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鄉有朔黃鐵路通過,近日看到很多關于鐵路私有化的話題,我是個普通百姓,知識淺薄的同時帶來了不能明是非的后果,所幸還自認為有雙辨別的眼睛,看到的總是接近真相的吧。查了查百度上“朔黃鐵路”結果如下:
朔黃鐵路西起山西省神池縣神池南站,與神朔鐵路相聯,東 至河北省黃驊市黃驊港口貨場。正線總長近600公里,設計為國家I級干線、雙線電氣化鐵路,重載路基,設計年運輸能力為近期6800萬噸,遠期1億噸。1997年11月25日正式開工,2002年11月1日全線建成,總投資150億元,是我國目前投資與建設規模最大的一條合資鐵路,也是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和神華集團礦、路、港、電、航、油一體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路網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對加快沿線地方經濟發展、保證華東、東南沿海地區能源供應、擴大我國煤炭出口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這條鐵路從那到那是我已經明白了,山西到黃驊港的。開通以來一直都在運煤,這也是在家鄉天天10幾分鐘一趟趟載滿煤的列車呼嘯而過中得到了證實。據說這煤都是拉到黃驊出口到日本沉海了,這個沒經過證實,也沒能力求證,只有等有能力的人求證完真實去處才知道吧。百度出來的:“特別是對加快沿線地方經濟發展、保證華東、東南沿海地區能源供應、擴大我國煤炭出口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則有點很不理解,映象里修完鐵路前后最大的變化應該是:變化一,一個村變成了兩截,原來數十步就到的鄰居家現在要下到坡底,鉆過涵洞,再爬上高坡才能到,修路時說的天橋已經成了傳說;變化二,以前寧靜的小山村,現在要每天聽著隆隆震動才能入睡,十幾分種一次,因為距離太近,大約30米,且鐵路比房屋低大約5米,整個屋子都會一同呻吟。加快對沿線地方經濟發展沒有看到,房屋的使用壽命減少卻是顯而易見的了。
盛傳的鐵路運營三年后就能通客車了,山溝里出行不方便,能通客車自然是好事。可惜,直到今天那也只是個傳說......據說是通客車后影響煤車外運,所以要通也得等到煤拉完再說。安全國有的鐵路應該不會出現此類情況吧???
五臺縣也是產煤的地方,煤炭資源還算可以,不過以后燒煤也成問題了。原有的煤炭產地縣里整合賣給外地人了,最近在動遷,說是要把一個鄉十幾個村遷走,然后揭掉山頂露天開采,此舉對環境的損壞現在還不得而知,但生在煤海卻無煤可燒馬上就成為現實了。有點跑題了,但鐵路沿線的變化勉強也能算在鐵路上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