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學習時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
什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首先了解一下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對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貢獻。
馬克思繼承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優秀成果,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他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豐富了哲學,把唯物主義對自然界的認識運用于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并把這一“偉大的認識工具”交給工人階級,為他們指明了擺脫精神奴役的出路。
他用這個“偉大的認識工具”論證并發展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闡明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真實地位,科學的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
空想社會主義批評資本主義,幻想有好的社會制度出現卻又找不到實現的出路和途經。馬克思用剩余價值理論對資本主義做出了科學的分析,得出階級、階級矛盾、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無產階級是創立新制度的社會力量的結論。
列寧在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發現,只承認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還不足以使無產階級在階級斗爭的矛盾運動中占據主導和支配地位。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勝利的完成社會主義并走向共產主義道路。
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能動地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指導中國革命經歷了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及外交等領域艱苦卓絕的斗爭,在實踐中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社會實踐中,毛澤東總是把馬克思主義創立的“偉大認識工具”交給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告訴他們真相,使他們明白自己在社會中的真實地位,他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始終存在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因此,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和繼續革命。
由此可見,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對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貢獻,也是其“根本”所在。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產主義運動的總綱領——《共產黨宣言》,向全世界公開地說明自己的觀點、目的和意圖,就是要喚起無產階級的覺悟,認識自己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真實地位,奮起斗爭,實現包括空想社會主義者在內的全人類的共同向往——“好的社會制度”——共產主義。
91年前,50多位中國共產黨人,在共產主義的旗幟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那時起,堅持共產主義,堅持階級斗爭,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不斷革命,消滅剝削,消滅階級,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就寫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了。中國共產黨黨章雖多次修改,都保留了關于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論述。晚年的鄧小平也曾對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保持高度警惕,只不過這些論述往往被束之高閣而已。
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自從“原始公社”解體以來,剝削無處不在,階級斗爭無處不在,剝削愈甚,斗爭愈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國國內各階層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頻發的群體事件、“99%”的華爾街占領運動、遍布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罷工游行,都集中地反映了當今世界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客觀性。掩蓋矛盾,抹殺或回避階級斗爭,不是唯物主義者 ,也不是事實求是。
同一切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人類社會也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及其所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當然也不例外,同樣應該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不斷揚棄的過程。所謂揚棄,并不是簡單的拋棄,而是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保留和繼承以往發展中對新事物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并把它發展到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科學發展觀,無一不表示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同潑洗澡水不能把孩子一塊潑出去一樣,與時俱進也不能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統統拋棄。
共產黨的綱領、目標、目的和實現目標的途經,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之“脈”,只有始終把準這條“脈”,才能稱得上是“一脈相承”。否則,“就喪失根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