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男性網民評中國女性第一印象:拜金、虛榮
2012年04月02日 17:40
環球網實習記者朱曉磊報道 “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去年,一檔相親節目“捧紅”了這樣一句流行語,也引發了社會對女性婚戀觀、價值觀的討論。中國女性真的“變”了嗎?在男性眼里,她們是否還繼承著“溫柔、賢淑、勤勞”等“傳統美德”?環球網近期針對男性網友發起的調查,勾勒出了當今社會“中國男性心中的女性形象”。結果顯示,多數男性認為中國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但“虛榮”、“拜金”卻獲選成為女性形象關鍵詞。幾位文化學者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也對中國女性地位的提升予以認可,但對男性的一些片面觀點予以駁斥。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說,拜金主義并非女性獨有,當前社會確實存在一些年輕女性通過婚姻從“貧民窟”上升到“天堂”,但這是中國社會價值觀教育整體缺失所造成的。也有網友認為,女性對男性過于依賴或期望太高,致使男性將這種壓力與厭惡轉嫁到了女性身上。
受訪者認為女性地位明顯提升 網友:到處都是“妻管嚴”
在近一個月內起,環球網發起一項關于女性的特別調查,即“中國女性是否繼承了傳統美德”。本次調查只限于男性網友參與,旨在調查中國男性心中的女性形象。截至4月1日下午2時,共有6134名網友了參與了投票。
在“你認為近年來中國女性的地位有什么變化”一題中,85.8%的人認為女性地位提升了,女性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表現比以前更為活躍。不少網友幽默地寫道,現在到處是“妻管嚴”,女性地位當然提高了。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有確切的統計數據表明,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婦女解放所取得的成果在東亞地區是最好的,不過要提高女性地位方面,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琴則表示,中國女性的地位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女性的經濟地位有所提升——職業女性越來越多,女性參政比率及政治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
王琴認為,盡管如此,中國女性的地位仍低于男性,尤其是從參政比率上看,女性的參政比率從建國以來一直維持在20%左右。而在其它方面,女性仍然享受不到與男性一樣的待遇,如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然存在,女大學生就業難、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率低及女童失學問題等教育問題也仍然嚴重。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仍然流行 專家:女性職業地位反而滑落
回答“在你家庭中女性是處于強勢地位嗎”的問題時,四成網友選擇了“是”(40.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在你的單位中,你認為女員工與男員工比怎么樣”一問中,四成網友選擇了“女性員工不如男性員工(45.2%)”。
李銀河認為,這反映了“家庭生活一直是女性活動的傳統領域,她們在家的發言權一直較多一些。不過,在工作領域,婦女地位比前些年卻降低了”。李銀河說:“在70年代,中國女性收入占到男性收入的85%,比其它國家的比例都高出很多。而如今,受到商品經濟的沖擊,女性收入只占到男性的大約70%左右,從這一點也可看出女性的職業地位反而有所滑落。”
王琴也表示,這個結果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延續”。中國早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女性在家庭當中確實有較多的抉擇權及主動權。而在工作當中,人們又受“女子不如男”的影響,認為女子的個人社會價值不如男性。
男網民擇偶愿選東方女性 “川妹子”最受歡迎
傳統文化的理念也無形中成為男性擇偶的衡量杠桿。在“你更欣賞傳統型女性還是現代型女性”一問中, 53%的人選擇“傳統女性”,8.6%的網友選擇“現代女性”,選擇“各有千秋,都很欣賞”的占到受訪者當中的35.4%。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投票結果則是在“拋開國別觀念,你擇偶時更愿選哪種女性”這一問題中,43.6%的人選擇了中國女性,42.1%的網友則表示鐘情于日韓女性,而選擇西方女性的人只有10.2%。
張頤武則認為這兩項選擇是顯示出東方特有的文化。他說:“對傳統女性的欣賞體現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及生活習俗。中日韓也同樣浸淫東方式儒家文化,東方女性特有的吃苦耐勞及勤勞傳統在中國男性當中相當有影響力。”
對于這一結果,李銀河認為傳統女性表現出的“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等思想自然深受多年“大男子主義”影響的中國男性的喜歡。而現代女性追求平等獨立,不愿屈服于男性,甚至有時表現出“攻擊性”,這些行為使得男性感覺不舒服。
