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按:根據中國現有的政治構架,我把縣級政府(含縣級市)列為“大農村工作”的范疇,把縣級以下的問題都看成是“三農問題”。十多天的農村生活,接觸面雖然也不小,但畢竟有限,回城后又接觸了部分學生和同事,發現很多問題是共性問題,全國各地差別并不很大,本文將用粗線條的方式概括一下農村主要問題,望中央政府引起重視并解決之。
第一大問題:“圈地運動”高潮迭起,耕地流失觸目驚心。中國的“圈地運動”也不是今天的新事物,已經瘋狂了十多年。今天的可怕之處在于,地方“瘋子”沒有半點安靜下來的苗頭,反倒是越來越瘋。一個縣城,動則圈出上百平方公里的“開發規劃”,一個小鎮也動則是幾十平方公里的“開發區”,都開發什么呢?這么大的用地經過了嚴格審批嗎?國務院每年批的用地指標與中國各地實際占用耕地到底相差多少?中央到底知不知情?是搞一睜一閉?還是按既定政策辦事?中央要清楚,小鎮的開發還不是簡單的商品房開發,大多數是以“假別墅式房”為主的低效開發,土地浪費是觸目驚心。中央各部委領導!你們看到了沒有?你們準備怎么辦?真的準備讓“圈地運動”從省城走向農村?
第二大問題:中國 “城鎮化”這本經是歪經。過去些年,善良的中國老百姓總是說: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主要是下面各級政府把經念歪了。我不大認同這個看法,如果真是好政策,一般來說就歪不到哪里去,容易念歪,說明經本身就不好。2012年底,中央又再次提出“新型城鎮化”的口號,并且說這一次“城鎮化”是建在立“四化”基礎上的城鎮化,是高質量城鎮化。暫且打住!本人認為:無論你怎么個新法,核心要素還是要把“農民”變成“市民”,至于這個轉變過程如何實現就有不同形式的政策經,你把經寫對了,農民變市民是良性過程,你把經寫錯了,農民變市民,社會就很可怕出現亂局。從目前看到的官方表態和政策文件來看,我認為中央的“臨時經”是錯的,很有可能連一本“臨時經”都沒認真寫,媒體文章也沒有觸及核心問題,更沒有提出很好的辦法。中央不妨謙虛一點向民間請教,到民間取經,或者多請些民間人士集體討論一下。主流專家請得再多也沒有用,因為他們的心跟農民的心碰不到一塊,他們即使到農村調研過,也看不出“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
第三大問題:“計劃生育政策”應改為“平衡生育政策”。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適當地進行計劃生育,我個人是不反對的。但是,既然是計劃,就要講科學,不能亂計劃,計劃生育的目的不光是控制人口數量,而且還要控制好國民素質能隨著時代發展穩定提高,城鄉生育要平衡。現在的問題是:農村計劃生育政策隨意性太強,有些家庭想生就生,有些家庭寧可罰款也要生。農村人口基數持續高位,加之生育率又偏高,導致中國人口的構成仍然處在“金字塔結構”,是該改變政策的時候了。農村生育政策還有一個極為可怕的現象:殘疾人和精神病人的生育明顯缺少科學監管和政策約束,不適合結婚的群體結婚了,結婚后的生育居然沒有任何部門和任何人員去介入引導,以致農村精神病人和高危遺傳病人持續增多。這些人員的增多,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增加國家經濟負擔,最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國民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建設。
第四大問題:基層政權的生命大多只能靠“兩大法寶”。一大法寶是房地產業。賣地賺一次錢,賣房賺一次稅費,已經停不下來,一停就死,怎么辦?第二大法寶是罰款。交通部門的罰款、警察部門的罰款、計生部門的罰款已經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源頭,有些部門已經罰款成癮,不罰就活不下去。中央怎么解決這些問題?不摘除基層政權的“兩大法寶”,估計將會在某個時期變成“兩枚地雷”。
