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辛子陵關于自然災害期間餓死叁仟伍佰萬人口的謠言
探險勇者原創
2012.3.25
網上流傳辛子陵的一篇談話,再一次散布自然災害期間餓死叁仟伍佰八十萬人口的謠言,以攻擊、誹謗毛澤東時代。特撰文批判。
第一,與事實不符。中國統計網數據分析。下列是1949年——1970年的人口統計分析。
年 份人口年末總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1949 54000 2
1952 3.7 1.78 1.92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
1957 64653 3.403 1.008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0.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7 1.004 3.333
1964 70499 3.914 1.150 2.764
1965 72538 3.788 0.950 2.838
1966 74542 3.505 0.883 2.622
1970 3.343 0.76 2.583
從上列數據得出如此結論:11959——1961三年總共死亡人口3581萬,與辛子陵所列的數字一致。眾所周知,死亡人口有正常與非正常死亡兩類,對照1958年和1962年,死亡人口均在總人口的1%,年平均660萬,扣除正常死亡人口三年合計約2000萬,非正常死亡人口是1580萬。辛子陵的數字是來自中國統計網,卻將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混為一談,除非他是白癡學者、否則,就是刻意歪曲事實,已達到誹謗、否定毛澤東時代的罪惡目的。2,抹殺毛澤東時代的人口成就。中國人口死亡率從2%(1949年)下降到0.632%(1978年)兒童死亡率從50%下降到5%,人口大幅增長。1840年,我國有人口四億,到1949年是五億四千萬,109年增加一億四千萬。說明這個時期社會環境不利于人口增長,不利于人民安居樂業。1976年,有人口九億四千萬,27年增長四億,相當于前期27年的11.2倍,充分說明生活環境適合人民的的生存與發展。1949年我國平均壽命35歲。1976年人均壽命69歲,延長34歲。綜合上述三項指標,無可辯駁地證明:毛澤東、共產黨的治國有方,給予人民的幸福,生命、壽命。難道不是人道主義嗎?這三項指標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得到的奇跡。反毛小丑辛子陵,睜開眼睛看一看,是不是實際?3,抹殺三年自然災害的客觀事實。自然災害是不以人們意志轉移的客觀事物,可分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三年自然災害是有案可查的百年一遇災害。許多學者有研究文章發表。筆者正經歷了三年災害。58、59年9月前,在故鄉浙江鎮海貴泗鄉,親生經歷的大躍進并沒有造成饑荒。58年底解散大食堂,各家分到糧食。59年早稻豐收,秋天受到臺風造成嚴重減產,60、61年是旱災,水災、冰雹,生產隊也不上交公糧,但還是沒有糧食。當時中國還缺乏抗災能力,即使現在,抗災能力也非常有限。辛子陵蓄意抹殺百年一遇的天災事實,罪惡目的是否定毛澤東、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路線、否定共產黨、否定科學社會主義。4,抹殺劉少奇、鄧小平主政的事實。自1957年至1966年十年,毛澤東退居二線,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主持意識形態工作(吳冷西:回憶毛主席),將國家主席的職責及其全國行政工作交給劉少奇,鄧小平負責黨務和農業,周恩來負責工業經濟。關于全國糧食供應的緊張情況還是周恩來向毛澤東回報以后才知情,指示暫緩以農產品償還蘇債。三年自然災害的嚴重情況劉少奇、鄧小平是知情的,為什么不采取對策?1962年,七千人大會毛澤東作了自我檢查,“我是一把手,我有責任”,顯示毛澤東的高風亮節,作為主管行政的劉少奇、主管農業的鄧小平卻沒作檢查,正常嗎?蓄意抹殺劉少奇、鄧小平十年主政的事實,把責任壓在毛澤東頭上,這就是辛子陵張冠李戴的“學術”作風。
第二,辛子陵對人口規律的無知和對革命人道主義人口政策的敵視。1959年,我國人口凈增一億三千萬,十年增長24%。是有史以來高速增長期。毛澤東在人口上,尊重人民的生養人權,推行革命人道主義人口政策,而經濟學家馬寅初強調人口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匹配的規律,卻主張國家權力剝奪人民的生養人權。十年人口高增長,在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態下,一遇到如三年的自然災害,就凸顯出人口高速增長帶來的風險,一千五百萬人的餓死,是對增長一億三千萬高增長的矯正。毛澤東在六十年代已經意識到人口增長的有效控制的必要性,作出“宣傳為主,不要強制”的指示。既堅持革命人道主義人口政策,又防止人口高速發展的風險。即使在今天,毛澤東革命人道主義人口政策也必然得到人民的歡迎,也與聯合國的人口精神相一致。我們今天坐收人口紅利,難道不是毛澤東革命人道主義人口政策的功勞嗎。辛子陵一而再,再而三地夸大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無視毛澤東時代(1949—1976)增長人口四億二千萬的事實,一方面,凸顯出他對人口規律的無知,也表達他對毛澤東革命人道主義人口政策的敵視。
一方面,夸大數字,歪曲事實:另一方面抹殺事實,這樣的“學者”,所作出的結論可信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