王琴也認同這一說法,她認為很多男子對傳統女性的理解是賢良淑德或者是溫柔賢惠。而一些現代女性或者職業女性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勢讓男子感到有壓力,所以很多人寧愿去選擇傳統女性。不過,35.4%人選擇“各有千秋”,說明很多人已拋開偏見,以后也會有更多的人理解現代女性。
在“你最欣賞中國哪些省市的女性”選項當中,“四川女性”(10.2%)奪得頭魁。王琴認為,這個選項是個人喜好問題。不過四川女子性格直爽、膚白貌美,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料理家務也很利落。這些都符合傳統女性的特點。張頤武認為,這種選擇是人們的一些習慣觀念,也存在刻板印象,這并不能表明四川女性就優于其他地域的女性。
也有網友對大多男性偏愛傳統女性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們認為,“絕大多的男人希望女子是傳統女性,以夫為綱”,“這正是說明了幾千年的大男子主義在中國仍然根深蒂固,將女性看成了自己應當的附屬物”。
“拜金”、“虛榮”高票當選女性印象詞 男人最不滿女性“愛和人攀比”
在關于對女性印象的問題中,網友們的投票似乎摻雜著一種復雜的情感。
如在“你對中國女性的整體印象如何”一問中,36%的人選擇了“一般”,25%的人認為“比較好”,20.8%的人認為“不太好”。而“提到中國女性,你腦中閃過的印象詞”的選項中,得票率最高的兩個印象詞分別是“拜金”(9.9%)及“虛榮”(9.1%)。“在生活中,女友或妻子的哪些行為讓你意見最大?”得票最高的前兩個選項中也包括了“愛和別人攀比”(15.4%)這一選項。
網友在留言中,對當今中國女性的“形象”進行了毫不留情面地批評。有網友說:“現在女性太開放了,受到了西方思想的‘毒害’。很多女性愛慕虛榮,遵從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有人甚至以‘做小三、傍大款’為榮!”更有網友發出了“溫良無覓,婉約不再”的感慨。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之所以認為中國女性“拜金”與“虛榮”可能與投票網民年齡偏小有關,盡管如此,“80、90后”女孩出現的拜金思想確實稍微突出一些。她說:“一方面,社會貧富分化嚴重,有些女孩通過婚姻確實能夠從‘貧民窟’上升到‘天堂’。另一方面,從主觀上說,當今價值觀教育的欠缺使得一些女性對物質的追求超越精神享受。”
王琴也表示不大認同男性網民的投票,“女性的本質并沒有變壞”。“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年輕女孩寧愿嫁有錢的老頭也不愿嫁年輕的帥哥。但不能憑此來說明女性的本質在變壞,我個人認為‘傍大款’這種想法是緣于環境的逼迫和社會的影響。一些優秀的女孩有的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有的則在工作單位遭遇歧視。一些單位領導對女性更為苛刻,將女性的一些生理需求如生育等視為女性職員的弱點,這種歧視使得女性發展的空間受到限制。因此,大家對女性的負面形象也是社會趨于功利的一種現實反映。”王琴說。
張頤武也說,網友們的看法并不一定準確。他說:“社會上對男性的要求本就較高,如雙方結婚時,男方得是‘有房族’,況且當前有‘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受此影響,女性對男性的期望值也高。面對種種壓力,男性就對女性就產生了刻板化的印象。”
男網民認為女性沒有全部繼承傳統美德 專家:不能對女性太苛求
在“你認為女性在繼承中國傳統美德方面做得如何”一問中,59.3%的網友選擇“繼承了一些”, 23.2%的人選擇“一點沒繼承”, 14.4%的人選擇“繼承了大部分”,只有0.8%的人選擇“全部都繼承了”。顯然,絕大部分網友認為女性并沒有全部繼承傳統美德。
張頤武認為,這樣的投票結果并不代表中國女性變壞了。他說:“既然婦女解放了,就應該拋棄一些傳統,有些‘美德’是過分要求女性,是對女性的苛刻要求,因此有些是不必要的。”對此,李銀河也強調,美德有很多內涵,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美德,也不一定都需要繼承。
王琴則認為在現代社會,無論女性還是男性在傳統繼承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她說:“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或生活方式在現代社會中都受到了環境的影響,彼此都發生了變化。一些女性因為新挑戰的出現可能會對傳統角色的扮演有所忽略,如,一些女性隨著職業地位的提升,在外拼搏的時間多了,兼顧家庭的時間就變得較少,這也許也是導致男性不滿的一個原因。”
在這項調查中,一些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了他們對中國現代女性的失望,也有一些網友冷靜地寫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網友表示,男性看女性時,很多時候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反映了在意識上對女性的不尊重。他說:“我們身為男人要多一絲包容、多一份理性、少一分跟風。”另外一位網友則認為,在當今社會還存有很多傳統因素的條件下,女性的自我定位比較混亂,很多女性雖然強調自立自強,但對自己身邊的男性卻存有較強的依賴心理。這樣“雙重”的社會身份定位就給男性帶來壓力。因此,男性對這種壓力的反感與厭惡有時便轉嫁到女性身上。
李銀河極力強調:“大家應該更多注意到中國女性的新形象。福布斯排行榜曾顯示,在全世界年輕女富豪中,白手起家者中國女性占到一半。無論是在商場上還是在科研、文藝等領域,很多女性巾幗不讓須眉,與男性平分秋色,這些都說明了中國女性變得更有進取心,從以前站在男人背后的輔佐角色已經變身為獨擋一面的沖鋒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