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長跑,無奈的“人性化”措施
現代金報
現今大學生的體質真的變差了嗎?11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秋季運動會開幕。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賽項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項目“不見了”。運動會負責人表示,這兩個項目對學生體質要求較高,取消是為了避免參賽學生“受傷”。該校體育部副主任沈躍進介紹,大部分學生達不到要求,上場有一定危險性。(今日本報A12版)
怕學生受傷,就取消運動會長跑項目,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因噎廢食。我倒覺得校方用心良苦。不時有大學生軍訓期間、體育課長跑猝死的消息,大學生普遍體質不佳是事實,既然大多數人真的受不了長跑,取消也是一種無奈的人性化措施。
很多人把大學生體質差歸因于在校期間不注意飲食、熬夜上網打游戲、不重視體育課等因素,也確有高校為了讓學生有個好身體,甚至硬性規定不允許徹夜上網、食堂打飯不得打半份飯等規定。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很多大學生并非進了大學身體才變差,如同“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大學校方也只能勉力維持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質。
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一直在下降。今年北京大學學生軍訓期間,2周內,近3500名學生中就有1298人生病。
這也證明,大學生上大學前體質就很差,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下滑的消息時有耳聞。這也是前一陣子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體育總局為何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主要原因。《意見》要求各地將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指標體系,考慮將高中體育科目納入高考綜評體系。
我以為,既然應試教育短期內難以徹底改變是個事實,那么把體育課納入高考綜合評價體系,不失為一個打補丁的辦法,這可以達到以“加強應試體育成績”,來削弱“應試試卷成績”的效果。可以強化體育成績也是高考分數的思維,至少可以讓孩子們身體得到鍛煉,體質得以提高。
道理很簡單,隨著學生的成長,如果小學生體質好了,中學生也不會差,大學生能不能經得起長跑,屆時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當然,好政策會不會走偏,關鍵在于如何實施。
實際上,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體育從娃娃抓起,美國家長普遍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體商”,有80%以上10歲到17歲的青少年每天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法國小學有1/3時間用于體育教學,每周有8-9小時的體育活動,中學生每周為5個小時。瑞典政府甚至規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參加體育活動達一小時,每人可獲17克朗補助。正因為體育從娃娃抓起,我們聽不到國外大學取消長跑這種消息,相反,作為在校時的體育健將,在求職時這一長處反而容易得到青睞。
體魄的弱化與精神的強健,不可以兼得。姑且把大學運動會取消長跑項目,當作預警和倒逼,預警我們必須重視年輕人的體質問題,倒逼我們抓體質必須從娃娃抓起。少年強則中國強,首先得身體強。
想當喬布斯,首先得有個好身體,別忘了,孩提時代的喬布斯就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將。貢萬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