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 16日清晨,5名身份不詳的男童,被發現死于貴州省畢節市城區一處垃圾箱內。貴州省市警方已展開調查。截至昨夜發稿,官方尚未披露死者具體身份及死因。據初步分析,5個小孩可能是躲進垃圾箱避寒窒息“悶死” 。
發生這種極不應該發生的悲劇,讓人感到非常氣憤。有網友質問:“出事地點距離流倉橋辦事處不到百米。地方官員把城市管理成這樣,難道不應該引咎辭職嗎?”有網友提出:“應該追究地方政府領導的責任。”
這個悲劇讓大于想到自己童年的一件往事。在《三年困難時期過苦日子,我過得比毛澤東好》中大于提到:有人把那兩三年叫做饑荒,是不確切的。因為雖然有饑餓現象,但社會秩序井然,計劃物質保證低價供應,工廠照常生產,學生照常上學,農民照常種地,沒有出現“荒”的現象。我記得,農忙的時候學校還組織我們支農,春耕時積肥插秧,秋收時殺禾撿谷穗,叫顆粒歸倉。生產隊照樣給我們開飯,菜不怎么好,飯還是隨便吃。所以那時候學生,市民是很愿意支農的。
這件童年往事就發生在這種支農中。60年暑假,街道居委會又組織居民支農,大于積極報名參加了。支農的任務主要就是幫生產隊殺禾(就是收割水稻),早上吃了早飯去,在生產隊吃兩餐飯,參加的人很多。開始高了兩天,雖然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睡一覺就沒事了。沒料到第三天開工不久,為了和別人比快,大于不小心一鐮刀把自己的小手子割開了一個大口子,頓時鮮血直流。帶隊人馬上叫來衛生員處理,然后讓鄰居把大于送回了家。
如果到此為止,這種小事大于可能也不會留下什么記憶。之所以現在還記得,是因為那天晚上,街道居委會的幾個領導,竟然帶著幾包糖果點心一起跑到大于家里來慰問,又夸獎又道歉的,讓大于一家都很感動。結果是雖然大于受了傷,父母盡管心痛,但卻覺得很光彩。
由貴州流浪兒悶死垃圾箱想到這個童年往事,要聯系的是現在的基層組織。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到,那時候的基層組織聯系群眾,工作是做得很細的,所以也是很有凝聚力的。比較起來,現在基層組織的工作作風確實是大大退步了。記得去年到社區去開了個證明,明碼標價十元錢一個,還沒有收據。這樣的基層組織,還可能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嗎?
習近平同志最近說到:“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對照一下貴州流浪兒悶死垃圾箱想與大于的童年往事,更讓人感到這些話沉沉的份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