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小學入學招生時間,君不見各著名大中小學門前豪車云集,官僚富商及其公子公主們熙熙攘攘,也有擠在其中的不少中產階級面帶愁容,為孩子入學的事一時沒個著落而愁眉不展。更有城市平民,流動人口及農民工子女望校興嘆,連進門參加選拔的機會都被門衛保安堵在高高的校門之外。
大富大貴的權貴和富商我們姑且不論,掙扎在城市邊緣的流動人口和農民工子女我們也暫且不提,單是看看占城市受教育人群絕大多數的工薪、中產階層子女是如何角逐一個入學機會的,就不難明白當今教育腐敗將民眾脅迫到何種程度:根據筆者對孩子幼兒園同學家長的普遍調查,一般9月份入學,最早在1月份開始就托關系、找人,到3月4月進入沖刺階段,靠譜不靠譜的都加大活動力度,送錢,行賄,利益輸送和交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進入一所區級重點,平均直接花費為8-10萬元,進入一所市級重點平均花費10-15萬元,或者具有等價的地位權利,并進行其他利益輸送。其中總花費中一半是被學校或者學校相關利益人獲得,而另一半則是給中間人獨吞。于是幫助聯系知名中小學校入學名額進行利益交換的中間人逐步發展成一個相當吃香的職業團體,利用自己或明或暗的社會關系,每年利用3-4各月為5-6個學生做入學中介服務,便可以獲得20-30萬元的收入,有的在行里干了15年,人脈關系廣泛,聯絡多家知名小學的,一個入學季度,能撈取上百萬元的收入。這就造就了是我們稱之為教育“黃牛黨”的一批靠倒賣入學機會而獲利的隱形“精英”。
這批“精英”要么就是直接主管教育行政的政府官員的親屬摯交,要么就是上一級政府,公檢法,黨政軍中的當權分子、活躍分子的代理人,總之背后都有硬當當的后臺靠山,而真正從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和員工并不掌握太多本校的入學機會指標,也無法從中牟利。在長期的合作和配合中,他們已經形成分工明確,步調一致,利益均衡的灰色產業鏈條。行情水漲船高,任何想進入這類學校的人,都雁過拔毛,鳥過留聲,其勢力越滾越大,錢權交織,形成不可低估控制教育入學資源的“黃牛黨”。
就像幾年前一個普通民眾想買到一張熱門線路的火車票,必須通過倒票黃牛黨一樣,如今工薪中產階級的孩子想獲得一個入學優質中小學的名額,就必須通過教育“黃牛黨”,而且“黃牛黨”也越來越難攀上,因為沒有一定的人脈瓜葛,教育黃牛黨們還不輕易接單,他們不愁沒有又可靠,又肥美,權錢雙收,地位更鞏固的“客戶”。
鐵道部長被抓,火車票變得好買;中小學入學的大門何時才能向老百姓公平敞開?唯有一場教育系統的地震和海嘯,才可期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