第五大問題:基礎設施建設造成巨大浪費和嚴重腐敗。人人都知道基層腐敗,但到底如何個腐敗法,很多人是看不到的,腐敗的程度有多深,很多人也是看不清的。現在基層有些干部常感嘆:中央就知道拔款,根本就不管下面怎么用,浪費太大太大,腐敗太嚴重,地方領導都是皇權思維,做下屬的,誰都提不得反對意見。我想列舉幾個中央款項被嚴重浪費和貪腐普遍的項目:村村通公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電力投資;村集體建設;醫療保障建設。
第六大問題:農村“低保”不能成為“官保和高保”。低保有沒有窮人得好處呢?肯定有。但是,這與政府總體經費本該覆蓋的面積相比就顯然不夠,大量應納入保障范圍的窮人被排斥在外。有些人總認為是國家財力不足導致大量窮人應保未保,完全錯誤!大量不該吃低保的人搶了低保的錢,才是根本原因。中國的低保政策一定要懂得“有效扶助”與“無效扶助”,地區差別也要考慮,支農不是普遍地支助,農村政策絕不能搞一刀切,有些農村比城市還富,你也拔財政資金援助,那就是亂花納稅人的錢,政府不要做錦上添花的事,要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順便提一句:農村的“醫保”若按現在的方法搞下去,堅持不了多久便是死路一條。“低保不保低”的現象,我不是第一次提出來,問題是中央始終沒有解決問題,是不是還沒找到辦法呢?這實在不算難題,是很容易就能辦得好的事情,為什么中央老拿不出方案?
第七大問題:中國政府需要認真對待“童工回潮現象”。勞動部門平時不檢查、不調研,一到公布數據的時候,總是“情勢喜人”的結果,總是說童工現象已經基本被消滅。事實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隨著近些年打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村家庭重新漠視讀書,不少農民甚至認為讀書是耽誤時間,不如早出去打工賺錢,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的農村小孩絕不是個別現象,以裁縫、生產線流水工、修理業學徒工、私家保姆等職業為主。中央有辦法重治一下嗎?
第八大問題:治不好“土皇帝”,反腐敗是死路一條。習總書記說:反腐敗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蒼蠅。我想,縣級以下(含縣級)的干部應當算是蒼蠅吧?如果這些蒼蠅打不了,等同于反腐敗就失敗了,是不是?按照這個標準,我很擔心中央的決心最后還是落得失敗的結果。因為,縣級黨政領導就相當于“皇帝”,中央能管得了2668個皇帝嗎?他們都是地方老百姓得罪不得的一個大群體,縣委書記和縣長的權力已經接近“無邊界”,幾乎處于無約束狀態。不要看媒體偶爾曝光幾件敏感事件,就以為“皇帝們”害怕了,其實不然。與那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基數來比,幾個曝光就顯得微乎其微,對“皇帝”沒有多大警示作用,或者說警示的時效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央政府,有辦法解決基層的“皇帝問題”嗎?如果沒有,反腐敗就沒出路啊!?
第九大問題:必須立即停止“退耕還林”和“林權改革”兩項政策。這兩項政策,我2009年就要求政府中止,但政策一直還在延續,由此導致的腐敗問題、資金浪費問題和環境破壞問題已經是觸目驚心,再不改弦易轍,必將禍及子孫。
第十大問題:村鎮重組與現代化管理勢在必行。鄉鎮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存在已經有很長時間,始終沒有人提出動作很大的改革方案,我認為現在應當是大力改革的時候了。隨著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村級組織必須和鄉鎮一級進行有效整合,第一步是村級重組,第二步就是村鎮融合,第三步是讓農村政權過渡到“少管理、多服務”的“村民自治”模式。結束語:本人的這篇文章提了“十大問題”,并沒有附上自己的解決方案,因為我相信“高層領導、‘兩會’代表、各地領導、國家智庫”中有各類人才,他們應當能解決好這些問題。事實上,他們也必須解決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是失職,解決不好,基層政權就要出問題。不過,解決好這些問題的最終出路恐怕還是要“問政于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