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成全球軟實力最強國》,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18日報道。英國《單片眼鏡》雜志的這個調查結果至多只能給國際地位不斷下降的英國人以心理上的安慰,或者說,可以讓英國人意淫的時候有更加豐富的題材。當然,我們也承認英國擁有很強的軟實力,但都不是該雜志所列舉的這些調查內容,英國真正的軟實力只有一項,就是英語。在日不落帝國崩潰后,英語之所以還能成為世界主流語言,其根本原因還不是在于英國擁有數量眾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而是在于取代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新霸主的美國也是一個英語國家,盡管現在將美國的國語稱之為“美語”了,但兩者之間的差異極小。也正因為語言相通,所以,英國才有了這個狐假虎威的條件,如果美國失去了霸主地位,無論是蘇聯稱霸還是德法稱霸,其所導致的結果都將極大削弱英語的國際地位,相應地,英國的所謂軟實力也就所剩無幾了。
軟實力是建立在硬實力的基礎之上的。英國現在雖然還能擁有不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武器,那完全是拜美國的國際霸主地位所賜,因此,如果英國還想繼續維持其目前的國際影響力的話,它就應該緊跟美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對歐盟來說,英國的存在是歐盟無法真正獨立,進而無法取得國際金融霸權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歐盟不能將英國排除在歐洲的統一進程之外的話,那么不僅歐洲大陸的統一將變得遙不可及,而且英國總歸是要作為美國拆散歐盟的關鍵武器而存在的。另一方面,從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來看,美歐矛盾激化是必然的,而隨著美歐在爭奪國際金融霸權的這一斗爭上日益陷入白熱化的狀態,無論英國如何選邊,美國為了握緊國際金融霸權,它就會不斷試圖將某些依然還保留在英國手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能轉移到美國自己的手上,具體說來就是英國目前履行國際影響力的那些機構恐將紛紛破產、倒閉或被兼并重組,由此導致的后果就是使得英國的軟實力也同它的硬實力一樣——進一步下降。對英國而言,一條真理就是,國際經濟金融危機越嚴重,國際斗爭越激烈,英國作為一個沒落帝國的國際地位下降得越快。反過來說,在英國沒有完全沒落前,美國是不會失去它的國際霸權的,因此,對非美世界而言,要想推翻美國霸權的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澳媒把東南亞軍購熱歸因中國》,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11月19日報道。不知道為什么,資產階級走狗寫的文章總是存在很明顯的自相矛盾的問題。該文一開始說:“在經濟發展取得成功和對中國的軍事擴張保持警惕的背景下,一些國家紛紛采購先進的海基和空基武器。”然而,緊接著,該文又說:“印度尼西亞正從韓國購買潛艇,從中國和美國購買沿海雷達系統。”那么我們要問了,既然東南亞國家是因為警惕中國才購買的武器,那么為什么它們還要從中國——這個它們警惕的對象——這里購買武器呢?這不是很滑稽的一件事情嗎?由此,這篇文章的標題《領國努力抗衡中國,軍備競賽爆發》所要表達的觀點就已經被文章本身的內容給槍斃掉了。
此外,我們順便重復一下導致東南亞出現軍購熱的原因,這個原因就在于美國頻頻在東南亞制造緊張局勢,由此嚴重威脅到了東南亞諸國的投資環境,而美國正是用這個手段來脅迫東南亞國家向其購買武器,而美國則將這種“交易”命名為“重返東南亞戰略”。
《世行警告全球變暖威脅》,法新社華盛頓11月18日電。在有了美國操縱大豆價格的這個案例后,我們相信很多人對所謂的氣象預報都會有更加復雜的思考。美國之前通過預報自然災害來拉抬大豆價格,在中國大量吃進大豆后,又轉而上調了大豆產量,由此導致大豆價格大跌,而吃進大批大豆的中國企業則虧損嚴重。這當然就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迷信市場經濟的必然下場。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路線就是堅持反動。今年是大豆、光伏產業和鋼鐵,明年就會有更多行業會因堅持市場經濟改革而倒霉。現在以世界銀行為代表,美歐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整天在宣傳全球變暖論,中國的漢奸和洋奴們也在這么說。其后果可想而知,就是當他們接受了美歐資本灌輸給他們的這個標準之后,美歐資本就能以此為借口來掠奪我國的財富了。