟然經歷了中國的大寨之路,何不派人出去考察學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