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不讓網絡謠言再“飛”一會兒
網絡世界的開放性、虛擬性和匿名性,讓每一個能略懂網絡的人都可以成為這一虛擬世界的主宰。可能現實生活中,你只是一個既掙扎在社會最底層又矮丑窮的普通吊絲,但這并不妨礙你在網絡世界成為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的高富帥。如果只是僅僅想憑此騙取那些涉世未深少女幾片“秋天的菠菜”,只要不觸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線,那就當一場庸俗的肥皂劇罷了。但實際生活中,網絡已經成了一個滋生謠言的所在。只要一打開網絡,各種你想得到的、想不得到的的信息都會鋪天蓋地地撲面而來,而這其中,各種謠言又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那么,我們怎樣才能不讓這些網絡謠言再“飛”一會兒呢?
一是祈盼國家加強對網絡世界的依法管理。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絕不存在絕對不受約束的自由。就是那些以崇尚“自由”自詡的國家對網絡世界的管理也是相當嚴厲的:美國就頒布了多項相關法律法規,將互聯網“與真實世界一樣進行管控”;韓國政府施行網絡實名制,要求網站對留言者的身份信息進行記錄和驗證,否則將對網站處以罰款,承擔法律責任;英國一方面依據現有法律進行管理,并不斷出臺新法應對新問題,另一方面組織行業協會規范網絡運營機構和用戶的行為。只要國家加強了網絡世界的依法管理,就能從根本上杜絕謠言比真相還跑得快的現狀。
二是希望網絡營運商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網絡的經營,不僅僅只是一種經濟方式,更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就想老百姓常說的:不能掉在錢眼眼里去了。如果一個網絡經營者只是關心自己網絡的“點擊量”,只是關心自己網絡的人氣,只是關心自己網絡的經濟效益,那么,“道義”二字就會在他們心中蕩然無存,在這樣的網絡里,謠言與謊話齊飛,而最終將受到國家的懲處,網民的唾棄,到頭來,搬起石頭還是會砸到自己的腳背。
三是希望我等網民有一雙識別謠言的火眼金睛,有一種“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的坦然心胸。常言說:謠言止于智者。我們要對在網絡上接受到的信息,經過甄別、思考,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這也許是一個長期鍛煉的過程,但總比那些聽風便是雨的“傳聲筒”成熟的多。
唯如此,網絡謠言才不會再“飛”一會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