這次,只是因為侵犯到了美國的利益,歐盟企圖向各國航空器征收碳排放稅的計劃才被擱置了起來,但,如果某一個計劃能夠讓美國接受的話,中國這幫漢奸洋奴焉敢拒絕?此前,俄羅斯黑客已經證明,所謂的地球變暖完全就是受資本家操縱的氣象學家的陰謀,其目的就是為了利用這個地球變暖論來制造一個新的名目以便它們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財富,從而緩解發達國家自身的危機。地球的氣候固然有熱有寒,但這種氣候的周期變化絕不是現在的人類活動所能改變得了的,否則氣象武器早就出現了。那些相信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變暖的人實際上也與那些相信末日論的人沒有什么本質的差別。
《“彼得雷烏斯們”為何會出軌?》美國《時代》周刊11月26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中國官員身上,那么漢奸國賊及其走狗們一定會說這是“制度問題”,由此,就為它們主張的政治體制改革又提供了一個新的理由。然而,此事在美國媒體看來,這只是個人素質問題,只是因為成功男人天生愛冒險,自戀人格不顧及后果,換言之,彼得雷烏斯等人與異性長期保持非正常關系的原因與美國的政治體制無關。
《東盟領導人決定加速一體化進程,不顧美國反對簽署<東盟人權宣言>》,共同社金邊11月18日電,美聯社金邊11月18日電。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指定的獨立專家組成的人權狀況協調委員會16日發表聲明,呼吁東盟國家在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東盟人權宣言》中,至少符合國際人權法規標準,并對現有國際準則做出有益補充,而不會與之背道而馳。該委員會現任主席弗斯特(Michel Forst)表示,《東盟人權宣言》草案中“根據國家法律”的條款有可能被各國用來阻擋國際人權機制調查執法機構過度使用武力、國家未能保護人民免于受到非國家行為者的侵害以及繼續使用死刑。 顯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之所以反對《東盟人權宣言》,就是因為該宣言將在一定程度上為東盟抵制西方新舊殖民主義勢力以“保護人權”為借口來干涉東盟內政的圖謀提供一個合法的手段。 有的人認為奧巴馬政府的重返東亞戰略體現了奧巴馬政府更加重視東亞,具體到東盟問題上,美國政要訪問東南亞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增加自己對東盟的影響,進而從戰略上進一步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可是,現在的美國能夠用什么干貨來證明自己是重視東盟的呢?是大筆的投資嗎?不是,因為美國沒錢。美國現在所能提供給東盟的除了軍火之外就是動亂,而這些又不是東盟希望獲得的東西。由此,我們知道,美國奧巴馬政府之所以更加重視東南亞,其一是為了和中國爭奪東南亞市場,不過,美國商品的競爭力不及中國;其二,美國想向東南亞推銷軍火,但是,東南亞無打仗可打,因此東南亞各國也沒有購買美國軍火的興趣,就算有,也買不起或買不了多少;其三,由于東南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因此,美國想通過控制或攪亂東南亞來達到在戰略上要挾、遏制中國的目的,然而,東盟十國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選擇了抱團取暖,并且還在加速一體化進程,這一狀況顯然會打破美國的美好設想,因為,如果東盟十國之間的關系是朝著更加團結的方向發展的話,那么美國要在東盟內部搞動蕩的成本就會很高,而且還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對中國而言,不僅應該高度警惕美國企圖把東南亞變成第二個北非的圖謀,而且還應該主動出擊,主動對東盟諸國實施統戰,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尤其要吸取中國在緬甸問題上的嚴重教訓,正因為中國政府的不作為,所以才迫使被嚴重孤立的緬甸政府倒向了此前屢次侵犯、制裁、打壓它的美國那邊,而緬美接近的這一狀況不僅對我國西南部的發展造成了嚴重負面的預期,而且還給我國主權與領土的安全帶來了不可預料的前景,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目前這一糟糕狀況的出現是有漢奸作祟的因素的。 《希拉里稱美外交將由“經濟主導”》,法新社新加坡11月17日電,埃菲社11月17日電。希拉里在新加坡表示:“我們正在調整我們的外交政策,以體現力量的經濟學和經濟學的力量。”她說,華盛頓正在努力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這樣美國人可以出口更多產品,亞洲人進口更多產品,我們則會避免金融危機并加強中產階級的力量”。 什么叫“力量的經濟學”?