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通脹
政府拼命打壓房地產―――說是為了讓老百姓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房屋―――到現在還事與愿違。
游資輪番炒作姜、蒜、豆、糖等副食品―――給人感覺到通貨膨脹很厲害―――可以說,被游資炒作起來的通脹嚇住了很多人。
經濟學家說,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而它的根本原因是終端商品的短缺(關于終端商品的概念,請看我2009年7月5日寫的另一篇博文 “投機資本·金融危機·解決方案”)。通貨膨脹與短缺如影相隨。
實際上,通貨膨脹是經濟社會中終端商品供不應求或短缺的一種價格表象―――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說過一句話:你給我再多的錢,我也不會去買檸檬―――認為錢多了就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是杞人憂天。
央行一年內五次提高銀行準備金率、一次加息―――逐步收縮流動性―――據說是為了防范通貨膨脹―――但誰來拯救中國的實體經濟?
在中國,實體經濟不是錢多了,而是遠遠不夠。
給中國龍(中國經濟)營造一個寬松的大海―――中國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與此相對應的股市點位應在滬市1萬點―――現在的股市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是:龍游淺水遭蝦戲!
對付通貨膨脹最有效辦法是增加供應,而不是收縮流動性。
用收縮流動性來應對通貨膨脹只會是雪上加霜―――讓經濟走上另一場通縮。
如果繼續采用不正確的應對方法,真正的危機---滯漲,正而向我們走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