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地溝油再次出現了,在一片打假聲中,為什么我們的假冒偽劣產品越抓越多,越打越高科技呢?假冒偽劣產品真這么難以鏟除么?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到底是誰在頂風遭假制假?這個問題不搞清楚,政府怎么可能靠幾次行動就能把這些東西給徹底鏟除掉?這些人肯定不會是尋常百姓,一則他們不敢,二則真是尋常百姓,那些地方父母官員早就把他們抓了關了,三則即便是尋常百姓在制假造假,也沒有渠道進入市場,畢竟他們的人麥有限,沒有渠道就不可能去大肆制假造假。因此,制假造假之人一定是有背景的人才敢去做,才很難被抓到。只要你去鄉村那些制假窩點看看,就能知道我說的對與不對,很多造假窩點的主人,要么是鄉、村干部的直系親戚,要么就是與某些干部一起合伙開的,你說政府怎么可能抓得干凈?上面一有打假政策出來,這些人就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消息,然后偃旗息鼓,等風聲一過,再重操舊業。所以假冒偽劣產品越打越多,產品也越打越豐富,覆蓋的面也越來越廣。
其次,對付這些假冒偽劣產品,政府真沒有具體的辦法去遏止么?答案是否定的,關鍵在于我們是真打老虎還是假打老虎,這是我們的態度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或者是制度問題。
很多基層監督機關,面對這種打假行為態度曖昧,敷衍了事。因為這些造假單位是很多國家機關某些人的衣食父母,年年要進貢,真把這些窩點給掃了,他們的口袋不是也要跟著蹩了么?去每個城市的質量檢測單位調查一下,看看在這種單位工作的人,家里需要買什么食品?什么都是生產單位一箱一箱往家里搬,應有盡有。俗話說得好,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東西一進門,大家不就都睜只眼閉只眼么?正是這些基層單位的集體瀆職,才致使假冒偽劣產品肆意橫行。如果我們有適當的追責機構或條例去追究他們的這種瀆職罪,他們還敢這樣人浮于事置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于不顧么?
還有一些執法機關,明明知道轄區有制假窩點也不去鏟除,而是任由其發展壯大,然后一年抓一次,罰款了事,這些罰款直接進入他們單位的小金庫或者個人的口袋。于是抓一次罰一次,大家都遵守所謂的市場潛規則,你說假冒偽劣產品怎么可能被鏟除?這些機關的瀆職罪又有誰去追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政府機關的態度都是這樣,你說人民群眾光呼吁有什么作用?
由此可見,制假窩點與當權的利益集團是息息相關的,要鏟除這些窩點,就必須拆散這個利益聯盟,要讓他們徹底地解散這個緊密的聯盟。所以,我認為,真正鏟除這些假冒偽劣產品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把制假窩點與當地各級政府機關的政績相掛鉤,鄉村一級發現一個制假窩點就撤換鄉村干部;縣一級發現三——五起就撤換縣長;全省一年發現10起制假窩點,就撤換省長。。。。。。如此類推,這些制假窩點還有生存的空間么?只要這個政令一出,相信比什么大口號、大行動都有效,而且還能節省大量的國家財力人力物力。
與此同時,政府對此類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案件,要下狠手,定重罪。重典才具有威懾力,否則擾癢癢只會讓這些利欲熏心的家伙喪心病狂。
世上本沒有難事,是我們自己放任這些才讓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治理需要方式方法,關鍵是看我們的政府是真想滅掉這些制假窩點還是害怕觸犯那些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別天天忽悠老百姓了,是到了該拿出一些具體可行方法鏟除假冒偽劣產品的時候了,否則我們如何面對我們的子孫后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