在我們看來,所謂力量的經濟學就是指“巧實力戰略”。也就是戰爭手段的杠桿化,或者說,戰爭手段的金融化,實際上就是指美國現在在全球大搞特搞的“特種戰爭”。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對非美世界輸出恐怖主義來達到其遏制非美世界發展的目的,進而取得美國在正面戰場上所無法取得的戰績。當然,我們早就說過,美國這是在做夢,十顆炮彈都達不到的目的,十顆子彈也是達不到的,就算成功那也只是偶然,從總體上來說,美國最后還是要退回到用正規戰爭來克服危機的道路上去的。但,美國對外輸出恐怖主義的這種做法依然會給非美世界造成極大的威脅,對此,非美世界還是要認真應對的。 什么叫“經濟學的力量”?在我們看來,所謂經濟學的力量就是指美國要發揮它所掌控的金融霸權的力量。這幾天,美國通過操縱農業數據,進而操縱大豆價格,從而給中國的大豆產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由于中國從政府官員到主流專家統統被美國洗腦,沉迷于市場經濟之中,極其愚蠢地以為市場經濟是什么自然規律,實際上,中國政府官員和主流專家根本不懂什么是金融,當然,或許他們是懂的,但為了賣國而故意裝作不懂,但無論如何,他們所推崇的市場經濟的那套做法讓中國的大豆產業損失極其慘重。此外,最近還有一個被市場經濟玩死的中國產業就是光伏產業。實際上,美歐已經多次用事實來批判了市場經濟理論的所謂真理性,美歐反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市場經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美歐在需要的時候完全就是用操縱市場的辦法來消滅中國的資本,從而擴大美歐自己的資本。可是,堅持改革開放的號稱要繼續解放思想的那幫普世太保們卻拒絕辯證地看待市場經濟的作用,并且極力打壓批判市場經濟的人士。然而,事實勝于雄辯,無論是光伏產業的崩潰,還是大豆產業的崩盤,包括長期受到外資操縱的稀土和鐵礦石行業,都充分證明了市場經濟理論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恰恰相反,市場經濟只是西方金融壟斷資本剝削、掠奪發展中國家財富的工具,換言之,市場經濟是一種強者剝削、掠奪弱者的手段。 美國要用它僅剩的兩個武器——軍事和金融——來實現所謂的全球經濟再平衡,但是,這種平衡過程的結果只能導致全球財富的更加不平衡,只會導致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進一步擴大。 今天有人在人民日報上談《收入倍增怎么實現》的問題,其中指出,“這個倍增是去除了物價上漲因素的‘純倍增’,但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翻一番。應該是低收入者收入增長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長,高收入者慢一些。”我們且不談這種“應該”是否能夠兌現,我們單就這個觀點本身的內容來看,很明顯,只有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速度高于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長速度,才有可能實現縮小貧富差距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的收入倍增才能促進社會更加和諧,而不是相反。同理,只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高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換言之,只有這樣的全球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才能促進全球財富的均衡分配,由此才能促進世界的和諧,反之,在發達國家所占有的財富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的前提下,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用犧牲自身發展速度和發展成果的方式來實現所謂的全球經濟再平衡,其結果只能進一步拉大南北貧富兩極分化的這個狀況,只能進一步加劇國際緊張局勢,而不是相反。 再則,即便美國多出口商品,亞洲多進口商品,那么也最多只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危機,而不可能解決美國的金融危機。又由于美國目前提升制造業的方式完全是建立在大規模應用高度自動化的機器身上的,因此根本無法促進就業率的上升,由此也就根本不可能實現希拉里所謂的加強美國中產階級的力量這個目標,相反,美國目前的做法只會讓更多的美國中產階級失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