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做雞男人當鴨,城市農二代的路在何方?
文/維揚臥龍
人民網3月31日報道
這些城市農二代自小沒有在農村吃苦受累,而是跟隨著父輩在城市出租屋中長大,他們對農村的土地沒有像父輩們那么留戀,也沒有父輩們想落葉歸根的強烈愿望,他們想待在城市,但是又沒有城市戶籍,因為家庭經濟所限,一般也不可能有多高的學歷,多少生活技能,初中畢業高中畢業技校出來打工的居多。很多人吃不了那份苦,就在社會游蕩。
可是人活著,張嘴就要吃飯,睜眼就得花錢,沒有謀生的能力,沒有立足的資本,他們只能靠出賣靈魂肉體。這個新聞中的小關也就是其中一例,早早綴學打工,17歲就做鴨,干一段時間,身體不好,休息半年,也找不到適合他能做的工作,還得重操舊業,他不敢想自己將來,也不知道這種日子將會繼續到何時。
類似他這樣的城市邊緣人有很多,每每霓虹燈上時,就是他們工作時。不僅男子這樣,女孩也這樣,他們揮霍自己青春,大把掙錢卻存不下錢,精神空虛都花掉了。有的人還更凄慘,落下一身病,有的病還治不好,有的人只能靠吸毒打發著剩余生命時光。
這是一群連他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人,這是每一個大城市都存在的現象,這是每一座城市管理者都為之頭疼回避不了的人群,他們的未來在哪兒,恐怕還沒有一個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他們自身的特點,也鑄就了他們不可能在這個社會有稱心如意的社會地位,不會得到主流價值的認同和尊重。
這群人自己是給不了自己未來的,有這個能力的只有政府。我國建國初期,有很多妓院的人群都能很快就被政府安置妥當,把妓女現象滅絕,現在我們應該還有這個能力,給這群人一個生活空間,他們才不會以肉體謀生。而不是像某些人大代表提出的賣淫合法化,那種太不負責任了!
政府的財政稅收每年拿出個千分之一,扶持農民創業,讓這些年輕人能夠有一展身手的空間,不管是干什么活,開什么廠,做什么小生意,能有個適合他們謀生的飯碗,誰還會去做皮肉生意呢?生活有了盼頭,未來就有了保證,社會也從此會更加安定和諧。
女人做雞男人當鴨,絕對是這個社會的恥辱,就像舊社會存在賣兒賣女甚至吃人現象,都是治理無方,百姓生活無著落下的凄慘景象。個人因素雖然負有責任,但是社會環境才是正主!不解決正主的問題,只是依靠個人因素的改變,那拯救的只是個體,而不會是群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