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炒作孔子學院事件。竟然這種事還有人扯上左派右派,我覺得人活著兩只手,干嘛什么都要分左右呢,右手吃飯香,左手就不香了么?反之亦然。我覺得很多人恐怕并不真的了解孔子學院,也并不了解里面的老師,更不了解他們在海外的情況。更有許多人說出來的話,竟然大大“外行”了。
我曾認識一位在墨西哥支教多年的女孩(畢業于北方某老牌大學西班牙語系,現在某國際服裝品牌任地區經理秘書),并在當地孔子學院當過一些組織工作,與她交談中,得知一二。
她畢業的時候是一心要想傳播中國文化,就報名了出國的機會。她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為了出國還和男朋友分了手。臨走前她還特意拿了西班牙語的《論語》和《道德經》,她希望的是把中國真正文化傳播出去。和她一行的很多人都是懷著這個理想走出國門的。等她真正到了那里,她才感受到不同:
1·99%外國人根本就不想太多了解中國的文化,而只是好奇中國是怎樣的國家。他們在大學里選擇中文課,只是覺得感興趣,或者想學中文以后去尋找發財的機會。——一個月下來,孔子學院的年輕老師們心都涼了半截。
(例如,我家門口賣Kebab 的土耳其大叔學了一個學期初級課程,他的夢想是到中國開店。花了錢學了半年,學習成就是會說如下幾句:你好!再見!謝謝!要洋蔥、番茄、辣椒嘛?打包?——那天他求我教他,他不想報名了,我答應每周日教他一個小時,條件是他叫我改進我的阿拉伯語,并教我土耳其語——但我對他是有疑慮的。他說,他學中文最大的動力,除了想開店,另外就是想娶一個中國妻子,這讓我很糾結。我不知道我現在教他,是不是正確的。唉。。。=.=!)
2·在外國學生這種心態的促使下,孔子學院的教學內容也都是務實的(就像國內某種“商務英語”一樣),孔子學院多是教授根據新聞稿改寫的文章來進行中文教育。教材中,兼有簡體字,字表中列出繁體字。然后還有一些成語的解釋。
(又比如,我現在房東在丹麥的孔子學院學習,他漢語是有一定基礎的,直接學的高級課程。教材里的幾課里有:大齡剩女問題、男女比例失調 和 房價太貴 等問題思考的課程。很有意思。他們的期末考試論文內容是: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主義與奢侈品崇拜,當然論文是用英語,或者丹麥語來寫。)
3·孔子學院為了讓外國學生感受中國文化,也會教一些簡短的孔子“格言”,京劇戲曲、武術課和電影課,來增加他們的感性認知。——這是外國人最喜歡的課,而且很少有人缺席——但大多數人還是湊湊熱鬧的心態。
4·這些志愿者在國外的報酬畢竟還是有限的。去英美德法這樣國家的人是少數。大多數還是去了第三世界國家,所以很多人說志愿者為了出國移民,其實是很荒謬的。或者說,絕大多數還是懷著理想出去的。他們這些人回國后,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是很滿意,覺得自己做的不夠,但又不知道該怎么做。——但他們大多數還是覺得,好像現在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得不這樣。
5·對比歌德學院、法語聯盟之類的,如果你們了解,就知道,這些地方不會真的教你讀歌德、伏爾泰、盧梭。。。所以像有人說孔子學院會大講孔子、中國哲學,中國價值,基本不可能,何況志愿者們大多是應屆畢業生,我個人覺得他們應該還不具備講解中國哲學的理論水平;此外,期盼孔子學院“傳播”文化,只能說是傳播廣義的文化,讓世界多一個窗口了解中國罷了。而語言培訓還是主要的。
以上是我個人從那個女孩那里,以及我親身所知得到的全部情況了。所以,停止意淫有益身體健康。
~~~~~~~~~~~~~~~~~~~~~~~
本人并非孔子學院人士,既不教書,也不拿錢。所以,你們也甭人肉我了。我就是一個普通念書的。如果我有說錯的地方,我再修正。以上都是些主觀認識的零星記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