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國企頂層設計為“白菜價”的三大原因
剖析國企頂層設計為“白菜價”的三大原因(原創首發) [ 金世遺1 2012-03-28 07:49:16 ] 2839字 [ 1/8516/15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媒體調查發現,山西柳林首富、聯盛集團董事長邢利斌第一桶金來源于租賃經營的柳林縣金家莊鄉辦煤礦,隨后其以8000萬元的“白菜價”獲得了當地最大、儲量1.5億噸的國營企業柳林縣興無煤礦的全部股權,進而一躍成為山西柳林首富,目前資產超百億元。(鳳凰網)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了解企業改制的人都知道,雖然新聞中說的是山西國營企業柳林縣興無煤礦改制的事,但實際上它反映的正是全國所有國有企業改制的核心問題。山西柳林首富、聯盛集團董事長邢利斌以租賃經營柳林縣金家莊鄉辦煤礦獲取第一桶金,隨后又以8000萬元的“白菜價”改制國有煤礦獲得當地最大、儲量1.5億噸的國營企業柳林縣興無煤礦的全部股權,進而一躍成為資產超百億元的山西柳林首富,無疑就是“國企改制”的一個縮影,即:把國有企業以“白菜價”出售給個人。于是,人們不禁要問,是誰把國有企業頂層設計為“白菜價”的?為何要如此設計?目的何在?為了解開個中之謎,筆者查找了許多資料,發現三大原因: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原因一:當地政府為解“燃眉之急”。大家知道,允許國有中小型企業可以出售或出租的改革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據資料載:1986年12月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決定》,把企業改革提到首位,提出要“推行多種形式的經營承包責任制,給經營者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1987年3月全國人大6屆5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1987年的改革重點要放在企業經營機制上,根據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原則,認真實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于是從1987年5月份開始,在全國全面推開了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這樣,企業承包制就在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中迅速的推廣開來。截止到1987年底,已經有大約80%的大中型企業實行了承包制。但是,企業承包制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繁榮之后,則逐漸地表現出了種種弊端。因此,隨著九十年代初期市場經濟在中國的興起,承包制逐漸走向衰落。而在這個時期,也是財政困難時期,當地政府為了解決開支上的“燃眉之急”,于是就把一些“共和國的長子”以“白菜價”出售給個人。換句話說,當地政府為解決燃眉之急,促使山西柳林首富、聯盛集團董事長邢利斌以8000萬元的“白菜價”改制國有煤礦獲得當地最大、儲量1.5億噸的國營企業柳林縣興無煤礦的全部股權,無疑是個重要原因。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原因二:腐敗官員的預謀。眾所周知,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就是“共和國的長子”,政府運行的一切開支都依靠國有企業所獲的利潤。也就是因為有這一實際情況,改革開放后,一些腐敗的而又有實權的政府官員,為了謀取私利,就把黑手伸向了“共和國的長子”,與廠長們串通一氣,或受賄,或與其一起瓜分國有資產。因此,大家看到的當時,不管是有效益的還是無效益的,不管是效益好的還是效益差的企業統統都成了“虧損”企業。就拿柳林縣興無煤礦來說吧,本來年能生產10萬噸的煤,為何會出現“虧損”?這里面,難道沒有預謀嗎?因為當時,國家的政策是“虧損”的國有中小型企業就可以出售了,試想,當地政府為了出售國有企業,能不把企業弄成“虧損”嗎?能不創造條件把企業弄虧損嗎?實際上,大家也清楚,只有將企業弄成“虧損”,腐敗官員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借改制之名,以“白菜價”將這些“虧損”的企業出售給個人,從而再順理成章地去瓜分國有資產,或以干股的名義獲得企業股權,享受利益分配。這一點,大家從聯盛集團的利潤分配中可以得到證實。資料載:2005年,邢利斌全年完成現價產值(銷售收入)13.9090億元,上交稅金2.1498億元,實現的利潤達5.8652億元。從這一分配比例中大家可以看出,邢利斌得了40%多的利潤,而地方政府只得15%多的稅,剩下的5.894億元,除了發工人工資、設備維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再生產基金外,更多的是用來給官員的干股分紅或行賄之用。試想,如果官員不在煤礦中有股權,不得到利益分配,2005年8月30日,中紀委、監察部、國資委、安監總局會聯合發出《關于清理糾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問題的通知》嗎?可見,腐敗官員預謀,借改制之名瓜分國有資產就是一個潛規則,也是人們心知肚明的事。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地政府尤其是一些腐敗官員,為何十分熱衷于國有企業的改制,這是一個不得不說的最最重要的原因啊!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原因三:為了“改革”而改制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改制中,大家也發現,一些效益很好的國有企業,也被改制了,原因是什么?這里面就存在一個“為改革而改制”的問題。比如政府接待賓館,它是服務行業中的佼佼者。在當時,這樣的國有企業都屬效益好的,但它們也面臨著改制。為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響應“改革的號召”。如此,一些比較落后的地方,因為企業少,或沒有什么企業,在改制國有企業的政策下來后,當地領導為了“完成改革任務”,就不得不將這些本來效益很好的企業改制掉,以白菜價出售給個人。當然,在這一交易中,當權的領導也是有利可圖的,不然,他們也可以不要急著去改制這些企業的。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3/27/13467051_0.shtml
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new TextParser('/posts/07/05/9F/85/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標簽: 國企改革 賤賣國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