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國情咨文發出“穩定”信號》,俄羅斯《導報》12月13日報道,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12月13日報道,俄羅斯《獨立報》12月13日文章,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12月13日報道。普京說:“改革政治體制是必要的,但是推翻現有的體制以滿足對改革的饑渴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顯然,普京打算糾正之前梅德韋杰夫的極右改革路線,但是,由于俄羅斯在梅氏當道期間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私有化改革,因此,實際上普京現在能夠利用的用來穩定形勢的手段已經所剩無幾了,除非普京能夠像當初上臺伊始那樣采取激烈的措施,使俄政府自己能夠直接掌握更多的經濟資源,否則,在日益不掌握經濟資源的前提下,普京想要掌握政治乃至軍事資源也將變得更加困難甚至變得不可能。
美國自己利用經濟金融危機,通過所謂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大批企業破產倒閉或被兼并為前提,在客觀上實現了美國經濟的高度集中,由此為美國政治軍事權力的高度集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而這一政經權力日益高度集中的態勢則將非常有利于美國統治集團能夠以更高的效率來向外轉嫁危機。
與此同時,美國在非美世界中持續推銷新自由主義,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不僅不按照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來辦事,相反還在用政府的力量,大規模的推行各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私有化改革方案,不僅不加強集中,反而用大量的公共財富拯救破產倒閉的私企,甚至拯救放高利貸的公司,進而造成國有信貸結構的壞賬率急劇上升。也正因為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官員被新自由主義深度洗腦,因此其制定和貫徹的政策必然只會導致弱化國家應對危機能力的結果。
由此,一方面,美國通過加強集中,提升了自己向外轉嫁危機的能力;另一方面,非美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通過廣泛而深入的私有化改革,削弱了自己克服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危機的能力,相反還提高了自身遭受危機沖擊的可能性。最后,此消彼長的結果就必然朝著有利于美國而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轉變。
從物質條件來看,發展中國家的確有這個條件來克服危機,同時,美國的確沒有這個條件來克服危機。但是,物質條件只是一方面,基于組織力量的精神條件則是另一方面,而且,在危機中,精神條件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印、餓、巴等所謂的新興市場國家,由于均在新自由主義觀念的支配下,企圖用私有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來克服危機,可結果恰恰與它們預期的相反,形勢不是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壞。其根本問題就在于,這些國家克服危機的思路不是由它們自己從實踐斗爭中摸索出來的,相反完全就是根據美國灌輸給它們的那些西化教條來編排出來的。盡管號稱中國特色,但實際上完全就是在按美國指定的路子在走。
蘇聯就是按照美國給定的路子進行改革,所以才一落千丈,至今,俄羅斯依然在懸崖邊苦苦徘徊。我們且不論梅德韋杰夫之流有什么私心,單就梅氏深化改革這一條來看,俄羅斯依然沒有擺脫美國新自由主義思想的牢籠。一個在私有化改革上吃盡苦頭的國家居然還幻想著通過私有化改革來走上復興之路,這真像是鴉片鬼企圖靠吸鴉片來維持“活著”的狀態一樣,近來的例子就是美國企圖靠每月多印850億美元來解決日益龐大的債務問題一樣,根據第三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與第四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間隔的時間之短這一點來看,美國能夠飲鴆止渴的日子也不會長久到哪里去了。當然,美國統治集團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在積聚力量,但是非美世界卻大都堅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從而在客觀上不斷削弱自己的力量。
當然,有人會指出中俄印等國還是在積極增強自己的國力的,但是,我們要指出的是,按照物質條件來說,中俄印等國本來是不會陷入目前這種危機狀況之中的,現在這種危機狀況完全是由私人資本集團為謀取私利而不惜犧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一手造成的。漢奸賣國賊在冒充馬克思主義者的時候總要說什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之類的話,因此,我們也絕難相信有什么堅決推行私有化改革卻還保持清廉和不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官員存在,所謂的清廉或不為自己謀取私利,那只不過是骯臟的內幕還沒有被揭露而已。
對普京來說,反腐或許是相應民意的舉措,但腐敗只是私有化改革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因此,反腐既不可能縮小貧富差距,也不可能凝聚共識,更不可能凝聚起旨在擴大分歧的私有化改革的共識。既然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么私有化改革所導致的經濟利益的嚴重分裂和尖銳對立就根本不可能產生什么能夠導致齊心協力的上層建筑。共識只有在取得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措施中才能形成,因此,既然私有化改革——無論是經濟利益的私有化還是政治利益的私有化——只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對立,那么這種改革就根本產生不了所謂的共識,因此,即便推行了這種改革,那也是在嚴重不得人心的前提下強制推行的。
“共同富裕”這個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了,從來沒有落實到實干中來,既然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那么就應該推行能夠導致共同富裕的政策,并且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形成共識,否則只會導致“實干誤國”。想當年,毛主席領導下的共產黨之所以獲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那絕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通過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切實的利益之后才獲得的。無論主流媒體怎么寫文章吹捧,只要老百姓沒有享受到實惠,只要老百姓依然感到“看不起病、養不起老、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等等問題,那么什么共識都不會產生,相反,只會讓老百姓更加反感。
想通過改革來獲得穩定是一回事,改革本身能否導致穩定則是另一回事。如果普京不能徹底糾正梅德韋杰夫執政期間的私有化改革路線的話,那么俄羅斯不僅不可能穩定,而且只會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中,而要糾正梅氏的錯誤路線,那么首先就應該解決相應的人事問題,將梅氏信賴的國防部長解職只是第一步,是否敢將梅氏打倒,那才是普京能否掌握俄羅斯大權的試金石。
《希拉里重申2016年不參選》,法新社華盛頓12月12日電。這兩天關于希拉里的報道很多。之前有媒體說希拉里因身體不適而取消了外訪活動,而在這則報道中,希拉里則強調自己“不僅非常健康,而且精力充沛,干勁十足”。此前有媒體說美國很多民眾都支持希拉里參選2016,但希拉里自己表態稱不愿意參選。當然,關于希拉里是否留任國務卿的說法也有反復。總之,這些狀況都透露出美國國內的政治斗爭是十分激烈的,不僅共和黨和民主黨圍繞國務卿人選問題在展開激烈的斗爭,已經逼迫賴斯宣布退出國務卿的競選,而且,民主黨內部圍繞國務卿人選問題也在激烈的斗爭,無論是何種調查,都顯示民主黨內有相當大的力量不希望看到希拉里留任國務卿,表面看好像是民主黨內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很嚴重,但實際上,國務卿這個肥缺是誰都想占的位置。希拉里關于自己身體健康以及不愿意參選2016的表態不就是有意留任國務卿嗎?然而,由于在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美國極有可能徹底解決歐元對美元的威脅,因此,這樁大功勞以及隨時可能而來的更大的責任都將是各個謀取國務卿寶座之人所夢寐以求的東西。那種整天將退休后可能的生活狀態掛在嘴上的現任官員,實際上是正話反說,實際上就是不想退休,就是不想讓權。既然希拉里稱自己干勁十足,那么又何必宣稱自己要退下來享受生活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