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召集45個相關部門舉行貫徹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要求45個相關部門制定時間倒排表,抓緊制定細則,確保6月底前按時完成任務。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發改委主任張平會上指出,“新36條”貫徹落實工作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2月28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以世行的名義拋出了名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報告。主張是將中國的國有企業全面私有化。已臭名遠揚。兩會期間無人過問。
3月18日批準發改委的《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重點工作的意見》。抓緊完善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行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3月17日-19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在北京釣魚臺舉行。論壇上“世行報告”回歸國內研究中心,以便世行報告在中國以國內方案順理成章的落實。主題發言“我們能夠做到這三個方面,國有企業的自由化、土地自由化和經濟自由化,未來10、20年中國經濟會有一個好的前景。”
3月25日訊首屆嶺南論壇今日在中山大學舉行 。論壇圍繞“中國經濟變革之路”討論,吳敬璉說“1992年已明確的頂層設計是市場經濟改革,可如今人們數典忘祖,忘了這個改革目標。他在市場經濟前省略了四個字——社會主義 。
3月24日常務會議再次提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
緊鑼密鼓的肢解國營企業的大戲開場了。不要忘了戲前海報(2011月9日11月9日,對某國營企業反壟斷調查)的宣傳,給國營企業戴上壟斷,暴利的緊箍咒,使國營企業不敢亂說亂動,他們的目標實現了,在兩會期間,國營企業的老總們都對記者們敬而遠之,每當遇到壟斷和暴利提問時,只能是解釋,解釋,再解釋。那有機會去談業績和貢獻。
只有離職的原國營企業總管李榮融 發出了聲音:“我不贊同佐利克的“世行”報告,佐利克應該好好向我學習。美國企業搞得怎么樣?都搞垮了,還來說話。過去佐利克來訪問,那時候老夸獎我們,說我們搞得好。不過我告訴你,世行出這個報告有背景的,因為光央企進入世界500強去年就有38戶,現在前10名我們有3家,分列第6、7、8位。我上任的時候只有7戶進入500強。這些企業的世界影響力他們都感覺到了,你再過些年試試看,還會有一批進入,而且名次都得靠前,這是他們感覺到最大的威脅。”在回答:有觀點認為國有經濟需要在一般競爭領域為民營經濟騰出發展空間。現在國企很強大了影響中小企業,您怎么回應 時,李榮融:瞎說八道。以東風公司為例,160多家中小企業和它配套啊,沒有160多家中小企業有東風公司嗎?東風倒下,160多家中小企業不也倒下了嗎?
戲是這樣開始唱的: 國營企業舉步艱難,無發展后勁。國營企業虧損,浪費資源。國營企業是壟斷行業,有暴利。國營企業錢太多,(國進民退)擠壓了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銀根緊 ,無錢生產。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缺錢難發展。民營企業有錢,發展空間小。民營資本豐厚,缺少投資環境。唱了一出亂彈 ,你聽不出 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哪個有錢,哪個缺錢。哪個發展,哪個遲緩。唱暈大眾 。
接下來的戲文是:國營企業舉步艱難無活力,引進自由競爭。國營企業不會經營虧損,引進自由化市場經濟。國營企業壟斷,引進民營資本 ,打破國營獨大。國營企業錢太多,分掉,讓出地盤給民營企業。還有國有銀行的錢也讓民企隨便花花。唱了一出一面坡,國營企業成了眾矢之的。國營企業不消失就不罷手之勢。
大戲前臺唱,幕后有劇本,主題是用私有化肢解公有制的國營企業,從而壟斷中國經濟!
李榮融的談話是對國營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國營企業有活力,在自由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在參與市場經濟中發展壯大, 國營企業是成功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典范。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國營企業的世界影響力他們都感覺到了。這是他們感覺到最大的威脅 。
他們都感覺到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他們感覺到最大的威脅:帝國主義壟斷世界經濟的局面將被打破。他們就是演戲得人。
國營企業在各國的自然壟斷和民生安全壟斷地位無可挑剔的,國營企業負擔者社會保障職能,錢多能提高對社會保障能力,惠及全民。看見別人有錢就想搶,乃真強盜也。
2005年2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簡稱為“非公36條”。 5年后,2010年5月13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意見》,該意見共有36條,為了與非公經濟36條相區別,故被簡稱為“新36條”。“非公36條”是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某些領域的經營。“新36條”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壟斷行業領域,是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投資。
“非公36條”后,“非公”經營過石油企業,因盤子小,發展緩慢,打破壟斷成了笑談,自哀嘆沒有生在洛克菲勒時代。一位石油業界資深人士說“民營油企進入石油上游領域難,除了政策問題外,石油行業本身的特點也是原因之一。因為石油勘探風險很大,石油上游領域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高回報。鉆一口井就要幾千萬元,如果找不到油錢就白投入了,目前國際上打井成功率也僅在40%左右,民營企業若資金實力不夠恐怕難以承受。”
國營企業缺錢嗎?不缺。民營資本進來投資為那莊?資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產經營,能產生效益的資金。任何資本的投入都是趨利的,民營資本 同樣如此 。民營資本進入國營企業,國營企業的利潤就會流向資本投入者,全民的錢會掉進民營資本家的口袋。
國營企業事情多的干不過來了嗎?不是。那為民營資本讓開地盤為那莊?“市場派”學者不是提倡市場自由競爭嗎? 一位從事制造業的私營業主說:自己從事的是造紙業,算是充分競爭的行業,行業內也沒有什么大國企。由于造紙行業利潤不高,正在轉型做小額貸款公司。競爭不過就自動退出。讓別人讓開地盤有點太霸道了吧。
國有銀行需要民營資本注資嗎?不需要?那為民營資本進入 國有銀行 為那莊?我國非國有銀行銀行很多,民營資本參股的也不在少數。民生銀行民營資本就占60%以上。投資,融資是通暢的,那來的融資困難?民營資本進入 國有銀行的目的就是要以小搏大,掏空國有銀行。
“ 新36條”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是一個偽命題。某“市場派”學者就說過:被稱為壟斷行業的國營企業都已經上市了,股票都有價 ,要想投資,買股票就可以了,就是還少政策。”他要什麼政策呢?說穿了就是控股權。只有民營資本拿到了控股權,他們推崇的產權也就明晰了,國營企業私有化就完成了。
我國的民營資本達到了“蛇吞象”嗎?顯然沒有。那民營資本想達到目地,只有依靠大量引進外資。外資來源那里?只能來自美國。美國開動印鈔機印出美圓,用帶字的紙,就可以買下中國的國營企業。到那時,名為民營資本控股的國營企業,實則成了美帝國主義的盤中餐。國營企業的壟斷被徹底打破了,美帝國主義壟斷中國經濟的時刻也就到來了。
大戲幕后劇本結束語是 :打破你的壟斷,由我去壟斷你!中國將重新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